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蒙古帝国为何瓦解?史学家:因成吉思汗去世,毛主席解释出人意料
创始人
2025-07-09 09:32:37
0

成吉思汗一手缔造了蒙古帝国,他征服四方,将“上帝之鞭”伸向了华夏大地以外的众多国家,使得蒙古帝国在全盛时期拥有了一个规模无比辽阔的疆土,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蒙古帝国的版图等于现在俄罗斯的2倍,往东直到日本海,往北延伸到了北冰洋,整个中亚和西亚地区全部囊括在内,全球陆地有22%全在蒙古帝国的版图之内。

从古至今,无论是哪个雄伟君主都没有征服过这么多国家,也从未拥有过这么大的疆土,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军事奇迹。

但是蒙古帝国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久,从蒙古帝国形成到其崩解,前后仅仅几十年的时间,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因缘际会的事情,但是真正让蒙古帝国崩解的原因,历朝历代的史学家众说纷纭。但清朝的史学家们曾经统一口径,他们一致认为蒙古帝国崩解是因为成吉思汗突然去世,蒙古帝国群龙无首,西亚、中亚等国家不再服从蒙古帝国的统治。

这个说法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些史学家的说法太过绝对,并有失偏颇。直到1953年,毛主席视察江西的时候,在途中和杨成武等人聊起各朝君主,杨成武问道:“主席!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能称得上雄才伟略的君王很多,您认为谁是其中的佼佼者?”

毛主席立刻就给出了答案:“唐朝以前有秦始皇、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勉强还可以算上一个南朝刘裕。唐以后唯有成吉思汗和朱元璋!但是真正白手起家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刘邦,另一个就是朱元璋。而且朱元璋在某些方面还要胜过刘邦!”

一部二十四史毛主席读了不下十遍,一部资治通鉴毛主席更是读过17遍,王朝往事,君王将相的平生经历全在毛主席的肚子里装着。所以毛主席不假思索,立刻就回答了杨成武的问题。

杨成武继续说道:“主席!你是不是遗漏了一个人,那位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呢?”

毛主席笑着说道:“成吉思汗在军事上是一位厉害人物,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文治方面却差强人意。他曾开创了一个辽阔的蒙古帝国,但是蒙古帝国从一开始就很不稳定,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也没有能力促成蒙古帝国的各个民族进行大融合,其结局也只是分崩离析。”

在场的王稼祥也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高级知识分子,他立马说道:“主席!明清两朝的史学家认为蒙古帝国的瓦解是从成吉思汗事后开始的,您这说法和他们可谓是大相径庭啊!”

毛主席连连摇头说道:“这些史学家的说法毫无根据,完全是一帮书呆子在穿凿附会!蒙古帝国瓦解的原因很多,却和成吉思汗的死关系不大!真正的原因有三个!”

紧接着毛主席详细解释了这三个原因,在场的众人都感觉毛主席的话很新颖,而且很出人意料。不过众人细细想来,又发现毛主席的分析一针见血,很多话更是鞭辟入里。

我将毛主席分析的原因总结为以下几条:

毛主席认为:蒙古各部落承袭大汗之位的制度存在问题,另外在统一集权方面的做法明显不足,一旦遭遇政治上的变故就无法凝聚各部落的人心,导致蒙古各部落各自为政,造成力量上的分裂局面。

成吉思汗虽然在军事指挥上拥有出色的才能,其麾下也有不少懂谋略的将军,但是成吉思汗在军事决策上也有明显弱点,他选择与宋朝、金国、西亚、中亚同时为敌,蒙古军队多线作战,无法集中优势兵力,所以在一些关键之战上没有突破,这些关键之战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蒙古帝国的兵力和资源,使其后期作战形势乏力。比如钓鱼城战役,本身就是军事决策上的失误。

毛主席分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成吉思汗发起的战争都是侵略战争,这和一个国家不同政权的内战有很大区别,凡是对不同信仰的民族发起的侵略战争,最终的结局只能以失败告终。因为侵略战争是不义之战,是不得人心的,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没有谁能真正灭亡一个民族,就算能攻占别人的土地,其结局只有两个,要么你能同化别的民族,要么就是被别的民族同化。民族之间无法在文化和思想上融合,不管你建立多么庞大的帝国,这个帝国的结局只能是分崩离析。

