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康熙在遗诏中,一再强调让后世皇帝照顾礼亲王家族?
创始人
2025-08-25 08:03:37
0

皇帝快不行的时候,得在遗书里头写明谁来接他的班,还要交代几句心里话。康熙的遗书里,不光说了让老四当皇上,还留了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太祖家礼亲王的后辈孙子们,现在过得咋样啊,等我走了希望你们能好好照顾他们。康熙为啥在遗嘱里专门说到礼亲王呢,礼亲王到底给大清做了啥大贡献?

【一、礼亲王代善】

得聊聊头一位礼亲王,那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正牌二儿子代善。代善跟努尔哈赤的大儿子褚英,俩人是同一个妈生的亲兄弟,他们的老妈就是努尔哈赤的大老婆。

他这出身,注定了会有个不平凡的人生。身为家中两个老大,他们自小便跟着老爸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那时候,努尔哈赤心里还有个盘算,他琢磨着要照着大明的那套选太子的规矩来。大明嘛,大家都知道,认准了嫡长子继承这一套。所以努尔哈赤干脆就直接把嫡长子褚英当作自己以后的接班人来栽培了。

可谁都没料到,褚英虽然战场上立下大功,但做起未来的君王来,还真不太行。他和兄弟们关系都不好,心胸不够宽广,性格还特别古怪,就连对他老爹努尔哈赤也是那副样子。

说到底,那是他自己的儿子,努尔哈赤起初还是选择忍气吞声。可褚英行事越来越离谱,加上五位大臣站出来指控。结果,褚英不光丢掉了太子的宝座,最后连命都给搭进去了。

褚英没了资格后,努尔哈赤那十几个儿子里,代善就成了最有希望的一个。按照规矩,立嫡立长都该轮到他。代善这人性格还好,挺温和的,努尔哈赤都曾放话,说他走后,幼子们都得交给代善来管。

可惜啊,代善性格上有点问题,这让他跟皇位擦肩而过的事儿,主要就是“大妃风波”、“住房纠葛”、“阿敦阿哥的事情”,还有“硕托逃跑事件”。

代善没能当上皇帝,主要是这四件事闹的。代善和他大哥一样,不太会跟人打交道,还有点贪心。努尔哈赤觉得,这样的性格不适合当储君。而且,他俩还因为大妃那事儿,关系变得挺僵的。

晚年的努尔哈赤变得越来越爱猜忌,这其实也不难理解,还有一个挺普遍的原因,就是很多皇上都会碰到的问题——儿子不像老子。想想之前说过的代善吧,他性格温和,可努尔哈赤呢,做事心狠手辣。

努尔哈赤两次尝试立继承人都没成功,加上自己年岁也高了,心里头挺不是滋味。从那以后,他就索性不再提立储这事了。可谁承想,正是这个决定,给后面惹来了一堆乱子。

努尔哈赤走了之后,皇位就空了出来。按照他以前的吩咐,这皇位得由八大贝勒一块商量着选。这里面,代善和皇太极两个人最有戏。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正牌大儿子,打仗厉害,立下好多战功,在各位王爷里也很有面子。

皇太极在政治和打仗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连努尔哈赤晚年时都特别信任他。而且,皇太极对那个位置是志在必得,代善也只能根据现在的形势来考虑了。

努尔哈赤去世后,后金要是为了抢皇位打起来,那整个局势可就乱套了。而且啊,代善的两个儿子都站队皇太极那边。到了紧要关头,代善这个大贝勒就站出来,说皇太极应该当皇帝。

可以说,他的支持是皇太极登上那个宝座的关键因素。虽然皇太极后来顺利地当上了大汗,但在一开始,他的地位其实并不牢固。

就好比过去那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九子夺嫡,努尔哈赤的那些儿子,除了年幼的那个小家伙,个个都是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英雄,战绩辉煌。让他们对皇太极继位心服口服,那可真不容易。

每到这个关头,代善总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挺皇太极,凭着他大贝勒的身份和威望,帮皇太极清除路上的绊脚石,确保皇太极能稳稳当当坐上皇位。

【二、二次拥立】

得提一提,皇太极跟他老爹一样,说走就走了,还没指明谁来接他的班。这样一来,皇位争夺战又热热闹闹地上演了。

代善真的很有机会坐上皇位。他是太祖努尔哈赤的亲儿子,还是皇太极的亲哥,论资排辈,还有在朝廷里的名气,那都是杠杠的,不用多说。

皇太极当皇上那会儿,因为代善帮了他不少忙,资历又老,所以他特别敬重代善。不过代善觉得自己岁数大了,就没接受当皇上的提议。

他离开后,整个形势一下子就清楚了,主要就是多尔衮那派和豪格那派的较量。多尔衮和豪格,两个人都是战场上立过大功的。

但他既不站队多尔衮,也不支持豪格,而是力挺只有六岁大的福临当皇帝。以当时代善在朝廷里的威望,就算那俩人有不同看法,也只能乖乖听话。

代善两次出手相助,这才让康熙后来坐上了皇位。说他是他们家的大功臣,那是一点都不为过。接着,为了朝廷安稳,代善又召集大臣们,公开宣布支持福临当皇帝,并且为了不让事情出岔子,他马上就着手准备登基大典了。

