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称其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相当高的一个评价,而张良也配得上这个评价。
刘邦称帝以后,进行大规模的封侯。被刘邦称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被列为列侯之首,而韩信则是被封了王,尽管后面被撤了。只有张良仅仅被封在列侯第六十二位。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之后,张良就归隐了。难道张良是认为刘邦分封不公,所以心生不满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张良为何辅佐刘邦称帝后就归隐了?
张良反秦的目的
秦始皇大家都知道,统一了六国的千古一帝。韩国更是秦始皇灭的第一个国家。而张良正是那韩国贵族后裔。
因此,自从张良国破家亡以后,他就一直想着要推翻秦国的统治。为此他甚至不惜散尽家财,雇佣力士,前去行刺秦始皇。虽然这事失败了,但是足以看出张良报仇之心切。
秦朝末年,秦二世无道,使得各地纷纷起义。张良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投靠了刘邦,并为其出谋划策。
结果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项羽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刘邦则率兵直入关中,秦朝就此覆灭。
张良眼看着自己的大仇得报,下一步就是重新建立韩国。于是,他不顾刘邦挽留,毅然决定去投靠当时的韩国王族后裔——韩王成,并做了其麾下司徒(相当于后世宰相)。
张良大仇刚报,又添新仇
可以说,一切都在朝着张良心目中所想的那样发展,恢复韩国昔日荣光,指日可待。然而项羽给了张良当头棒喝。
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史记·留侯世家》
项羽此举直接给了张良致命打击,无奈之下,他只好继续前往刘邦帐下,以报此仇。明代李贽曾评论此事说:项羽此举,为汉驱一好军师。
事实也的确如此,若非项羽将韩王杀了,张良是万万不会来到刘邦身边的。而张良如果不到刘邦身边,刘邦能不能统一天下还未可知。
张良再次大仇得报,却已身心力竭
在汉初三杰等人的帮助下,刘邦消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张良的大仇也终于得报。然而接下来就是异姓王们的接连造反和刘邦的不断出征。
面对如此情景,张良确实累了。
上文中提到,张良本来就是韩国贵族。因此,对于这种权力之争,他是不会陌生的。当韩国覆灭后,张良一心报仇,好不容易推翻了暴秦的统治。韩王却再次因为权力之争被项羽杀害。此时,张良帮助刘邦消灭了项羽,国家还是因为权力之争陷入了动乱。
于是,张良厌倦了,他不知道自己一生在追求什么。因此,在异姓王被杀时他没有吭声,在韩信被杀时,他也没有吭声。此时的他,只想远离红尘,做一回真正的自己,仅此而已。
结束语
张良的一生是可悲的。他年少富贵,却陷入灭国之祸。两次复仇,却依旧被权力之争笼罩。一次次的大起大落,使得张良看破红尘,只想一心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