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朝以前没有棉被,那古人冬天睡觉如何御寒?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创始人
2025-08-23 11:32:41
0

棉衣、棉被是我们几百年来冬天必备的御寒物品,而现在由于取暖设备的普及,在家里就算没有棉衣棉被也能够扛过整个冬天。但是在古代,由于的科技不发达,棉被都是一种奢侈品,甚至在宋朝之前都没有棉衣、棉被。这时我们不禁有所疑问,宋朝以前的人在睡觉的时候是怎样御寒的呢?看完之后才觉得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为什么说宋朝之前没有棉衣、棉被呢?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是没有棉花的,《宋史》中记载:“(棉花)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也就是说,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直到宋朝时期棉花才传入我国,而且一开始棉花只是用来观赏,并没有普遍用来御寒。不过,宋朝以前虽然没有棉被,但古人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觑的,他们想出了各种千奇百怪的御寒方法。

首先,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是要穿衣服的,睡觉的时候也是要盖被子的,而且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了被子的雏形,叫做“衾”。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中所提到的“布衾”就是指“布被子”。杜甫写这首诗时只是秋天,还没到更为寒冷的冬天,而且他居住的地方也是比较温暖的南方,所以盖的只是布被子,而到冬天,杜甫盖的被子就不是布被子了。

在古代,最好的御寒物品便是动物皮毛了,如羊皮袄、狐裘。但这种东西太过昂贵,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所以到冬天时,如杜甫一样的非富贵人家一般都会在被子里加柳絮和芦花,虽然这样的保暖措施有些差,但有胜于无。同样,古人的过冬衣物中也会填充柳絮和芦花,明朝戏曲学家高濂的《遵生八笺》中就描述了这一场景:“深秋采芦花,装入布被中。”

除此之外,古人还会用干的稻草来铺床,在此之前,他们一般会在天气好的时候将干草拿出来晒太阳,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再铺到床上。这样一层厚厚的干草,既能取暖,又能保暖,是古人过冬必备之物。其实,白居易《卖炭翁》一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便是当时普通百姓的真实写照,所以古人最不愿意过的就是冬天。因为冬天和夏天不一样,夏天天太热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脱衣服的方法来凉快,而想要平平安安地度过冬天,都是一件难事。

事实上,对于古代的贵族阶级来说,一般都不用担心过冬的问题,因为他们有很多的方法御寒。他们会在屋里放一个炭火盆,将火烧的旺旺的,然后穿上锦衾貂裘,盖上羊毛被,以此取暖。但是炭火盆烧的是木炭,木炭燃烧不冒烟,贫苦人家根本用不起,而烧柴火又会冒烟,所以在西汉时期,出现了火炕,这为古人平稳过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他们会将炕烧的热腾腾的,以此安稳的度过寒冷的一夜又一夜。

总的来说,以古人的智慧,肯定有办法度过寒冷的冬天。而且街坊四邻也会互帮互助,一些有爱心的富人也会将用不到的旧衣服旧被子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比起身体上的温暖,或许心中的温暖更能帮助人们抵御寒冬,不然西汉的匡衡如何能够借助那一抹微弱的烛光度过十数载寒冬呢?古代的冬天虽然很冷,但是人的心不冷。

史海心语,话古今,了人物,学精髓,晓世事,仅此而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关羽之死对于诸葛亮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历史记录中并没有明确留下诸葛亮对此事件的任...
原创 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因战争而崭露头角,而其中最为耀眼的无疑是霍去病。 霍去病年轻时便因英...
在使不上劲的 30 岁,她做了... 30岁离开城市去往荒野 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锚点 ——阿逴《火流星飞过马尼干戈》新书分享会 在使不上劲...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法院关于古... 拍卖公告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法院将于2025年12月16日10时至2025年12月17日1...
做旅途中的文化传播者 做文化的... 日前,以“赓续中华文脉 建设旅游强国”为主题的第六届全国导游大赛在湖北落幕。大赛推出了一批专业精、服...
正宗崂山绿茶价格明细参考崂盛源... 崂盛源茗茶采用茶农直销模式,价格亲民实惠,不同季节和等级的崂山茶价格差异明显。 崂山绿茶价格 秋季...
原创 三... 提到三国历史,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人们都能说出一些经典的故事,如周瑜打黄盖、火烧赤壁、空城计等...
所罗门群岛总理:澳总理确实宣布...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去年12月,所罗门群岛总理马内莱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发表联合声明称,澳大...
赴日游降温,长三角出境游“流量... 近期,长三角地区的游客出行选择发生了显著转向。长三角出境游新选择11月14日,外交部领事司发布消息提...
新闻多一度 | 致癌物超标90... 近日,“廉价首饰致癌物超标9000多倍”一事引发关注。据央视新闻,广州一家饰品批发市场的一副耳钉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