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朱元璋要放任胡惟庸胡作非为?背后到底有什么考量?
创始人
2025-08-03 02:32:27
0

胡惟庸做丞相是从洪武六年开始任右丞相,到洪武十年改任左丞相,一跃成为了百官之首,而此时也正是他独断专行开始的时代。朱元璋正是为了防止丞相权力过大,才设置了左右丞相,相互制约,为何就能任胡惟庸做独相两年之久呢?

在朱元璋眼里,丞相如果好好地处理政事或许不会有什么大事,但是朱元璋选择的这几个人除了徐达,似乎没有一个是和朱元璋一条心的。

特别是那个叫做杨宪的,一上台就忘乎所以了,开始针对自己的老仇人李善长和胡惟庸,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刚当上一个月的中书省右丞相就被朱元璋拉下来处以极刑。经过杨宪这件事情以后,朱元璋对于丞相这个职位就开始有了更远的考虑。

而在选择丞相这件事情上,他也是犹豫不决,好像是生怕自己再选择错了,但是为了大明朝廷能够运转正常,不得已他选择了汪广洋作为右丞相,经过两年的观察,也是才不堪用,总是少了点丞相的谋略,而正在这时,李善长决定告老还乡,临行之前向朱元璋举荐了胡惟庸为丞相,朱元璋也算是给李善长面子,真的就让胡惟庸做右丞相了,而此时却没有左丞相,他这个右丞相也算是一家独大了。

成为丞相的胡惟庸刚开始处处为朱元璋考虑,做事十分小心,遇到自己无法裁决的事情,一定会第一时间告诉朱元璋,请他来定夺,这样的胡惟庸不正好是朱元璋需要的丞相吗?多多少少朱元璋还是感觉到满意的,毕竟这样的人还是不好找的,因此也就给了胡惟庸更多的宠信。

但是好景不长,胡惟庸在任上两年以后,似乎觉得自己的地位已经十分牢固,开始了他独断专行,任人唯亲的行为。在他做独相的这几年,他用自己的权力开始对付那些曾经说过自己坏话的人,刘伯温就是一个。

朱元璋知道刘伯温生病了,就让胡惟庸代替自己带着御医去给刘伯温诊治一下,可不曾想,胡惟庸竟然瞒着朱元璋,让御医配合着自己给刘伯温的药做手脚,最后刘伯温不治身亡。这件事胡惟庸自认为做得天衣无缝,而且他认为再也没有人可以说他的坏话了,从此之后他更加的肆无忌惮,不可一世。

朱元璋真的就对胡惟庸这么相信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朱元璋在公开场合对胡惟庸赞扬过,但是不代表朱元璋就对胡惟庸是绝对的相信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朱元璋已经对于丞相有了防备的心理。洪武三年,朱元璋设立的亲军都尉府就已经开始为朱元璋搜集情报了,胡惟庸做的这些事情,朱元璋已经是心知肚明,而胡惟庸还自认为天衣无缝,无人知晓。

其实朱元璋一直放任胡惟庸做独相,并不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做丞相,而是朱元璋已经在位废除丞相制作准备了。

丞相制想要废除其实就是朱元璋的一句话,但是有一点他还是要顾及的,那就是天下的文人,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废除了,必定会为天下读书人留下口实,让自己也不得安生。为了能够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朱元璋让胡惟庸做了四年的的右丞相,之后又把他升迁为左丞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是朱元璋对他的奖励吗?不是。这是朱元璋让其膨胀的一种手段而已,只有这样胡惟庸才会更加的肆无忌惮,那么等到处置他的时候就顺理成章,没有人敢说什么了。

其实这一切都在朱元璋的计划之内,朱元璋自认为是千古一帝,自己设立的规章制度那是不能更改的,因此做事也是雷厉风行,只有这次废除丞相拖得时间久了一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在中国无数个封建王朝当中,如果要排名次的话,那么按照综合实力,唐朝是不容小觑的。唐朝不仅仅有贞观之治...
原创 欧...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难民这个问题那是从人类产生以后就开始有的,在古代有经济难民,自然条件难民,还...
原创 1... 引言:吞噬心灵的阴影 1989年的一天,张学良面临一场心灵的巨浪。他终于明白了他的儿子张闾琪的死亡真...
原创 赤... #三国风云录#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在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突然对部下说出了一句话。那就是如果郭嘉不死,...
原创 甄... 早期的安陵容与甄嬛的相遇 安陵容出身松阳县县丞之女,虽家境清贫,却拥有温婉秀丽的姿容。在秀女选拔中,...
原创 1...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革命老将,他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红军将领,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
原创 盗... 盗墓贼挖开战国古墓,却看不上“稀世珍宝”,专家:不幸中的万幸 文/小先生 提起保存完好的尸体,估计各...
原创 鲁... 鲁肃为什么第一次见周瑜,就能那么大方的送他三千斛粮食? 鲁肃是安徽淮泗集团的水军,周瑜是头,派出联又...
原创 韩...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焦达篇幅论述了韩信的一生,前半生,韩信潇洒自如,后半生却落个身败名裂。后半生的失...
原创 顺... 顺治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六岁即位,在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的帮助下措置政务。顺治皇帝23岁时因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