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清朝官场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就像永远都打不倒一样。他对做官的那一套门儿清,理解得透透的,运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他办事交友都特别谨慎,对自己要求严格,时刻都管得住自己。也因此,很多人把他当成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盼着能从他的故事和智慧里找到灵感,给自己指条明路。
不过,要是拿他和哥哥曾国藩比,曾国荃在很多方面都差了一大截。不论是做官的本事和招数,还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曾国荃都经常被大家议论。特别是在战场上,他对待投降的士兵和无辜百姓的手段极其狠毒,毫无同情心,大开杀戒,这种做法让人吓得不行,也气得不轻。就连湘军里的另一位统帅彭玉麟,也受不了他这么残忍、这么没原则的行为。
在曾家的五个兄弟当中,曾国荃的成就只比大哥曾国藩差一点儿。曾国荃能建功立业,多亏了哥哥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忙。曾国荃比曾国藩小了十三岁,他十六岁去北京时,曾国藩都三十岁了。所以,对曾国荃来说,曾国藩不光是亲哥,还是他人生和事业上的导师。
曾国荃从小就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不过,他也有些骄傲自大,性格倔强,和人相处不太容易。他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不愿让步,这让他在和人打交道时经常碰到麻烦和冲突。在学校,他常因观点不同和同学老师吵得不可开交,有时还会因小事和同学大打出手。在家里,他也爱和兄弟姐妹拌嘴,不听长辈的话。这种性格一直伴随着他长大,也没怎么改。这为他后来在朝廷里引起很多争议,做事偏激埋下了隐患。
1856年,湘军在江西湖口吃了个大亏,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那场仗,湘军伤亡惨重,士气掉到了谷底,就连曾国藩自己都差点儿没命了,绝望得想跳河自杀。就在这紧要关头,曾国荃见哥哥处境这么难,立马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迅速在当地召集了三千名勇士,组成新队伍赶去江西救援。因为曾国荃的队伍是突然出现的,太平军完全没得到风声,也没足够的兵力应对。所以,曾国荃靠着新队伍的勇猛和这出其不意,一连打下了安福等地,帮湘军翻了盘,也救了曾国藩一命。
当军队打到吉安时,太平军拼死抵抗。他们死守着城池,半步不让,这让攻城军队十分头疼。曾国荃发现,用老办法攻城根本行不通,很难打败敌人。于是,他仔细想了想,决定挖条深壕沟把城围住。他让士兵们在城边挖深沟,想以此切断城里人和外面的联系,断了他们的粮草,逼太平军投降。后来,这种战术成了曾国荃的常用手段。每当遇到难攻的城或顽强的敌人,他就先想到挖沟围城。因为他老用这招,大家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曾铁桶”,说他攻城就像铁桶一样,把敌人围得严严实实的。
当曾国荃顺利拿下吉安城那会儿,曾国藩正碰上一大堆难题。他手下没几个得力干将,打仗总不顺手,这让他头疼得很。恰好在这时候,他瞧见了弟弟曾国荃在战场上大展身手。曾国荃在攻打吉安时,军事指挥头头是道,决心又坚定,这让曾国藩觉得,曾国荃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他立马把曾国荃调到自己军中,还把他带的兵当成了最亲信的主力部队,给了不少好东西和好待遇。有了曾国藩的大力帮忙和用心栽培,曾国荃在湘军里的地位嗖嗖往上涨,慢慢就成了湘军陆军的老大。
曾国荃的手下在战场上特别敢打敢拼,见了敌人毫不畏惧,奋勇杀敌,就好像把自己的命豁出去了。不过,他们这么玩命打仗,不是因为曾国荃能身先士卒,冲在前面给大伙儿做表率,也不是因为他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关心士兵的疾苦。而是因为他用了一个非常狠且不近人情的方法来鼓舞士气。他答应手下,只要攻下一座城,就让他们在那城里随便烧杀抢掠三天。这三天里,士兵们犯啥错,曾国荃都不管,也不会惩罚他们。这种法子虽说能让士兵们一时斗志昂扬,但却给城里的老百姓带来了大祸,让他们遭了大罪。
所以,每当要攻城的时候,曾国荃的士兵们就变得特别勇猛,简直像疯了一样。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完全豁出去了。这是因为他们心里明白得很,只要能把城攻下来,城里的金银财宝就都是他们的了。
曾国荃放任手下士兵烧杀抢掠,还多次下令屠城,让人非常气愤和害怕。攻打安庆时,湘军俘虏了太平军将领刘沧琳,对他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活生生的把他分解了,手段残忍至极。而那些投降的数万太平军士兵,湘军也没手下留情,全都被残忍杀害了。
