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迈着蹒跚的步伐,走进了山西榆社博物馆。
工作人员看他孤身一人,连忙上前来接待。老人抬起有些浑浊的双眼,发问道:
“同志,我想看看咱们这里的近代革命史文物。”
服务人员按照老人的要求,将他领到了革命文物厅,并陪同他进行了参观。
想不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走到一张珍贵的历史影像旁时,竟然就那样驻足原地,久久不肯离去,与此同时,大片的泪花开始在他的眼眶中泛滥,这个年迈的老人,竟然开始掩面痛哭起来。
一旁的服务人员见到老人这副模样,顿时惊慌失措了起来,展厅里的游客也被老人的哭声所吸引,目光都投向了这个方向。
在众人的注视之中,老人抽动着肩膀,指着面前的那幅画像,那上面是抗战时期几个八路军战士的合照。
老人抽噎着说道:
“照片中的这个人,就是我啊!”
老人的这句话犹如一块石头砸进了原本平静的湖面,在整个展厅内掀起了一股浪潮。在场的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无法从老人言语带来的巨大震撼中挣脱。
老人说的是真话吗?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被遗忘的老兵
这个老人的名字叫做郝志全,他已经是一位九十四岁高龄的老者。根据他所说的,他曾经亲身经过图片那些烽烟残尽的艰苦岁月。今日,他来到榆社博物馆的原因,就是想为自己寻回一个名分。
当年,他因为抗日有功,被国家认定为抗日老兵,其退伍后的生活也受到了国家的关照,有了一定的保障。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之中,郝志全所有的一切,包括他的个人档案和相关的所有信息,全部都付之一炬。
这样一来,郝志全失去了所有证明自己身份的机会,他没办法再享受到国家赋予他的权益保障以及各种补贴。
这些年来,郝志全为了争取回自己的身份,始终未曾放弃,他四处走访,向各个部门反映自己的情况,希望可以重新取回自己的那份应有的权益。然而,-旁人却只当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在胡说八道,没有人把他的话当一回事。
在苦苦追寻无果后,郝志全无奈之下,只好决定前去博物馆,以这种方式尝试着去寻求帮助,恢复自己抗日老兵的名分。
有关郝志全的消息,很快就在当地传开了。各界人士都对这位退伍老兵的真实身份以及他的经历投去了关切的目光,为了挖掘到更多的有效信息,许多记者被派往郝志全现在居住的地方:榆社县云竹镇桃阳村进行实地的调查与采访。
记者们抵达桃阳村后,很轻松地便从一位路过的村民口中打听到了郝志全的家庭住址。从那名村民的口中,记者了解到了,有关郝志全的事情,其实村里的人大多数都是略知一二。因此,对于有记者来采访,他们也并不感到意外。
在抵达村民描述的场地后,记者们沉默了。浮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间极其简陋狭小的典型的山西农村小筑,迎接他们的并不是冰冷的大门,而是一方矮矮的栅栏。
似乎是听到了门外的动静,郝志全亦步亦趋地走出了门外,向记者们招招手,示意他们进来。
进到屋内后,记者们更被郝志全居所的简陋程度所震惊:在这个逼仄的空间里,根本就没有几样称得上是“家具”的物件,堂屋里只有一个小小的木柜子和几个明显是人工自制的粗木桌椅。
郝志全招呼着记者们坐下,自己又到里屋拿了几张破板凳,就那么坐了下来。记者们相互对视了一眼,一时间都没敢说话。
见到气氛如此沉闷,郝志全率先打破了这种沉寂,他张开嘴巴,用苍老的声音缓缓说道:“就聊些你们想问的吧,我知道,你们是想知道我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是吗?”
记者们点了点头,郝志全紧接着说道:“相信你们也听说了,我沦落到今天这个处境,都是因为身份信息丢失。”
“但那不全是我的原因,我是个没什么文化的人,组织派发给我的身份证明档案,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就把他们都放在了县里的档案馆,可是,没想到‘破四旧’活动中的一场大火,直接把我变成了一个无名之辈......”
听到老人辛酸的话语,记者们纷纷低下了头,而郝志全却借着这个机会越说越激动:
“那之后,没有人愿意给我恢复身份,就因为我没有证据证明身份......其实我也不是贪图那些丰厚的老兵保障福利,我就是想证明,我也是杀过鬼子,为我们的国家做过贡献的!”
