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和七下西洋,为什么不带年轻女子只带老太太?
创始人
2025-08-03 02:32:26
0

郑和七次下西洋,跨越了明代的永乐和宣德朝代。

郑和下西洋

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在欧洲15世纪之前世界上最大的航海行动。

这次跨越里程碑的航海行动,远航至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贸易通商以外,也展示了大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在郑和的船队上,船员一定是富有航海经验的年轻人。可是除了船员和航海专家,郑和竟然带了一群女人上船,这群女人还都是年纪大的老妇人。

郑和为何要带老妪出使西洋呢?

按今天的眼光看,古人在外航海是不会带女人上船的。因为毕竟在古人的认识中,无论是出征还是出海,带女人一个是麻烦,另一个原因是不吉利。

如若想和外国人友好往来,可带年轻美女互通有无。可郑和却带了一群老妪。这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说起。

明朝永乐三年,大明这个强盛的王朝,在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之后,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也排在世界前列。

皇帝朱棣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想要打开对外的通商口岸,在各国各民族之间进行贸易往来。

当时明代的造船业和航海业都是世界一流的,而且航海水平和相应的配备仪器也很充分。

除此之外,大明朝的气象检测等先进技术都比较完善,还发明了罗盘针,也出现了一些航海知识比较丰富的专家。

从各方面看,当时的大明朝都具备了出海远洋的条件。

但是皇帝朱棣犯愁的是带队的人选。

这个人非常重要,首先他要有丰富的航海知识和战争经验。

而且要性情坚韧,不屈不挠,才能最终坚持下来。

最后当然就是一定要对他绝对的忠诚。

他想来想去,就想到了郑和。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在他十岁的时候从外邦被人掳到了明朝,后来成为太监,被赐姓郑取名为和,他曾跟随朱棣参加过无数战争,绝对是赤胆忠心。

还有一点很重要,郑和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而西洋各国中信奉的伊斯兰教的不胜枚举,郑和的信仰也很合适。

在后来的航海过程中,也印证了朱棣当时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

为了让这次大明的船队远征,朱棣可谓是下了血本,他几乎是倾尽国力来完善船队的设施。

即将远航的船队规模宏大,大小船只一共200多艘,单单船上的随行的人员就达到了2.7万人左右。

这里面,就包括郑和带的那群老妪。

正是这群老妪,体现了郑和的智慧。

这群老妪大部分是接生婆,主要原因是她们都通晓中医原理,而且在那些即将到达的偏僻地方,因为生孩子死掉的妇女不尽其数。

所以,这些接生婆可以帮助治疗,也可以展示和推广明代的医疗技术。

另外,这些老妇人能够照顾船员和士兵们。

在郑和选择老妪的时候,不仅仅要通晓中医原理,还要身体健康,能够吃苦耐劳,最好有一技之长。例如做菜、护理、裁缝等等。

这样一来,船上的一日三餐就可以由她们负责,而船员的缝缝补补更是不在话下,她们的生活经验就可以把船员的生活打理得很好。

只要能吃好饭,船员的营养问题就解决了,生命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如果再有一些头疼脑热的疾病,除了随队军医,小毛病这些老妇人也都能调理。

另外,有了专业的后勤,船员的形象也能保证,毕竟这还是出使国外的礼仪之船。

她们还能让船只里里外外都干净如新,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因此,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因疾病和卫生环境导致的死亡问题,可以说正是这些老妪的存在,使得这次的航行能够顺利地展开。

最重要的,这些老妪都会精湛的纺丝技术,他们可以把明代的丝织工艺传授给到访的国家,从而建立稳定的贸易往来。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力和意义

首先郑和下西洋,大大的开拓了海外贸易。

当时开拓的贸易有外邦对大明朝的朝贡贸易、朝廷的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往来等。其中有大量的金银首饰、瓷器、茶叶、丝绸等奢侈品。

另外,郑和下西洋也促进了国内的生产。

船队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和技术等。例如,海外硬木就是因郑和下西洋而进入中国,使中国的工匠们逐渐熟悉了硬木操作。

还有陶瓷工艺,明朝工匠们使用由郑和下西洋而进口的苏麻离青为陶瓷着色,形成了永、宣青花颜色的晕染风格。还吸收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的因素,烧出了陶瓷器皿的新样式。

而对朝廷最重要的作用是,远航使大明朝威名远扬,也吸引了众多前来朝贡的粉丝国家。

由于郑和船队展示了大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再加上经济利益的刺激,以大明朝廷为主的

朝贡体系

规模扩大,形成了万国来朝的盛大场面。至此,郑和也被视为大明朝的和平使者。

如今,现在的

海上丝绸之路

就是从郑和当年七下西洋的发展而来的。

因为郑和的创举,中国人民的友好和互助精神从明代流传至今,而郑和也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在中国无数个封建王朝当中,如果要排名次的话,那么按照综合实力,唐朝是不容小觑的。唐朝不仅仅有贞观之治...
原创 欧...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难民这个问题那是从人类产生以后就开始有的,在古代有经济难民,自然条件难民,还...
原创 1... 引言:吞噬心灵的阴影 1989年的一天,张学良面临一场心灵的巨浪。他终于明白了他的儿子张闾琪的死亡真...
原创 赤... #三国风云录#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在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突然对部下说出了一句话。那就是如果郭嘉不死,...
原创 甄... 早期的安陵容与甄嬛的相遇 安陵容出身松阳县县丞之女,虽家境清贫,却拥有温婉秀丽的姿容。在秀女选拔中,...
原创 1...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革命老将,他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红军将领,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
原创 盗... 盗墓贼挖开战国古墓,却看不上“稀世珍宝”,专家:不幸中的万幸 文/小先生 提起保存完好的尸体,估计各...
原创 鲁... 鲁肃为什么第一次见周瑜,就能那么大方的送他三千斛粮食? 鲁肃是安徽淮泗集团的水军,周瑜是头,派出联又...
原创 韩...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焦达篇幅论述了韩信的一生,前半生,韩信潇洒自如,后半生却落个身败名裂。后半生的失...
原创 顺... 顺治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六岁即位,在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的帮助下措置政务。顺治皇帝23岁时因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