毛主席对蒙古帝国崩解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这番话十分惊艳,不但体现出毛主席卓越的军事智慧,也体现出了毛主席在政治和民族团结工作上的卓越眼光。

其实详细分析蒙古帝国的一些特殊制度,以及蒙古帝国系带当权者的决策,就可以发现毛主席的观点确实分析出了其中要害。

毛主席:成吉思汗事后,暴露出蒙古帝国各项制度的缺点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turn去世,关于成吉思汗死亡的原因,历史上说法众多,因此也无法确定成吉思汗到底因为什么而死去。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成吉思汗的死给予了蒙古帝国沉重的打击,最大的问题是暴露出蒙古帝国内部制度的不完善。

成吉思汗带着他没有完成的愿望走了,蒙古的大汗之位出现空缺,而蒙古帝国究竟由谁掌权,各个部落之间争执很大,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

成吉思汗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术赤,二儿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他的四个儿子性格各异,且能力上也是各有千秋。

最先跳出来争夺汗位的人正是术赤和察合台,术赤的性格偏向柔弱,但是其身后有一帮蒙古贵族的支持。察合台勇猛刚毅,但是其性格上心狠手辣,做事情不给别人留有任何退路,他尽管在军队中掌有一些实权,但是蒙古各部落的首领都不希望他继承汗位,大家觉得如果让察合台上来,别人再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察合台的心狠手辣可以从一些事例中看出来,成吉思汗死后,正是察合台护送父亲的遗体前往指定地点安葬,察合台为了不让任何人知晓成吉思汗陵墓的位置,将护送的800多人全部杀死,另外还将成吉思汗陵墓周边的两个村庄的老百姓全部杀死。

察合台跳出来争夺汗位,首先将矛头指向了术赤和拖雷,拖雷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儿子,同时也是成吉思汗最疼爱的儿子,蒙古的承袭制度和中国的各个朝代都不一样,按照蒙古内部制度的规定,最小的幼子拖雷的地位如同中国皇朝的嫡长子,地位十分尊崇。

不过蒙古王族的最小幼子只有继承上一任大汗遗产的权利,这其中并不包括大汗之位。察合台首先向术赤发难,而术赤在察合台的攻讦下很快丧失了汗位的继承权。

察合台拿术赤的出身做起文章,术赤的母亲是成吉思汗从别的部落掠夺回来的女子,而在一次部落交战中,术赤的母亲被别的部落抓走,并被关押了长达一年之久,成吉思汗将她营救回来后不久,她就生下了术赤,因此很多人对术赤的血统持有怀疑态度。

察合台旧事重提,在极其重视血统纯正的蒙古人眼中,术赤存疑的身份便成了他继承汗位最大的障碍。

察合台一直忽视了另外一个人,此人便是他的亲弟弟,成吉思汗的三儿子窝阔台。察合台一直以为成吉思汗去世后没有留下任何遗诏,也没有指定任何接班人。

察合台这么想就错了,其实成吉思汗早就打算将大汗之位传给三儿子窝阔台了,原因是三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成吉思汗看到了窝阔台的担当与忠心。

三年前,术赤、察合台、窝阔台联合率兵征伐花剌子模国,三路人马很快攻陷该国都城,术赤和察合台下令麾下的士兵将花剌子模国的人口、财富掠夺一空,并占为己有。而窝阔台没有这么干,他下令部将把掠夺来的子民和黄金全部登记在册,并上报给成吉思汗,请求父亲行使分配权。

窝阔台的做法让成吉思汗很满意,相反成吉思汗对术赤和察合台的做法十分震怒。因为在蒙古内部有规定,任何人在战争中掠夺而来的利益不得私下占有,必须全部交给大汗统一分配,术赤和察合台的做法丧失了成吉思汗的信任。

所以成吉思汗在临终前留下了遗诏,让三子窝阔台继位。就在察合台和术赤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窝阔台已经不动声色派人在各个部落间宣读了成吉思汗的遗诏,各个部落的首领都倒向了窝阔台这边。