说到这里,郝志全越来越激动,他的语气由一开始的疲倦逐渐昂扬起来,言语之间,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年代之中。
战争年代
1937年,在我国东北地区盘踞已久的日军终于撕下了最后一层伪装,开启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的残暴侵略,激起了中华大地各族儿女的激烈反抗,而郝志全,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他,只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村民,但是当他听闻自己的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际,抱着坚定的信念,郝志全毅然加入了抗击日寇的队伍。
1944年,郝志全刚满十六岁,他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与八路军战士一同抗击已经颓势渐显的日本侵略者。他加入了由
刘伯承
领导的八路军129师麾下的榆社独立营,专职负责营内的安保工作。
这支营队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功勋营,自1940年成立以来,已经屡次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之中斩获佳绩,对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对于自己成为这支独立营的医院,郝志全感到十分的骄傲。
就这样,郝志全跟随着自己营内的前辈,驰骋于抗日战场之上,一次又一次地对嚣张跋扈的日军进行打击,直到第二年抗日战争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时候的郝志全,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勋积累,在独立营里已经是小有名气了。
也正是因此,在战争胜利后,人们为独立营的战士们拍摄照片时,营长特意为郝志全争取到了与他合影的机会,而这张珍贵的照片,也就是后来悬挂在榆社博物馆的珍贵的历史证明。
郝志全以为,击败了日本的侵略者,百姓们就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然而,击退日寇并没有能为人民赢得真正的和平。就在不久后,蒋介石领导国民党,率先发动了内战。
身为八路军一员的郝志全,又重新回到了战场上。经过抗日战争的锤炼,如今的郝志全已经深谙战争的残酷性,他的心思更加的细腻沉稳,在多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中都有着比之前更加亮眼的表现。
1948年,郝志全参加了他军旅生涯之中所经历过的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太原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他们要面对的对手,是盘踞一方的霸王
阎锡山
。在他的固守之下,太原城披上了一层坚不可摧的装甲,想要赢得这场攻坚战,难度不言而喻。
也正是因为阎锡山提前布下的滴水不漏的防御工事,即便解放军战士们已经赌上了自己的性命,发动了舍身的冲锋,在战争的初期仍旧是收效甚微。
面对这样的危局,郝志全知道,这是该他和战友们出马的时候了。这个时候的郝志全,已经脱离了此前的独立营,成为了爆破班的一员,主要负责战争时的爆破工作。这份工作的危险性不言而喻,但是郝志全明白,现在正是需要他们站出来的时候。
借着战友提供的火力掩护,郝志全带着炸药包,冲到了敌人的阵线前方。然而,就在他准备执行下一步的行动时,敌人前线的士兵却突然迸发出了一阵怒吼,而那语言,竟是他听不懂的语言。
这使得郝志全愣在原地片刻,在过去的经历中,虽然他并不能透彻地理解这个语言,但是关于这些语言独有的令人作呕的发音方式,他早已烂熟于心。
没错,这些穿着国民党军装,在国民党前线搏杀的人,竟然是在不久之前还在中华大地上为非作歹的日本人。
如果说此前的郝志全还对内战有所顾虑,那么这一刻,对日本人的恨意已经流遍了他的四肢百骸。他无法容忍,阎锡山为了内战,动用日本人上阵杀中国人的做法。那一瞬间,郝志全红了眼,他将炸药包安装好之后,提起手中的枪,冒着满天的炮火,怒吼着向敌方阵线上的日寇冲杀而去。
在疯狂地击倒几名日本兵之后,渐趋疯狂的郝志全恢复了些许理智,转身准备回撤进行炸药包的引爆工作。然而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躲在阴影处的一名日本兵瞄准他扣下了扳机。听到枪声的那一刻,郝志全内心暗叹:糟了,他已经躲闪不及了。
然而,电光火石之间,一个身影从他的身侧飞出,替他挡住了那枚飞来的子弹。当大蓬的血花在郝志全眼前绽开时,郝志全原本接近平静的神智再次跳跃起来,他看清楚了,那个替他挡下那枚子弹,已经转瞬间失去了呼吸的人,正是他的一名战友。
郝志全嘶吼着,他已经来不及再考虑将炸药包带到安全的位置引爆了,此刻的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帮牺牲的战友报仇,他孤注一掷地将一旁的炸药包引燃,自己则向着那个敌人冲了过去。
随着一声通天彻地的轰鸣声,郝志全整个人都被剧烈的冲击波掀飞,昏死了过去。
所幸,这次爆炸并未伤及他的性命。在他醒来后,太原战役已经顺利结束了。
此后的日子里,郝志全一直在养伤,在伤势痊愈后,解放战争已经获得了胜利。了无牵挂的郝志全毅然决定退伍,回到家乡过起了平静的生活。他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知道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闯入他的生活。
恢复身份
听了郝志全的自述,在场的记者们不禁感慨万分,一时间又陷入了沉寂。此时,郝志全的目光有些黯然,他抬头望着墙上悬挂的那些照片,喃喃自语:
“早些年,他们把我和营长的照片取走了,说要放到博物馆里。我也是最近才想起来,因此才去碰了碰运气,看能否找到那张照片。”
说到这里,郝志全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这些年,我儿子也死了,战友也没了,身份证明也全都丢了,能够证明我存在过的,好像只剩下那张照片了......”
郝志全言语中浓浓的悲怆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众人的眼眶之中都泛起了泪花。
“阿伯,我们会帮您证明身份的!”为首的记者站起身来,哽咽着说道,他闪烁着泪花的目光透露着坚定。
郝志全愣了一下,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不久后,有关郝志全相关经历的报道在当地传开了,当地政府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为郝志全补发了身份证明,并追加了这些年里亏钱郝志全的补偿。在拿到身份证明的那一刻,这位已经年岁近百的老人红光满面,重新焕发起了蓬勃的生命力,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自己最好的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