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马丁·雅克:中国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国统一!欧洲人不懂
创始人
2025-08-25 09:32:39
0

数千年前的世界,不论是欧洲还是北美,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权更迭频繁,从没有哪个文明能够随着政权延续下来。而反观中国,虽然这几千年也是不断经历王朝的变更与动荡,

然而自从西周以来便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中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数千载,实属不易。据此一位外国学者马丁·雅克不禁发出疑问:

究竟是什么使中国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国?欧洲人恐怕不懂。

与欧洲历史走向不同

历史上的中国被称为沉睡的东方巨龙,蓄势待发,而今一跃跻身世界大国之列。欧洲等国家甚至有专门的研究中国历史走向的专业学者,试图探究为何中国文明能延续前年而不衰。他们不知道的是,位于亚洲的中国与欧洲的历史走向不同是根本的原因。

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也是有规律的。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中国的历史轨迹被这句名言概括的精准无误。

国家内部如若动荡不安、矛盾重重,自然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而各自为政,互相割裂的时间一久,也自然会逐渐向统一的局势发展。中国的每一个朝代都被囊括在这一句话之中。

而纵观欧洲历史,却与中国的发展截然不同。欧洲早在罗马时期就是大一统的格局,随后却与中国不同,选择了各自为政,直至今日依然是分裂的状态。

而欧洲的罗马帝国时期是当时的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中国人看到了只有统一才能促进发展,于是逐渐走向了统一。

欧洲虽然现如今建立了欧盟看似有一个协同的组织,但实际上欧盟的作用并不大,欧洲内部各国还是各自雄踞一方,互不干涉,甚至有自己的野心。

这样不同的历史走向与两个地区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人民心中认为只有统一才能发展,才能和谐,因为亚洲人性格当中的中庸和渴求稳定的性格,总是以大局为重。

而位于海洋地区的欧洲人性格却截然不同,他们性格中个人主义居多,傲慢且喜欢冒险,不愿意采纳别人的意见,总喜欢一家独大,这也就造成了欧洲现如今的局面。

体制与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鲁迅先生曾说过,

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宝贵的,只有发扬国魂,中国人才有真进步。

而所谓的国魂,便是中华儿女的根本,也即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西方人认为自己是民族国家,认为一个统一体独享同一种文化、价值观便是民族国家。但这种说法却过于笼统了,中国虽也符合这一概念,但中国更倾向于是一种文明型国家。

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才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但是据文献记载,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成立了部落和部落领袖,那么中国的文明延续可达五千年之久了。

世界上能有五千年之久历史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便是其一,有着超强大的待机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中国不断在历史的洪流中纵观欧洲一个个国家的陨灭和重组,而她却

“我自

岿然不动

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耗死了一个又一个文明体。

耗,也是一种战术。三国中司马懿论智谋其实比不上诸葛孔明,但奈何他活得长,生生耗死了刘备孔明。司马懿改立晋朝,成为三国中最后的赢家。

历史上的中国就犹如三国里的司马懿,生生靠耗时间走到了最后。

所以年轻的欧洲,至今也不了解古老的中国是如何靠时间“上位”的。

而在这五千年的传承之中,中国形成了强烈的民族和国家认同感。欧洲人不懂的是,在这上千年的沉浮之中,炎黄子孙一代传一代,早就将家国深入血脉,形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国魂”。

因此比起西方单薄的民族国家,中国却形成了稳固的文明国家。靠文明来维系这一整个、56个民族的国家。

千年来政权虽然更迭频繁,但是始终存在着的,是我们稳固的中华文明,从未中断。

这种文化传承千年,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与西方相比,中国文明的耐力更久,更悠远。

文明千载流传,文化包容性强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不能被称为民族国家。中国维系政权靠的是统一流传的文明,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各个民族共享历史文化成果,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从而实现真正的大团结、大统一。

欧洲人上到君主下到平民,都有一颗好战的心,但是他们各自为营,不会去顾全大局,因此也不懂得包容和容忍,以至于现在的欧洲还是分裂的状况。

马丁雅克教授

谈到这个问题时,说道:

中国人最推崇的三种价值观是统一、秩序、稳定。而如果问欧洲人这个问题,他们大概率不会回答其中任何一个。

虽然中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但是在近代却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险些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属品。清代中国闭关锁国,直到被列强强制打开国门,看到了西方发达的科技和先进的武器,也曾一度想要建立西方一样的民族国家,一时间崇尚西洋文化。

但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不是说破就破的,洋文化最终变成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中体西用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足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性强的特点。

文化的战争往往比军事战争更加残酷,一旦被文化侵略进而被同化,一个国家可能就不复存在。日本和其他国家也曾使用划分殖民地的方式对中国一些地区实行文化侵略,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这与中华文明根深蒂固脱不了关系。

儒释道三教文化始,虽然后来有着不同的批判思想出现,但是中庸这一思想却能够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沉浮中传承下来写进我们的教科书,足以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马丁雅克曾说,

中国将“统治世界”,其中不仅包含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包含国家文化的包容性,西方文化很可能会逐渐被中华文化侵蚀,最终变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这样的说法或许过于绝对,

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策略在于吸收异文化,包容异文化,而西方的策略则是消灭异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侵蚀策略当然也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至于中国会否统一世界,是无法预知的。唯一可知的是,中华文化在不断吸收别家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变强大。

所以,中国人也应该学好英语,掌握某些先进的西方文化,充实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不能眼界狭窄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不爱国的表现,要知道以史为鉴:

包容才能吸收,才能进步。

根据上面的几点原因,或许已经知道为什么中国能延续几千年的文明不陨灭,这跟

中国的历史演进、现实情况和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然而这种文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靠每一个中国人在几千年的不断传承中延续下来的。

几千年的文明国家传承的秘密,必然是藏在一脉相承的方块字里,藏在人们对统一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里,也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国魂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资讯 | 中俄蒙哈万里茶道青少... 8月25日,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开幕。作为由中蒙两国政府共同主办、面...
每体:维尼修斯进球后向球迷做出... 直播吧8月25日讯 西甲第2轮,皇马客场3比0击败皇家奥维耶多。维尼修斯在本场替补登场贡献1传1射,...
原创 溥... 溥仪晚年去故宫,被要求买票, 溥仪当场大喊1句话,售票员不知所措! 众所周知,溥仪是清朝的末代皇帝,...
原创 1... 1941年,正在越南留学的西哈努克因为自己外祖父病逝,回国继承了王位。西哈努克虽然继承了王位,当时是...
打好政策组合拳 优化营商软环境 晋中市知名民营企业龙湖精密电子(山西)有限公司展厅一角。 本报记者 郝光明 摄 ...
原创 狼... 抗战爆发后,有无数爱国志士奔赴战场,为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多年来的腥风血雨,涌现出了一大批战斗英雄,...
四川乐山:以税赋能助力“小茶叶... 作为四川省重要的产茶区,乐山茶产业近年来持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目前,当地茶园总面...
原创 伯...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梦貘貘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上个世纪著名的史学家大概只有顾...
北京丰宝斋:诚信上门收字画,专... 您是不是有过这样的困扰,家中藏有名家字画、旧书籍,想出售却不知从何下手,担心遇到不良商家,被忽悠、被...
原创 三... 清朝康熙帝在位初期,清朝遭逢了著名的 “三藩之乱”。关于三藩之乱的议论,在历史学界也颇有争议:比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