察合台没有办法,只能乖乖支持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

从表面上来看,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子嗣并没有陷入剧烈的争斗,但是成吉思汗生前定下的那些制度已经将祸根深埋。

毛主席就曾对蒙古的封赏制度做过深度剖析,成吉思汗对四个儿子都很好,将大片的土地、牛羊、士兵、财富分给他们,并且对他们没有任何约束,只要是在自己的封地,他的四个儿子都有绝对的统治权利,这一制度本质上削弱了大汗的权力。

试想一下,如果后面继任的大汗威信不足,成吉思汗的那些得到分封的子孙对他不服的话,那么危机就会来临,这些人都拥有强大的军队,他们可以自立为王,甚至直接发兵叛乱。

窝阔台在位的时候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在后面的蒙哥和忽必烈身上都发生了这样的事件,比如术赤的次子拔都,他后来就因为不服蒙哥,直接分裂了自己的封地,建立了金帐汗国。

到了忽必烈时期,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这导致蒙古帝国内乱不断,蒙古帝国原本的实力也因此削弱不少,这也为蒙古帝国的崩解埋下了导火索。

毛主席几次说过,成吉思汗定下的军事传统弊端很大

朱元璋是推翻元朝统治的武装力量之一,但是能力如此强大的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成吉思汗的军事指挥能力,他曾经说过:“成吉思汗将蒙古的骑兵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在成吉思汗的指挥下,蒙古人的弯刀成为最致命的武器!”

毛主席从来没有否认过成吉思汗制定的战术,但是毛主席认为成吉思汗制定的很多战略是存在问题的。

蒙古各部落世代居住在草原上,他们依靠放牧生存,但是这样的生存方式和农耕社会相比存在很大的不足,他们全靠草原的环境和气候吃饭,物质上极度匮乏。

正因为这个原因,成吉思汗每次率军攻下一个地方或者国家,就会采取两种办法解决自己部队的供给问题,一个是屠杀所征服的土地的百姓和士兵,因为他们的粮食无法养活这么多俘虏,成吉思汗又不能随便放了他们,只好将其全部杀掉。

另一个做法也足够残忍,成吉思汗会将征服的土地的人口全部变成奴隶,并将他们随意分给有功的将军和士兵。

在毛主席看来,成吉思汗的做法问题很大,一个征服者将征服的城池变成空城,那得到这些土地的意义在哪里呢?为了防止原来的敌人的反扑,你还要留下部分兵力驻守这些空城,还没有物资供应,那么随着征服的土地越多,分兵的情况就越严重,那在很多关键之战上蒙古的兵力和物资就无法支撑长期作战。

而成吉思汗留下的这些军事决策一直被他的后继者严格遵守,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蒙古帝国西征中亚、西亚这些地方,所遇到的阻力并不大,蒙古骑兵基本都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就征服了几十个国家。

但是蒙古的骑兵在和宋朝、金朝的对战中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成吉思汗一直想灭掉金国,但是他穷尽一生也没能完成这个目标。虽然金朝后来还是灭亡在窝阔台的手里,但是金朝负隅顽抗让蒙古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当然,在宋朝、辽国、金朝、蒙古四方力量的角逐中,宋朝还是撑到了最后,金朝灭掉了辽国,蒙古又灭掉了金朝,最终在华夏大地上,只留下了蒙古和南宋两个力量形成对峙。

窝阔台是成吉思汗后蒙古帝国最后的荣光,他在文治武功上都有所成就,比如蒙古军在窝阔台的指挥下继续向西亚进兵,甚至打到了部分欧洲地区。然而蒙古军在与南宋的较量中没有占到太多的便宜,或者用损失巨大来形容也不为过。

就像上文提到的钓鱼城战役,合州钓鱼城一直是蒙古军队的噩梦,合州位于四川境内,南宋为了抗击蒙古人的侵略,在合州建立了一座钓鱼城,蒙古人从成吉思汗开始就一直陆陆续续攻打钓鱼城,但是始终成功。

