如果文物会唱歌,它们会发出怎样的旋律?
3月9日,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博物馆系列:来自文物的声音》音乐会,在宁波大剧院上演。
本场音乐会以“博物馆”为主题,来自香港的年轻音乐人,用原创音乐演绎文物的故事,用音符带领现场听众倾听文物发出的动听旋律。
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大屏幕上,敦煌莫高窟的藻井图案和动物壁画、各大博物馆展品的精美图像,一幕幕灵动流转;舞台之上,来自香港的青年音乐家们,带来了多首内容丰富、各具风格的原创音乐作品。
当琵琶、笙、阮、古筝、笛等乐器共奏,画面变成跃动的音符,故事被谱上动人的旋律,文物变得情感化、立体化,现场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漫步于不同的博物馆。
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演出以一曲《雏火》热闹开场,这首作品以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清德化窑贴花角杯”“白釉和合二仙”为灵感,通过乐曲“描写”火苗的形态,展现土泥的窑变过程,表达白瓷的纯白和纯粹。
由《腾骧》《白兔捣藻》《乐意寓静观》三首小品音乐构成的《三兽组曲》,则以兼具趣味性和艺术性的表现方式,让观众透过音乐直观地欣赏到文物的样貌、聆听文物的故事。
乐曲《青花十二月》,描写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花十二月花卉纹诗句杯”上的意和景,用音乐刻画不同花卉的神态和美艳。
《龙纹》一曲,则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运用不同的织体和音色,演奏出三星堆的神秘与古老。
音乐会下半场以长篇幅作品为主,乐曲《微笑》的灵感来源于敦煌莫高窟、麦积山、云冈石窟等,作品表现塑像凝结着智慧的笑容。
压台之作琵琶协奏曲《神'the Nature》,灵感则来自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西汉时期壁画《四神云气图》,该作品以磅礴恢弘的乐章勾勒出壁画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盘踞的大气景象,表现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该曲特邀青年琵琶演奏家韩妍担纲琵琶独奏,曲毕,现场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创始人纪文凤是个敦煌迷,截至目前已经去过敦煌二十余次。
“敦煌壁画里面包含了文化、艺术、历史等元素,每去一次,我都为古人超现实的想象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纪文凤表示,一群香港年轻人以敦煌莫高窟内发现的25首音乐古谱作为灵感,用音乐创作,填补了敦煌莫高窟没有声音的空白,希望通过多元的音乐作品给观众带去丰富的体验。
采访现场(图片来源:甬派)
据悉,本次宁波站演出,是香港和浙江两地在文化艺术交流领域的重要活动之一。
谢幕(图片来源:甬派)
“香港与宁波在许多方面互通互连,联络处将继续支持优秀的香港艺术团和艺术家到宁波交流,为宁波市民带来更多‘港味’ 的演出。”香港特区政府驻浙江联络处主任刘铭德告诉记者,本次宁波站演出,是香港年轻一代努力以香港青年的角度,对中华传统文化作崭新的诠释,有助于香港与宁波两地的文化艺术交流。(廖惠兰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