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为国为民立下赫赫功勋的杰出人物当然有理由名垂史册,但那些曾经绽放出生命光辉的小人物,绝不应当被历史遗忘。
1942年6月8日拂晓,驻扎在山东省寿光县清水泊的八路军山东军区清河军分区部队遭到日军“扫荡”部队的突然袭击。
清河军分区司令员杨国夫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立即指挥军区直属团掩护当地群众向外围转移。
杨国夫亲自率领机枪连和警卫连负责断后,但当他们来到北面的织女河边时,却被日军的指挥所发现。随后,杨国夫等人遭到日军的疯狂围堵,迟迟未能冲出包围圈。
机枪连有一挺九二式重机枪,是前不久从日军手里缴获的。当时这种武器比较金贵,日军丢失这挺重机枪之后非常恼火,多次组织兵力搜查未果。如今发现它“重出江湖”,当即像疯狗一般扑了过去,看样子是非夺回这挺重机枪不可。
杨国夫当然不甘心丢掉这点家底,命令部队立即向南撤,一定要保住重机枪。
他手下有个战士名叫张少华,是全军区出了名的神枪手。此刻情势异常危急,张少华从机枪连战士手中夺过一挺轻机枪,对着敌人猛烈开火,压住了日军的火力。
杨国夫带领抬着重机枪的战士们,充分发挥他们熟悉地形的优势,在村子里和芦苇荡中跟敌人打起了游击,让敌人始终难以迫近,就这样周旋了好几个小时。
日军指挥官火冒三丈,又调来一批伪军,加紧对八路军的攻击。到了下午两三点钟,杨国夫等人仍未能突出重围,又饥又渴,子弹也越打越少了,情况越来越不利。
警卫连长决定集中一点突破,掩护杨国夫先行转移。杨国夫坚决不同意,他指着叫嚷着扑过来的日伪军说道:“大家听到了吗?敌人在大喊‘抓活的、抓住杨国夫……’说明他们以为胜券在握,我们反而可以利用敌人这种心理,寻机突围。”
按常理来说,警卫连掩护首长突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然后爱兵如子的杨国夫将反其而行之,打算利用敌人要活捉自己这一点,组织一支小分队,掩护身边的两个连先撤出去。
他不顾众人劝阻,坚持要这么做,最后还是以“大家必须服从命令”的口气才说服了众人。
说是小分队,其实只是一个警卫排。杨国夫就带着这个警卫排向敌人发起佯攻,吸引敌人的火力后,其余人迅速从另一个方向冲击,居然真的奏效了。
在掩护众人突围的过程中,警卫排又牺牲了几位战士,众人都很担心司令员的安全。杨国夫却镇定自若地说道:“大家不要慌,现在我们人虽数,但目标也小,行动反而更加灵活。清水泊对于敌人来说就是一个迷魂阵,大家听我的,一定能冲出去!”
随后他们就在这个“迷魂阵”里与敌人捉起了迷藏,把敌人折腾得团团转就始终束手无策。
当众人转移到南台头方向时,杨国夫发现几名日军通信兵在那里放电话线,立即决定集中力量由此突围。此时敌人正加紧搜捕,如果再不抓紧时间突围,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有人突然说道:“司令员,我来掩护你们,我一上马你们就赶紧转移!”
说话的人是警卫员王来西,他亲眼见到司令员置自身安危于不顾,反而只惦记着战士们,灵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首长!”
现在突围的机会来了,王来西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来报答首长了。当时另一名警卫员牵着一匹枣红马,那是杨国夫的坐骑。王来西一把夺过缰绳,迅速翻身上马,又从背上抽出缴获来的一把日军指挥刀,一边高喊着“同志们,再见了”,一边挥舞军刀向敌阵猛冲过去!
王来西这一连串动作,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杨国夫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而王来西的身形的确跟杨国夫有几分相似,再加上枣红马和指挥刀,使伪军队伍里的人都误以为是八路军司令员杨国夫在做最后的突围了,于是大批伪军带着日军猛追了过去。
杨国夫见事已至此,只能随机应变,带领众人朝着与王来西冲杀的相反方向转移。虽然一路上仍有不少日伪军,但由于主要兵力已被王来西吸引,因此遇到的阻力小了很多,他们经过一番奋勇拼杀,终于突出了重围。
英勇无比的王来西突然从队伍中纵马挥刀冲向敌阵,的确起到了扭转局势的作用,为掩护首长、挽救部队立下了大功。可惜的是,他最终没能逃过日伪军的追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清水泊的大地上。后来杨国夫亲自主持追悼会,表彰王来西在危急时刻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迹。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杨国夫那匹枣红马虽然也受了伤,却奇迹般地冲出了战场,被当地老百姓收留了。很多老百姓都认识这匹马,知道它是杨司令的坐骑,此时见枣红马受了伤,都以为杨司令出了事。
这天夜里,日军从清水泊撤走后,很多父老乡亲提着灯笼走向田间地头和芦苇荡中,边哭边喊着“杨司令员”,一遍又一遍地寻找杨国夫,直至次日凌晨仍不肯离去。
后来杨国夫了解到这个情况,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叹道:“乡亲们的情谊比海还深,我杨国夫没齿难忘!”
王来西和无数位不知名的清水泊乡亲,都是历史上的小人物,可这样的小人物却在那个风雨如晦、血火流淌的时代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虽然杨国夫是安徽霍邱人,但他却一直把山东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重回山东大地看望那里的父老乡亲。1955年,他成为开国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