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李鸿章首次访美,豪华的高楼大厦和先进的政治制度极大震撼了他,为了让清朝得以延续,在《庚子赔款》时曾努力推进清朝向美国派留学生的计划,这也成了中国第一次和美国结缘。
那么,历史上中美双方一共合作过几次?而这些事件之中,中国和美国获得了哪些利益呢?
01
如今的美国,虽然和中国的冲突是与日俱增。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历史上的中国也多次和美国有过“蜜月期”。
回顾历史,晚期清朝向美国输送留学生,是双方第一次“机缘”。
1872年,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使得对内统治本就摇摇欲坠的清政府,更加内外交困。
此时,面对不平等条约带来的巨额赔款,经过中方游说,美国同意将一部分赔款,用于教育和留美学生之用,并且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
这么一看,相比其他侵略者,美国不仅支持中国的教育,并且愿意花钱让清朝派遣学生去学习先进的知识文化,为中国效力,是两全其美之事。
不光如此,美国也利用这次机会得以安排一批“亲美”的技术人才进入清政府高层。
经过李鸿章等人的劝导,清政府终于决定派遣留学生去美国学习。这些留学生中就有詹天佑、邓士聪、蔡绍基等日后中国各领域的翘楚。
即使最后计划腰斩,但在1872-1881这十年间,就有50名留学生考入美国名校,其中以耶鲁大学、麻省居多,为那时的中国,培育了众多顶尖人才。
第二次“机缘”,则是抗日战争期间,美国需要中国拖住日本,而选择向中国运送物资和帮助中国抗日。
在1938年到1941年期间,尽管美国也向日本出售高达10亿美元的物资,不过也向中国提供了高达1.25亿美元物资,虽说是出售稀有物资换来的,但仍为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等到了日本进攻美国后,美国又慷慨解囊地援助了中国财政5.5亿美元的,而这些都是无偿贷款。
物资方面,美国也向中国15.38亿美元的租借物资,其中8.35亿美元援助了军事装备,这些大多是无偿和优惠的价格赠予中国,并且美国也担任了物资的运送工作。
比如著名的“驼峰航线”,为中国保住了大量物资。还包括向中国推荐雇佣“飞虎队”,帮助了中国军队弥补上了本就缺少的空中力量。
尽管美国援助中国有各种利益的考量,但不否认的是,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中国的处境会更加艰难。正是这些援助,在一定程度使得中国赢得了胜利。
02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随着和苏联交恶,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就了中国和美国的第三次“机缘”。
1971年3月,中国运动员和美国运动员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一起,此时的领导人把握到这次机会,向美国代表团发出了邀请。
一个月后,美国乒乓代表团和记者到达北京,在各个城市进行了友谊赛,极大地推进了两国之间的关系,紧接着1972年尼克松访华,正式开启两国广泛的交流。
其中最有名就是“四三方案”,而美国是四三方案中最大的引进对象之一,共有6个项目从美国引进设备和技术,总价值约为9.8亿美元,占四三方案总额的22.8%。
美国为我国重工业提供了一批关键的零部件、材料和专业的仪器设备,为中国建成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大庆化肥厂、华东电力设计院提供了帮助。
并且为中国培训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员,用来帮助中国以便掌握和运用引进美国的设备和技术。
正是这次的“机缘”让美国缓解了地缘政治的压力,避免亚洲各国都成为苏联“卫星国”,使得后面能腾出手对付苏联。
而在这次技术引进也成了我国继苏联156工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在苏联撤资后的工业空缺。
03
改革开放以后,中美迎来了第四次“机缘”,美国帮助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使得中国的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世界经济体系中。
WTO的加入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让中国有竞争力的商品可以进入国际经济市场,中国从此有机会成为出口大国。
凭借外国工业转移、中国人口多的红利,我们才能积累丰富的工业经验并成为世界工业大国,为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001年中国GDP为9.6万亿人民币,2020年中国GDP为101.6万亿人民币,GDP增幅达到了958%。
现在我们每年GDP增量就相当于2001年的总量,而这期间美国始终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美国获得了廉价而优质的商品,中国得到了经济发展和工作岗位,两国之间真正实现了互利互赢的局面。
2008年,美国因为经济危机,选择和中国深入经济、政治方面的合作,成为最重要的第五次“机缘”,真正奠定了中国经济开始逐步腾飞的基础。
由于次贷危机,美国大量的银行破产倒闭。美国不得不求助于中国,希望中国购买国债,来缓解经济压力,中国果断接手了美国国债。
一方面,在当时的世界,美国的国家信用是三A级别的。中国持有这些外汇,使得外汇储备有了安全的保值空间和升值渠道,其强大的流动性有利于中国去外国投资,一举两得。
另一方面,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缺少将中国优质廉价的工业品输出到全世界的机会。现在,美国的经济危机使得他们不得不进口我们的商品。
美国国内的商品通货膨胀,必须依靠进口中国的廉价商品,中国的外贸也节节攀升。
数据显示,中国出口总额从2008年2.5万亿元,到了2012年已经达到了3.8万亿元。我们的外贸企业得赚到的更多的钱,继续投入产业升级和发展经济。
正因为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帮助美国渡过经济危机,使得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商品得以向全世界输出。
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拉动了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中国经济得以腾飞。
04
回顾历史,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曾费尽心思地帮助中国,但当中国强大起来并有可能威胁到他们时,便从善意转为敌对呢?
当中国是一个有潜力,能拉拢的对象时,各个大国都希望能有一个强大盟友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当这个盟友威胁到自己时,他们便会毫不留情地转为对抗态度。
就如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说的一样:“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作者:密涅瓦的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