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一个王朝想要平平安安的延续三百年,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我们都知道大周八百年,然而周朝根本算不得大一统王朝,从来就有一些奴隶主联盟的意思。后期虽然逐渐转向封建社会,但是周天子早就已经成了摆设,以至于最后被秦国捎带手的就灭了。
真正的大一统王朝,是从秦朝以后开始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可能的灭亡因素有哪些呢?
一:地方割据。
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关于走分封制路线还是郡县制路线曾经有过一场大讨论。最后决定走郡县制路线。可是秦朝不到三十年就亡了,后世的皇帝反思秦国灭亡的教训,觉得是因为皇族在地方上没有势力。于是汉朝搞了郡国并行制度,以地方皇族来拱卫中央。谁想到地方皇族居然发动了七国之乱,于是朝廷又搞了推恩令削减了亲王的势力。
之后的历代王朝,就一直陷入了这个怪圈,地方的王爷们有势力,就会造反。地方的王爷们没势力,皇家就容易被一锅端。如果把地方的势力给了外姓人,搞不好就出了安禄山。所以中国漫长的封建史,就是一场中央与地方的斗争史,一旦斗争太过激烈,王朝就要玩完。
二:农民起义。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是一个经典的经济社会学理论。在中国古代的王朝里,人口陷阱几乎是躲不过的宿命。其实原理很简单,土地资源有限,开发速度也有限,可是人口的增长是呈指数级的增长。一旦人口增长的速度最终超过了土地的承载力,那矛盾必然爆发,无论当时的皇帝有多开明,什么样的明君也不能跑地里多长出粮食。何况更多的时候,当人口已经增长到土地无法承受的时候,一般王朝已经存在了上百年了,政治腐败,官僚们巧取豪夺,老百姓就更加没有活路。没有活路就要爆发战争,大自然会用战争,瘟疫和饥荒来将人口数量再次控制到合理的区间。现实就是这么残忍。
所以无论汉唐明,都在王朝末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中国的人口在玉米引进中国之前从来没有超过两亿,在红薯引进之前没有超过一亿。这是赤裸裸的科学,与政策无关。
三:中央斗争。
在中国当皇帝,危险系数太高。
原因很简单,屁股底下那张凳子是人都想坐。所以中国的皇帝们都属于怀疑型人格,见谁怀疑谁。一直都是依靠一个打一个。
那么依靠谁呢?
一开始依靠大臣,后来发现大臣们有野心,不靠谱。后来依靠外戚,娘家人总比大臣们靠谱,可是后来外戚居然出了篡权的(王莽,杨坚),所以外戚也不值得信任。
从汉武帝开始,汉武帝简历了中官制度,开始启用太监。这些人也许水平不高,忠诚倒是忠诚,皇帝用着也顺手。可是后来用着用着,这帮人居然骑到皇帝头上了,唐朝末年的太监居然可以废立皇帝,所以太监也不是好东西。
那么信任谁呢?
老婆?老婆更不值得信任,你活着的时候,老婆还能听你的。等你一死她就是太后,尤其如果孩子小的话,她就是最高统治者,所以皇帝也不能信任老婆,历史上才会出现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故事。
大臣,外戚,太监,后宫,这四大势力,高明的皇帝也许能搞好平衡,一旦搞不好平衡,就会爆发火拼,而火拼的后果,往往是整个王朝的灭亡。
三百年的王朝,正常都要换上个十几二十代皇帝,难免不出几个弱智皇帝,搞不好平衡,让这四个炸弹炸掉的。
皇帝这活儿,讲真真特么不是正常人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