从成吉思汗第一次攻打钓鱼城算起,到忽必烈完全灭亡南宋,整整36年的时间,蒙古军队都没能攻下钓鱼城,在蒙古帝国整个征伐史上,钓鱼城也成为了了蒙古帝国唯一没能攻破的城池。

在毛主席看来,正是蒙古军队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无法支撑长期的攻城战才在多次攻打钓鱼城的战役中遭遇失败。

而钓鱼城在很大程度上又消耗了蒙古帝国太多的兵力和资源,导致蒙古帝国在西亚、中亚等地不能投入更多的兵力维护统治的稳定,这也是后来蒙古帝国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

毛主席说过,侵略战争不得人心,最终只能失败

从古至今,世界战争史上发生的侵略战争实在太多了,但是翻开厚厚的史册可以发现,侵略战争的结局都是以失败告终的。毛主席在读了那么多的史书后得出了这个重要结论。

强大如唐朝,在唐太宗最鼎盛的时期,虽然唐朝军队也对外作战灭掉好几个国家,但是后期都会因为无法稳固自己的统治,让这些到手的土地再次失去。

蒙古帝国也不例外,蒙古军队在多年的征战中,杀死的军队加平民超过了一亿人,在人口本就不多的古代,这个数字十分惊人。但是尽管如此,蒙古帝国依旧不能完全巩固自己到手的城池。

究其原因,毛主席所说的民族融合便是最重要的原因,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信奉的是自己手里的弯刀,他不懂的是,他们杀的人越多就越不能得到人心,你可以用手里的武器毁灭一个个生命,但是绝不能毁灭一个民族的信仰和文化,也不要低估任何一个民族捍卫自己尊严和土地的决心。

窝阔台以及他的继任者蒙哥相继去世后,新的蒙古帝国统治者忽必烈依旧实行成吉思汗定下的四处征伐的策略,但是很多土地的原住民越来越不满蒙古的统治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屈服,每一块土地上的百姓都和蒙古帝国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当蒙古帝国的实力慢慢减退的时候,这些土地上的武装开始疯狂反扑,四处树敌的蒙古帝国无法应付同一时期的这么多的叛乱,于是蒙古帝国的土地慢慢失去。

很多人会有疑问,忽必烈不是灭亡了南宋建立了元朝吗?要知道,忽必烈统一了华夏大地,他消灭的是南宋的士兵和政权,他从未征服过汉族这个民族,实际上是蒙古人被汉族的几千年文化所同化。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建立的各项制度都是以汉人文化为基础,就连蒙古的各个贵族,忽必烈也要求他们学习四书五经,不会说汉语的,没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蒙古贵族就不能担任重要职务。从这个角度出发,蒙古人只是被汉族文化同化而已。

毛主席分析蒙古帝国崩解的原因后来经常被很多历史学家引用,他们认为毛主席的分析直击问题要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在三国时期,士族之间的联姻是司空见惯的事。若因手下将领和其他势力存在亲属关系而将其开除,那刘备手下众...
原创 武... 引言 狄仁杰是一位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他为唐朝政治的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的安定,做出了贡献。即使在今天,狄...
原创 回... 在旧中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牢牢地压在人民身上,让国人直不起腰杆、看不到前途,生活...
原创 在...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赋予了第一主角的地位,他的智谋和算计无疑是小说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元素。然而,...
原创 杀... 引言 秦国能在诸侯国中逐渐强大,最后能够统一七国,其主要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诸子百家在战国时期你方唱罢...
原创 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或许真的有轮回之说,历史从一个起点开始,经过一个轮回,又到一个新的起点,如此周而...
原创 古... 精忠报国的第一句“狼烟起江山北望”,一下子渲染出了战场的萧杀和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 而其中的狼烟也就...
原创 蒙... 话说,当年蒙古人杀光了金朝的皇族,可见其对金朝的仇恨。但是他灭掉了南宋朝代之后,却保留了南宋的皇室。...
原创 开... 新中国第一次用电动杆子升国旗,这个看似简单的流程,却难倒了所有专家小组。在平时排练的时候,各路专家不...
原创 她... 在紫禁城东六宫承乾宫,有两位清朝皇后曾经居住,一位是康熙的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同时也是康熙的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