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升迁最慢的红军师长,20年间一级未升,大授衔时难倒罗荣桓
创始人
2025-07-09 08:02:32
0

前言:

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那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老革命家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枪林弹雨之中穿梭了几十年,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才换来了和平安定,这种意志和精神是需要被传承的。

为此,一场大型授衔仪式开始酝酿,而这场授衔仪式中也发生了许多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比如少将刘子奇的故事。

他早早参军,年纪轻轻就做了红军师长,之后的20年却一直都在师长的位置,从未有过升任。

因为这些缘故,在对他进行军衔评定时也难住了罗荣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年轻做师长 多年未升任

1900年,刘子奇出生在湖南浏阳县的一户农民家里。

他的童年是在贫穷、寒冷和饥饿中度过的。

这样贫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往往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工养家了。

1915年,十五岁的刘子奇开始学习织布,后来技术长进后,在别人引荐下进了厂,成了一名织布工人。

那个时候,工人在厂里是没有地位和尊严可谈的,有的就是无休止地被剥削和压迫。

这让刘子奇对社会的不公愤恨在心,他很不理解:

自己的家人是农民,在农田地里被人压迫;自己学了门手艺成了工人,结果成了在工厂里被人压迫。

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注定被压迫呢?他无从而知。

恰逢此时,毛主席正回到自己的湖南老家传播先进思想、发动工农运动。

这一天,毛主席来到了他们的厂房,拿着几本革命相关的著作,给刘子奇和他的工友们宣讲。

慷慨激昂的语言让刘子奇在震惊之余,也明白了被压迫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问题。

就这样,刘子奇在毛主席的引导下,成了一位先进的工人代表.

在他的带领下,工厂里掀起了一股充满机油和金属味的革命浪潮,工人们举行抗议游行的活动,他们高喊口号,走向了大街小巷......

1927年,刘子奇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至此,刘子奇的革命生涯正式开始了。

刘子奇是从游击队长一点点打成红军师长的。

1928年,中央安排刘子奇带领工人队伍组织成浏阳县的游击队,由他任游击队长兼任支部书记。

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刘子奇在战斗上却有着独特的天赋。

在游击队时期,他有勇有谋,骁勇善战,带着数百名游击队员们屡战屡胜。

不仅仅打胜仗,他也不忘协助党组织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短短一年时间里,他领导的游击队就从原本的百人不到逐步发展成了足足200人,可以说收获颇丰。

凭借这些贡献,刘子奇被正式任命为湖南赤卫军第二师的师长。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后来的刘子奇在师长这个位置上坐了整整二十年。

在任职师长的这期间,刘子奇再次为队伍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这之后,刘子奇却突然做了一个决定:辞去师长一职,去红一方面军随营学校学习。

原来,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他从小没有进过学堂学习,但是心里始终都有一个愿望:就是有机会可以学习先进的知识。

这次的机会刘子奇不想错过,于是,他正式向组织提出辞职,后开始进入随营学校学习。

在随营学校里,刘子奇见识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他终于真正理解了社会的模样,也明白了他和同志们正在做的事情,了解到了中国国情。

