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59年重庆合川钓鱼城下的一颗飞石击杀了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蒙哥,导致的后果就是,远在万里之遥的旭烈兀不得不终止蒙古大军第三次西征的任务,成吉思汗四个儿子术赤家族、察合台家族、窝阔台家族、托雷家族各宗室诸侯王还有参战的蒙古贵族各万户、千户将领都要东归参加蒙古库里台大会,推选出下一任全蒙古帝国大汗。
一切事情来的都太突然,蒙哥死后,蒙古帝国风起云涌,还不等到库里台大会的召开,成吉思汗的两个孙子就率先发生了内斗。
托雷的次子孛儿只斤.忽必烈和四子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为争夺蒙古帝国第五任大汗的位置,开始发动了战争。
忽必烈在公元1260年春在自己封地金莲川草原召开库里台大会称汗,同年4月,阿里不哥在蒙古帝国都城哈剌和林称汗。双方召开的库里台大会都不符合传统蒙古帝国库里台会议的制度流程,这为日后蒙古帝国的实质分裂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忽必烈花了四年的时间战胜了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公元1264年春在西域阿力麻里(新疆伊犁霍城一带)众叛亲离的阿里不哥选择向自己二哥忽必烈投降。
忽必烈在角逐蒙古大汗的战争中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他不是从蒙古黄金家族和全体蒙古贵族那颜推举出来的大汗,没有召开全蒙古库里台大会会,那么从法理上讲,他的蒙古大汗之位是不被术赤家族、察合台家族、窝阔台家族还有成吉思汗兄弟系东道诸王认可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忽必烈不被史学界认可为蒙古帝国大汗的原因)。
蒙古帝国最后一个有实力和实权控制整个帝国的大汗蒙哥死了,在随后的岁月里,成吉思汗的子孙后代在自己的封国天高皇帝远,术赤系金帐汗国,察合台系察合台汗国,窝阔台系窝阔台汗国,都在忙于巩固自己的势力,实质上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封国,只承认名义上忽必烈掌握的东亚蒙古帝国版图的宗主权。
第三次西征打下中东伊斯兰世界的旭烈兀,在自己的两个兄弟争夺蒙古帝国汗位时也是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尔后干脆在新攻占的中东地区自帝一方,建立了伊儿汗国。
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术赤系家族、察合台系家族、窝阔台系家族都有出兵征战,然而旭烈兀建立伊儿汗国时几乎独吞了整个第三次西征战争的胜利果实,尤其是邻近的术赤家族和察合台家族没有分到征战得到的半寸土地。因为旭烈兀是自帝一方,其他三大家族汗国都是成吉思汗时代分封的,有一定的法理依据,托雷家族的忽必烈得位不正,纵然日后忽必烈有对伊儿汗国有正式敕封,在三大家族眼里伊儿汗国依然是不合法的存在。所以从这一系列事件后,三大家族非常排斥托雷家族的政权。这就为日后三大家族分解蒙古帝国,构建“塔剌斯联盟”做好了铺垫。
蒙古帝国内部的权力争斗是相当复杂的,托雷家族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兄弟间为争夺大汗可以刀兵相见,术赤系家族、察合台系家族、窝阔台系家族同样也会为了利益相互攻伐。
早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权时,三大家族里的成员也都会像赌博押宝一样分别支持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术赤系家族在拔都西征欧洲后在今天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强大的金帐汗国,到蒙哥死后,忽必烈称汗这段时间,金帐汗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权力更迭,拔都死后,其长子撒里答和四子兀剌黑赤都先后继任金帐汗,两人都在很短时间内离奇死亡,致使拔都其他儿子都不敢再染指金帐汗之位了,由术赤第三子别儿哥任金帐汗。
别儿哥任金帐汗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找自己的堂兄弟旭烈兀算账,两个理由,一是旭烈兀对穆斯林最高精神领袖穆斯塔辛及其家族斩草除根的做法不满(别儿哥信奉伊斯兰教,曾在旭烈兀西征伊斯兰世界时很多次写书信恳求旭烈兀不要伤害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穆斯塔辛,结果旭烈兀根本没给自己堂兄别儿哥的面子),二是金帐汗国派自己辖内白帐汗国(术赤长子斡儿答因西征有功封白帐汗)、蓝帐汗国(术赤五子昔班因西征有功封蓝帐汗)最精锐的骑兵军团随旭烈兀西征,应该将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木甘草原、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地区给金帐汗国的。于是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为争夺阿赛拜疆发生了战争,在今天的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境内捷列克河大战,双方死伤几万人,尸体遍野。捷列克河之战后,别儿哥在公元1266年病逝,后由拔都次子秃罕的次子忙哥帖木儿继任金帐汗。
在同一时期,察合台汗国也是经历了复杂的权力更迭。公元1242年,察合台死后,察合台汗国的汗位传给了察合台长子木秃坚的第四子哈剌旭烈,等到窝阔台的长子贵由继任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时,贵由废黜了哈剌旭烈的汗位,扶持了在西征路上跟自己交好的也速蒙哥(察合台第五子)做察合台汗国大汗。
