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刘备不管投靠谁,都是以合作的关系独立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刘备素有大志,决意要成就一番大业。暂时的失败,就找一个栖身之地,以积蓄力量,以谋东山再起,始终不愿屈居人之下。
他投靠刘表的时间最长,过得比较安逸。
一天,他和刘表坐谈,内急上厕所,看到自己大腿内侧长满肥肉,不禁悲从心来。想到自己四十八岁了,还一事无成,寄人篱下,心中伤感,潸然泪下。
刘表奇怪了,上个厕所还哭了。刘备说:我之前到处征战,人不离鞍,大腿从不会长赘肉。现在久不上战场,大腿长满了赘肉,感到老之将至,一事无成,故悲从心来。
上个厕所念念不忘心中宏图伟业,刘备是事业心极强的人,始终把建功立业装在胸中的人,是决不会为暂时了安逸,忘记自己的雄图霸而长久屈居人下的。
那刘备的大志是什么呢?他去隆中招揽诸葛亮时说: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申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刘备的志向就是要重建汉室,申大义于天下。说白了就是要当皇帝,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中。
胸怀这样主宰乾坤的大志,且坚如磐石,所以刘备不管投在谁的手下,决不会奉他为主的。只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强大而忍隐,一有机会就会脱身而去,以施展自己的鸿鹄之志。
如他投靠老同学公孙瓒时,驰援徐州陶谦。陶谦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成为一方大员,就迅速与老同学公孙瓒脱钩,独自开创自己的大业。
二、刘备手下自始至终拥有自己的核心团队,而且团队成员受刘备鸿鹄大志的感召,不离不弃。这才是刘备能独立的资本。
刘备从洛阳游学回乡,就着手打建自己的团队。他与各地豪侠结交,“乡中少年争附之”。关羽、张飞也是在这个时候投到刘备麾下,成为刘备团队核心成员。而且这两个人是“万人敌”的将领。文的有简雍等人,在刘备尚未踏入仕途之前,就跟随刘备,鞍前马后效劳。
也就是刘备刚出社会不久,就开始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有了自己团队的核心成员。
后来又陆续吸收了赵云,孙乾,伊藉,糜芳,糜竺等人。
这里值得一提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赵云。
赵云是刘备在公孙瓒手下时相识,赵云要找的理想主子是有仁义之德,能顾及天下百姓的人。刘备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选。
他是在刘备投靠袁绍时投奔刘备的。刘备命他暗地组建队伍,赵云很快就组建了三百多人的队伍,以刘备护军的名义跟随刘备。
刘备有了赵云这个猛将和三百多人的队伍在手上,这才心安。自然不会为袁绍卖命了。
另一个就是糜竺了。糜竺是世家富豪,有了这个钱袋子,刘备的军队衣食物资才有保障。
正因为刘备武有关张赵,文有简雍、伊籍、孙乾。财力有糜竺提供保障。刘备已形成了自己团体,才有与他人合作的资本,而不是被他人兼并成为帮人打工的手下。
三、刘备是皇室后裔,又得到了汉献帝的认可。有了这个金字招牌,袁绍和曹操从心底上也不敢将刘备作为下属使用,只是借助刘备的声望达成自己的目的。
刘备是汉朝皇室之后,尽管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到了刘备这一代,落得织席贩履为业,但这种皇室血统关系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时代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曹操要想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靠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的影响力在于他的家族是汉室的“四世三公”。
而刘备的影响力靠的是“汉室后裔”,否则陶谦也不会轻易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陶谦死后,他的手下也不可能拥戴刘备为徐州牧。曹操也不会轻易上表让汉献帝任命刘备为左将军,封宜城亭侯。
刘备拥有汉室后裔这块金子招牌,又有朝廷左将军的高位,才会在政治上形成自己独立的势力,且天皆知。
不管是袁绍、曹操还是后来的刘表,在刘备投靠时,只能把他当成盟友而非属下。
而跟随刘备那帮人知道刘备的志向和刘备拥有汉室后裔的天然优势,自加入刘备团队开始就把他当作主公。而刘备最后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成就了帝业,三分天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