可以说,这段学习生涯对他而言是收获颇丰的。

没过几年,刘子奇的学子生涯结束了,他又继续回到了队伍中来。

回到队伍之后,刘子奇最先获得的职位是团长。

此时,白色恐怖正肆意席卷,红军驻地不断地遭受国民党部队的围剿。

刘子奇则是快速进入到职责之中,用他出色的指挥能力带领队伍不断地突围、反“围剿”,他的能力再次得到印证。

鉴于他的优良表现,组织上再次将他提升到师长的职位。

1932年2月,在组织安排下,刘子奇被调任至湘赣军区第二军分区,任司令员。

第二年,他的职位再次调动,成了独立第三师的师长。

在这之后,刘子奇又率领第三师在苏区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积极抗敌作战。

不仅如此,他在长征时期也是表现的十分优异。

到了抗战时期,红军的队伍进行了相应整编,在组织安排下,刘子奇就任八路军第359旅的参谋长。

这期间,刘子奇率领部队在山西抗战的前线与敌军殊死奋战,取得了忻口战役等多场战斗的胜利,可以说打得敌寇节节败退。

在刘子奇的努力下,我国晋、冀地区的革命力量不断壮大。

后来,刘子奇被任命为第四军分区副总司令员,依然是师长的位置。

解放战争爆发以后,刘子奇又再次起步,首先是被调到了东北地区任民主联军第二十旅的旅长,在1948年的反攻中表现突出,获得了升任,成为第八师的师长。

辽沈战役结束以后,部队进行了最后一次整编,这次,刘子奇再次担任了第四野战军某师的师长。

这时,距离他担任红军师长的位置,已经过去整整20年。

在这20年里,他始终都在师长的职位上下浮动。

一直到全面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刘子奇在广东省军区任职,职位依然是师长。

二、罗荣桓授衔时犯难

1955年,为了表彰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做出过伟大贡献的将士们,发扬他们的伟大精神,中央决定举行授衔仪式。

而在这次授衔过程中,不可能人人事事做到全然平衡,红军师长刘子奇,就是其中之一。

他早早当兵,曾经屡立战功,在军队中的声望很高。

但是,他在军中的职位却始终徘徊在师长上下,20多年的时间里都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

这让当时负责军衔评定工作的罗荣桓犯了难。

如果单论资历,刘子奇是老一批的红军代表,当然算是老资历了;

如果说论军功,刘子奇也是一位战功卓越的好将领。

但是,如果说到军中职位,师长的职位一定会产生一些影响,最终的评定结果可能因此被拉下来。

这可怎么好呢?一时间,连经验丰富的罗荣桓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了。

其实,罗荣桓的意向是偏向于给刘子奇中将军衔的。

但是,按照评定标准,由于刘子奇当时担任的职位是广东省军区的副司令员,那么军衔评定的大致范围就是大校到少将级别。

如果给刘子奇评上了中将级别,就可能面临类似“刘子奇的上级和刘子奇在军衔上属平级”,或者“同为省军区副司令刘子奇,比其他人军衔高两级”这样的问题,很明显是不合理的。

最终,经过协商,组织上决定给予刘子奇少将军衔。

但是军衔毕竟是军人功勋大小的标志,鉴于刘子奇参军早、功劳多等等因素,罗荣桓非常担心刘子奇会因此心生芥蒂,于是他决定亲自找到刘子奇谈谈。

当罗荣桓来到刘子奇的住处前,心中还是充满忐忑的,但是当他真正和刘子奇对军衔仪式进行探讨时,对方的表现让他放下了心。

罗荣桓对刘子奇表示,军衔评定工作实在难以做到完美,希望刘子奇可以体谅大家的工作。而刘子奇是这样回答的:

“我完全不介意军衔的大小。当初加入部队,参军入党,本来就不是为了功名去的,而是为了建立新中国新社会去的。现在一切都好了,我也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这军衔,您放心评,哪怕是什么都没评上,我也服从组织安排!”

这一番话,让罗荣桓甚是感动。

最终的授衔仪式上,刘子奇被授予少将军衔,他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在师长位置上获得少将军衔的同志,这足以证明刘子奇对党和国家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三、毛主席弃大元帅衔、粟裕弃帅

其实不仅仅是刘子奇,在大授衔时期,有很多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曾因为种种原因而主动放弃高军衔,最终为所有人做出了表率。

比如人民爱戴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曾在军衔评定期间,多次拒绝大元帅头衔。

在我国的军衔设定中,元帅分为大元帅和元帅两种,而大元帅一衔,往往是授予国家最高领导者,那么人选无疑是毛主席了。

可是对于这个军衔,毛主席似乎并不喜欢,在评定阶段,他就曾对大元帅的头衔公开表示拒绝。

在军衔评定工作开始后,一天,罗荣桓向毛主席报告:为授衔仪式专门制作的军装样服做好了。

毛主席对此饶有兴趣,他立刻让秘书电联周总理和朱老总,三人定下了时间,决定一起参观参观这些样服。

过了一会儿,周总理和朱老总两人就来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这时毛主席便命秘书去取来样服。

很快,秘书带着几个人进来了,他们人手一件军服,一边走向毛主席桌前,一边向众人介绍服装设计的理念。

当最后“大元帅服”登场时,众人都齐刷刷地看向毛主席,然后纷纷赞叹,说这“大元帅服”很是气宇轩昂。

谁料,原本喜笑颜开的毛主席这会儿正眉头紧锁,他弹了弹烟灰说:

“大元帅?还是靠边站吧。”