贵由汗死后蒙古帝国大汗之位转到托雷家族,托雷长子蒙哥在公元1251年成为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因为也速蒙哥之前坚定的支持窝阔台指定的继承人失列门(窝阔台三子阔出长子),所以在蒙哥坐稳大汗之位后就开始清算之前的冤家对头,窝阔台家族遭到大清洗,察合台汗国里支持窝阔台家族的也速蒙哥、不里(木秃坚长子)等人也被清算,也速蒙哥遭到罢黜,后被处死,哈剌旭烈又一次被扶持为察合台汗。
哈剌旭烈的命不好,被废黜十年,好不容易等到翻身的日子,在拿到蒙哥汗敕封察合台汗的诏书回封国的途中离奇死亡了。蒙哥汗只好册封哈剌旭烈的长子木八剌沙为察合台汗,因木八剌汗年纪幼小,由其母亲兀鲁忽乃王妃监国。
公元1259年,蒙哥战死后,在忽必烈和阿里不里争夺蒙古大汗的间隙,察合台汗国内部开始躁动,对木八剌沙继任察合台汗国汗位不满的阿鲁忽(察合台第六子拜答儿长子)夺走了兀鲁忽乃手上的权力。
阿鲁忽在忽必烈和阿里不里争斗时可谓是左右逢源,先是支持阿里不哥,在阿里不哥落入下风时又转而支持忽必烈。阿鲁忽在位时极力扩大察合台汗国的利益,乘着金帐汗国别儿哥和伊儿汗国旭烈兀为争夺阿赛拜疆木甘草原大打出手时,迅速攻占金帐汗国在河中地区的重镇讹答剌(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并横扫金帐汗国在阿姆河以北以及锡尔河以东的草原,获得了中亚河中地区原属于金帐汗国的一大片富庶土地。
金帐汗国的别儿哥因为在高加索地区同伊儿汗国的旭烈兀进行战争,富庶的中亚河中地区被察合台汗国阿鲁忽偷袭,实在是抽不出精力对付阿鲁忽,算是吃了个哑巴亏,于是别儿哥送给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汗(窝阔台第五子合失的长子)大量辎重物资,鼓动他去进攻察合台汗国的阿鲁忽汗。窝阔台汗国是成吉思汗子孙封国里面地盘最小的一个,海都汗也是绞尽脑汁的想扩大汗国的地盘,这等到了别儿哥送来的这么好的机会,自然不肯放过。
于是察合台汗国的阿鲁忽和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汗在中亚的河中地区杀的难解难分,最终打了个平手,双方死伤几万人,谁也没占到谁的便宜。
在蒙哥汗死后的近十年时间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发生战争,旭烈兀和别儿哥为争夺阿赛拜疆发生战争,阿鲁忽和海都为争夺中亚河中地区发生战争。成吉思汗四个嫡生子的后代们似乎已经很难走到当初团结一心共同征战欧亚大陆的道路上了,有利益就有无尽的纷争。
在公元1264年~1266年间,别儿哥、旭烈兀、阿鲁忽相继离世,可是围绕几个汗国之间的利益纷争并没有随着几人的离世而结束。
阿鲁忽死后,忽必烈怕察合台汗国被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吞并,同时想察合汗国更好的臣服于自己,就敕诏给八剌(木秃坚三子也孙都哇之子)回察合台汗国继任汗位。八剌回到察合台汗国后,开始积极拉拢察合台汗国贵族,时机成熟后,便罢黜了木八剌沙,成为察合台汗国大汗。
八剌汗也是个狠角色,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背刺自己最大的靠山忽必烈,出兵攻占了忽必烈在西北的重镇斡端城(和田)。忽必烈此时正忙于准备对南宋的战争,也顾不上找背信弃义的八剌算账。忽必烈盘算着,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在河中地区迟早要再起争端的。
很快八剌汗和海都汗在锡尔河畔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八剌汗用计设伏,将海都汗打的大败,在八剌汗以为稳操胜券要拿捏窝阔台汗国的时候,金帐汗国的忙哥帖木儿汗派自己的叔祖别儿哥彻儿(术赤第四子)率5万大军来为海都汗助阵,形势一下子发生逆转,八剌没料到金帐汗国的军队来的这么快。现在也没有任何好的计策可言,只能硬着头皮苦战,最终八剌汗的军队大败溃逃。
八剌汗的军队从锡尔河沿线一直溃逃,逃到阿姆河以西才收拢军队稳住阵脚。这一战大败,察合台汗国在河中地区的兵马地盘损失惨重,如果别儿哥彻儿、海都联军继续推进,那么察合台汗国很可能就会被两家吞并。
八剌汗此时面临的局势进退两难,走入了绝境。在绝境下人有可能会被逼的丧心病狂,八剌汗决定来一场破罐子破摔的行动,既然我自己过不好,那就也不让对手得到好处,于是下命令要彻底毁灭河中地区撒马尔罕、布哈拉、忽盏等富庶的城池。
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城池的伊斯兰教长老、贵族连忙拿出黄金珠宝和大量的物资来到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的联军营地请愿,希望他们停止进攻察合台汗国。忙哥帖木儿和海都都不希望自己最后得到的是焦土之城,于是停止了进军。
海都的弟弟钦察(窝阔台第六子合丹之子)作为中间人向八剌汗表达了金帐汗和窝阔台汗希望“和平谈判”的愿望,八剌汗一看事情有了转机,就满口答应要和谈,并同钦察约定好了日子三方召开蒙古库里台大会。
公元1269年春,八剌汗、海都汗还有代表金帐汗的别儿哥彻儿在窝阔台汗国辖地塔剌思河流域的肯切克大草原举行会盟,召开托雷系宗王除外的术赤系家族、察合台家族、窝阔台家族的库里台大会。
此次库里台大会三方缔结盟约,共同瓜分河中地区,三方划分具体的势力范围,阿姆河以北的河中地区八剌分得2/3,忙哥帖木儿和海都分得剩余1/3,立誓要一起维护蒙古帝国的传统习惯,一起反对背弃传统的忽必烈和伊儿汗,这就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塔剌思联盟”。
“塔剌思联盟”后超级版图的蒙古帝国已经实质分家,接下来的岁月里,蒙元王朝、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又将在自己的封国内陷入不断的内斗,直至最后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