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十六计》之一的“空城计”,不仅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计策,更是我国国粹京剧之中非常有名的一段!其情节蜿蜒曲折,惊心动魄,令人看了直呼过瘾!
当诸葛亮对战司马懿,两个三国时期心眼子最多的谋士,开启了他们的心里对战,随着鼓点的紧密衔接进行,卧龙与冢虎心里对战的各种情绪与细节深深揪住了观众的心。
当司马懿大言不好,班师回城开始撤退的时候,实在是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很多人就理所应当的认为,这司马懿退兵,是因为诸葛亮把司马懿给唬住了。
但其实司马懿撤兵的关键理由,或许是因为他看到了城楼上那两个陪伴诸葛亮的小小书童,要是你是司马懿,面临这样的情况你也会撤兵,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这其中玄妙!
城门楼子上的两个小小书童——空城计的大智慧
空城计作为三十六计中的一个计策,自古以来就深受各个时期的英雄战将与千古谋士所喜爱,因为这种不费一兵一卒却完好无损的守下一座城的计策实在是用处颇大,但是“空城计”难于攻心,历史上不乏使用这个计策的人,但是打着打着就被打的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了。
要施展这个计策真得是天时地利人和,还得确保自己被对方足够看重,对法足够聪明,否则对方只当你是一只活蹦乱跳的猴子。
而大家都知道卧龙诸葛亮的一招“空城计”而青史留名,但其实三国时期,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人却并不是诸葛亮,而是他的死对头曹操。
罗贯中老爷子在“三国演义”之中显然是对卧龙诸葛亮先生有着更高的崇拜,所以才对诸葛亮的那一章空城计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但是对于奸雄曹操却几笔草草带过,写本小说,个人崇拜,人之常情也可以理解。
曹操摆空城计的时候,那时候还未兵强马壮,曹操带着自家的男女老少和亲军在麦田之中悠闲地割着麦子,感叹这麦子收成好,突然之间一队兵马在金黄的麦田中出现,曹操探头一看领头的居然是吕布是也!
因为并没有带多少人,这一回恐怕是凶多吉少了,所以曹操吓了一跳,身边的士兵更加是吓了一个大跳,曹操却灵机一动,表示别慌,随我来!
然后悠闲悠闲的就在茶帐之下进行喝茶,让自己的家属在城墙上载歌载舞,摆起了空城计,吕布一到直接懵了,因为他看到了几个士兵抬头看了他一眼,就如若无人继续割麦子。
不远处的曹操更是悠闲地喝着茶水,头顶城墙上还有玩耍的孩童。
吕布心里顿时直发毛,因为这周边就是茂密的树林,吕布顿感不妙,高呼撤退!然后急匆匆的就撤走了。
这空城计一旦展开,其中其实曹操的作用就不是特别大了,而是曹操的家人、亲兵的反应,才是最为重要的,就像诸葛亮身后的那两个小小书童,这才是空城计成功的精髓之所在,这其中是妥妥的大智慧。
空城计的大智慧!
在马谡错误指挥,丢失了重要的街亭之后,诸葛亮遭受了职业生涯之中最大的一次挑战,因为前有追兵后有猛虎,之前的一切计划只能全部作废,本来还具有优势的蜀军顿时成为了曹魏的囊中之物。
势如破竹的曹军在司马懿的带领下势如破竹,很快就杀到了诸葛亮镇守的西城附近,司马懿对战诸葛亮,两人的心眼子加起来比那天上的星星还多。
尽管司马懿认为此时蜀军必定没有支援,但是打诸葛亮他还是十分小心的往西城走了去,果然到了西城门下,他就发现了异常所在,城墙之上居然只有三个人,一个是诸葛亮还有两个是站在诸葛亮身侧的小小书童。
而司马懿当时带着的可是十万士气大振的曹魏精兵,不少士兵看到城墙上的诸葛亮形影孤单自然是想要直接冲进去取了诸葛亮的首级。
但令人震惊的是诸葛亮悠哉悠哉的还跟司马懿打招呼,这可把心眼多的司马懿给整蒙了,他就盘算啊,这诸葛亮城中他应该兵马本来就并不多,但是为什么诸葛亮会如此镇定自若呢?
正犯嘀咕的时候,看见大开的城门下居然还有10多个打扫卫生的平民百姓。
诸葛亮好雅兴,看见司马懿大军进犯,居然在城墙上开始抚琴,司马懿仔细打量着诸葛亮这是要做什么,然后就看见了诸葛亮身后的两个小小书童,一个手持浮尘,一个手拿宝剑,司马懿震惊了,他居然看见在十万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小书童在有说有笑的说着什么。
司马懿识人绝对是有一手的,对于城门下打扫卫生的那些个百姓们,司马懿一眼就看出来并非寻常百姓,而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乔装打扮的。
这城墙上的书童嬉笑是真,城墙下打扫卫生的百姓是假,在司马懿的认知中这两个书童小小年纪不可能有如此的魄力,大军压城居然还能嬉戏打闹,除非就是在小书童的背后真的有10万大军,否则他们是绝对不敢这样的。
司马懿越想越后怕,这时候就看见了城后的浮尘,这更加坚信了司马懿的判断,于是乎他果断下令撤退!
但其实诸葛亮的城中仅有不到2000人,本来有5000,还有3000送粮食去了,这显然对于司马懿来说是唾手可得。
可是都说司马懿心眼多,对于战场的局势明了,他能不知道卧龙诸葛亮这是在“摆空城计”吗?尽管司马懿对于这两个书童捉摸不透,但是在卧龙身边有两个不凡的书童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所以很有可能司马懿一经发现了这是一座空城,但是司马懿为什么还是没有冲进城中将诸葛亮斩杀呢?
实际上,司马懿明白“狡兔死,走狗烹”,一旦蜀中卧龙死了,他这个曹中冢虎也就不会被曹操需要了,等待司马懿的就只能是死亡。
这次空城计,也被赋予了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个三国顶级谋士的“默契”,同时也彰显了乱世之中的斗智斗勇的精彩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