话语中似乎透露出对大元帅这个说法并不满意。

一段时间后,军衔评定工作进入到尾声阶段,评定小组拿着数万名将士的军衔名单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处汇报工作。

当毛主席刚刚拿到名单,还没等评定小组开始汇报,他就指着名单上“大元帅”后面的名字,要求工作人员把自己的名字划掉,自己不参与评定。

评定小组的成员对此没有任何办法,因为除了毛主席以外,没有人有资格挂上大元帅的头衔。

无奈之下,他们找到周总理和朱老总来劝说主席。

听了这二人的劝说,毛主席才说明了自己拒绝评大元帅的原因。

原来,毛主席之所以拒绝大元帅的军衔,是因为自己不希望以后顶着头衔工作。

有了大元帅的军衔,难免要穿军装配军衔,这样的装束不方便他到群众中活动,会在无形间让他和人民群众产生距离。

除此之外,他还提议:所有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们都不要参加军衔评定。

毛主席高风亮节的做法很快在军中产生了轰动,在他的带头作用下,除了在军队中任全职、必须有军衔的同志,所有地方上的、或者是做群众工作的同志们都纷纷拒绝了军衔评定。

同样发生在大授衔时期的,还有粟裕让帅的光荣事迹。

1955年8月,授衔仪式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此时的评定小组,正在为十大元帅的名单积极商讨着,原因是无法确定陈毅和粟裕两人,究竟应该把哪一位评到十大开国元帅的名列中。

因为无论从功勋、职位还是贡献来看,两人都相差甚远。

唯一的区别就是:目前陈毅已经从部队里出来,担任着国务院副总理的工作,而粟裕当时正任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尚在军队中工作。

如果按照职位情况来说,粟裕获得元帅军衔的可能性更大。

拿捏不定的工作人员,遂找到毛主席和周总理。

但是对于两人军衔的评定,主席和总理两人也是左右为难。

为此,两人带着评定小组不断开会讨论,9天时间开了大大小小十几场会议,最终也并没有讨论出一个合适的结果。

就在这个时候,粟裕得知了情况。

他当即来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处,向毛主席申请:自己退出元帅军衔的评定。

这让毛主席感到有些不解,粟裕就解释说:

“虽然陈毅同志现在不在部队任职,但是他可是最早一批上井冈山的战士,参加革命多年,生死关走了一遭又一遭,怎么算资历都比我老太多了。所以我请求评定陈毅同志元帅军衔。”

就这样,在最后授衔时,陈毅被评选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粟裕则是在十大大将的名单上被首位提及。

而粟裕让帅的典故也被人们争相歌颂、流传至今。

结尾

在那个艰苦奋斗的时代,正是因为有如毛主席、粟裕、刘子奇等等这般,在国家危难时激流勇进、砥砺前行,在国家安定辉煌时又甘愿隐姓埋名、淡泊名利的人,才有了蓬勃发展的新中国。

这些新中国的建设者们所坚守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代代传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为余承东首度回应“开车睡觉”... 据证券时报,7月8日,华为鸿蒙智行和北汽集团举行“享界品牌之夜”发布会,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
德力泰取得高效转送的多层辊台机... 金融界2025年7月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高效...
原创 李... 在革命的道路上,每位革命者都承载着时代的重任,即便是卓越如李克农,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外交家,也难逃...
原创 变... 在清末民国初年,一对师徒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对师徒即康有为和梁启超。尽管他们因戊戌变法而为人熟...
原创 8... 一个持续了很多年的工程突然叫停了,这是为什么呢?想必一定是有着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存在安全隐患也或许...
92岁“钻石歌王”林冲去世,资... 据媒体报道,“钻石歌王”林冲于7月7日辞世,享年92岁。 他曾主演电影《大盗歌王》,片中插曲《钻石》...
原创 吏... 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下,官员制度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直到唐朝确定了三省六部制,而这也是当时比较...
原创 传... 1955年黄克诚被授予了大将,并且还在大将排行榜中特别靠前,这就让人觉得很惊奇,因为他是在粟裕与徐海...
原创 1... 1988年,前全国联主席蔡畅已经丧失正常说话能力久卧病榻,这时一位江西来的一位农妇前来看望,遭到了拒...
原创 朱... 中国地大物博,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多城市的名称都是怎么来的。 就像人的名字一样,基本上都会有属于自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