后来,清军进了关,大清的天下算是慢慢稳住了。这时候,八旗的兄弟们也开始过上享乐的日子。而且,中原跟关外大不一样,有的八旗子弟连骑马射箭都不拿手了。

这弄得康熙当年想发兵时,居然找不到能用的自家亲戚。这时候,有个人挺身而出,他便是代善的孙辈,名叫杰书。

【三、战功赫赫】

说起康熙朝的那些对外战争,大家伙儿肯定经常瞅见杰书这名字蹦跶出来。到了康熙那会儿,杰书一下子就变成了康熙身边能指望得上的、为数不多的自家亲戚里的一个得力干将。

可要说在打入关前,能在战场上跟八旗子弟并肩作战的,除了杰书,也就岳乐了。岳乐啊,他是努尔哈赤第八个儿子阿巴泰的崽。但康熙对他吧,心里头有点犯嘀咕,不敢百分之百地信赖他。

看看代善,他扶持了两朝皇帝,他的孙子受到康熙更多信任,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杰书呢,也没让康熙失望。

康熙十二年时,三藩之乱突然闹了起来,朝廷赶紧派杰书带着大军去平乱。到了第二年,耿精忠这家伙又闹起义来了。康熙皇帝气得不行,立马就让杰书再去打他。

花了整整两年,耿精忠的叛乱总算是被摆平了。搞定这事儿后,杰书又被派到福建去,对付郑家那帮人。经过了好几年的打仗拼杀,最后台湾那边也终于安定了下来。这七年间,杰书可是立下了大功,战绩辉煌得很。

他打完仗回来时,康熙皇帝竟然自己跑去接他,这足以看出康熙有多看重他,多欣赏他。解决了台湾的事情后,杰书的地位一下子就升到了最高点。

说到康熙那会儿,他亲自带兵去打噶尔丹,还特地叫上了杰书一块儿去。到了康熙三十六年,杰书老爷子走了,爵位就传给了他儿子。这儿子也是个了不起的,跟他老爹一样勇猛善斗,但可惜啊,好人不长命,也是早早就去了。

父亲去世后,通常由儿子继承家业,但杰书的孙子并没有像他的父辈那样出色,只能说是能力平平。不过,就算是这样,康熙还是吩咐雍正要好好对待他,给予他优厚的待遇。

这主要是康熙为了回报当年代善支持他祖父和父亲上位的那份恩情,以及杰书立下的赫赫战功。

【结语】

后来的人们对康熙的行为有着各式各样的解读,说白了,就是觉得那时候八旗军队的战斗力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康熙这么做,其实就是想给他们加把劲,提振士气。

不过讲真,代善家族给大清立的功劳那可真是没法小看,他们后代受到好待遇,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正月十六日夜,明英宗从奉天殿到文华殿,命徐有贞进到内阁制拟定校准后的第一道圣旨。这道临时性赶造的圣旨...
新四军第3支队进入皖南前线进行... 张 磊 张正第 1938年,新四军在马家园战斗中英勇阻击日寇。 马家园战斗,是新四军第3支队挺进皖...
原创 别...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有着不少名场面,其中诸葛亮骂王朗更是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诸葛亮虽然年事已高,...
消息传来!著名导演去世,曾塑造... 中国共产党党员 长春电影制片厂离休干部 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王枫同志 于2025年2月26日去世...
原创 宋... 宋史:一个实力派“演员”宋太祖 前言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人会一直单纯下去,往往...
原创 解... 蒋介石除了有个“运输大队长”的戏称外,还有一个别称叫做“功德林招生办主任”,这个称号怎么得来的呢?因...
原创 1... 1949年9月,在兰州战役之后,我第一野战军继续向西挺进,威逼新疆。当时担任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的陶...
原创 明... 许多人对于古代科举考试的状元并不陌生,许多读书人中其一生的梦想就是状元学而优则仕。 科举制度之前都是...
原创 武... 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代表国家的事物和名称都是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象征,但世界上的万千有时候是会随着...
原创 在... 在中国历史上,玉玺,指的是皇帝的印章。而印章,自然象征着权力。而玉玺和传国玉玺是不同的。在汉语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