这场战斗真是残忍得让人无法想象。湘军在战场上大显身手,杀害了数万太平军。但这还没完,他们连那些投降和被俘的太平军都不放过,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集体大屠杀。下这个狠心的正是曾国荃,他看到满地都是人头滚动的血腥景象,却还在那儿装腔作势。他故意摆出一副心疼的样子,假惺惺地说杀孽太重,还恬不知耻地扬言仗打完了就回老家种地。
但是,攻下安庆后,曾国荃还是很狠心。他又下了个狠命令,说要把投降的一万六千多名太平军都杀掉。为了干这事,他把这些太平军俘虏每百人分成一组。他骗他们说,轮流进去领回家的路费。等这些太平军俘虏没防备地走进屋里,曾国荃早就安排好的那些凶神恶煞的刀斧手就猛地冲过去,把他们绑得紧紧的,然后拉到后门狠狠地砍头。
湘军连续砍杀了一整天,没有停歇过。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杀掉了一万多人。地上血流成河,人头滚得到处都是,尸体堆得像小山一样,场面可怕得像极了地狱。因为这场大屠杀是曾国荃指挥的,杀了这么多人,所以大家对他又怕又恨。有的人被他手段的狠毒吓得直哆嗦,有的人则因他如此残暴而怒目圆睁。最终,大家不管是出于恐惧还是憎恶,都给他起了个充满鄙视和诅咒的外号——“曾砍头”。
攻下天京城后,曾国荃又露出了他凶狠的一面,允许手下随便杀人。湘军像一群疯狗冲进城里,什么都不管不顾,连最起码的良心都没有了。他们随便欺负女人,让那些可怜的女子受了极大的侮辱和伤害。他们残忍地杀害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小的,一个也不留,好多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被他们杀了。他们在城里拼命地烧、杀、抢,值钱的东西都被抢走,带不走的就烧掉,整个城市火光冲天,乱成一锅粥。他们无恶不作,走到哪儿都是哭声连天,血流满地。
曾国荃的行为真是太狠心了,让人和神仙看了都生气。就连湘军里的另一位大将彭玉麟也受不了他。曾国荃好几次下令屠杀全城,那些投降的太平军被杀光了不说,城里无辜的老百姓也没能幸免。湘军纪律败坏,在城里见人就杀,直到几乎没人活着了。彭玉麟看到这么惨的场景,心里又气又正义感爆棚。他也不管曾国荃和曾国藩是亲兄弟,直接写信给曾国藩,真心诚意地求他为了老百姓杀了曾国荃。可是,曾国藩哪舍得自己的亲弟弟啊。他听说这事后,火冒三丈,质问彭玉麟为何要拆他们的台。他还厚着脸皮说:“曾国荃的军队什么样,我能不知道吗?”
曾国藩心里跟明镜似的,可他不会去干涉曾国荃。他觉得,曾国荃是打败太平军的关键。要是去管着他,说不定会打乱他们的战斗部署,影响最终的胜利。所以,他就当没看见这事儿。
曾国荃这人,不单是心狠手辣、无情无义、滥杀无辜,还特别贪心,一心想要敛财。跟曾国藩整天在战场上忙活、心里只有战事不同,曾国荃每次攻下一座城池,都要扔下军队跑回家几天。这时候,他就忙着置办田地,让自家的地界越来越大。而且,他还总琢磨着怎么把战场上抢来的金银财宝运回老家。其实,这么做风险可大了,万一被发现,他得受重罚,说不定还会给军队丢脸,坏了军队的前程。但曾国荃每次都豁出去了。他这么做,就是为了在家乡父老面前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战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从这就能看出,曾国荃跟曾国藩真不是一个路子。
曾国荃抢来的钱财多得让人瞠目结舌。不论是英王府珍藏的宝贝,还是天京太平天国金库里堆积如山的财宝,甚至是从百姓那里榨取的血汗钱,他都不客气地往自己腰包里揣。就拿攻破天京那会儿来说,居然动用了好几百上千条船来运他抢到的金银财宝和贵重物品。那场面真是太震撼了,钱财多得让人无法形容。
曾国荃干的这些事,肯定会引起大家不少议论和指责。他大批地杀掉士兵和老百姓,结果名声臭了,大家都讨厌他,不再支持他。而且他还偷偷把好处往自己兜里揣,私吞了太平天国的钱财,这种贪心行为把朝廷也给惹毛了。朝廷对他的这些举动十分恼火,很不满意。
那时候,清朝政府手头紧得很,钱包瘪瘪的。他们满心指望打下天京后,能用金库里的银子给财政解个大围。可曾国荃却说,金库里啥也没有,就跟没装东西一样。这让慈禧太后他们心里憋屈得很。他们原本指望着这笔钱能救急,解决不少麻烦,现在啥也没捞着,自然就不信曾国荃的话,对他心生不满。
当然,曾国荃这辈子也并非净干坏事儿,他也干过不少好事。就说他当山西巡抚那会儿吧,山西碰上了一场大旱灾,严重得很。看着老百姓过得那么苦,又饿又惨,曾国荃赶紧想办法帮忙。他一下子就拿出一千三百万两银子来救急,还调来了二百万担大米。这样一来,好几百万人眼看就要被饿死,结果都被救活了。所以直到现在,山西有些地方还有人念着曾国荃的好,给他供香火呢。历史人物往往就是这样复杂,同一个人,既有凶狠贪婪的时候,也有慈悲救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