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华林寺与宋高宗赵构御书残碑
无极斋分享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爱好收藏,对古代武备、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猎。博涉而深究,视野开阔,颇有心得,乐艺会特开设专栏《无极游》,陆续刊登各系列藏品,与各位同好分享。本篇是古欢斋主韩回之带大家欣赏《八闽华林寺与宋高宗赵构赐御书》掠影。
华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北隅、屏山南麓。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 宋代的《三山志 》等史书记载,吴越国拥有福州时期,郡守鲍樇让于钱氏十八年(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拆除五代闽国宫殿等建筑用于修建华林寺等佛庙。
至宋,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山、环峰”,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华林寺”。名臣李纲、张浚等均曾寓游于此。
华林寺大殿,位居华林寺主轴线的中心位置。华林寺几经废兴,原有殿堂、亭阁等建筑大部废毁,现仅存这座大雄宝殿为宋代遗构。1958年文物普查发现,一度定为南宋建筑,其后几经考察,确认其风格型制颇具隋唐遗风,建造年代不晚于五代末北宋初。
华林寺大殿为抬梁式构架 ,包裹着宋代初建时的构架,单檐歇山顶,坐北朝南,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高15.5米,面积574平方米,共用檐柱14根,内柱4根。
大殿虽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增建周廊下檐,但其主要构件仍为千年原物,属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之列。寺内存有宋代高宗赵构篆书残碑一方,清康熙《华林禅寺香灯碑》、民国《林森纪念堂碑》等。
据《三山志 · 寺观》载:环峰亭,旧名四见,后更名倚云。王继先寓居是寺。乾道丁亥(1167),太上皇帝(赵构)赐名“环峰”,仍洒宸翰以贲之,并“越山”四字刻石于寺。由于年代久远,碑石散佚。1980年,在福州闽王祠发现残碑。碑为黑色页岩质,圆首,宽1.2米,残高1.1米,碑额篆书“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御书”。周饰云雷纹,上刻火珠,两侧有飞龙、祥云,仅存部分“山”字。 落款小字,“德寿殿书”及一枚方印,是为御书。现残碑立于华林寺西回廊转角处。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