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基地】花县人民政府旧址
创始人
2025-08-01 00:01:50
0

党史教育基地

花县人民政府旧址

花县人民政府旧址位于花都区花山镇洛场村。

1949年10月13日,花县解放,花县县委重建,粤赣湘边纵队第三支队六团团长谢光任县委书记、县长、县军管会主任。10月22日,花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政府机关设在花城西坛张家祠办公。1950年3月9日,花县第一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在坪山举行,会议决定将县城从花城迁往坪山洛场。1950年4月,花县县委和花县人民政府迁往洛场,县政府机关就设在现旧址,直到1955年9月移驻新华。

花县人民政府在洛场五年,是破旧立新的五年,是花县全面开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五年。花县解放后,百废待兴。面对满目疮痍的烂摊子,花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花县人民先后开展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花县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4年10月,原曲江县委副书记马植田调任花县县委书记,他一来到花县,看见县委、县政府所在地的洛场是在农村,就说:“怎么搞的?解放已经四年了,不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争年代,县委、县政府怎么还在农村?”他花了几天时间,骑着单车,跑遍了花县全县,并查看地图,说:“新华这地方很好,县机关搬到新华县城,将来这里会划入广州市”。加上县委、县政府在洛场办公用房大部分是占用华侨房屋,不利于落实当时中央提出的提前改变华侨成份政策。10月中旬,马植田组织召开县委会议,将县城迁往新华的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支持。

经报请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并经过一段时间筹备,1955年9月,花县县城移驻新华。而马植田书记,已于1955年8月调回曲江,在花县任职仅十个月,没有亲自见证花县县城的搬迁。

县城搬迁后,政府机关办公楼作为洛场大队部,后又用作广州市1205皮革厂厂房,直到70年代初,又改作洛场大队部、洛场村村委会办公楼,2003年后闲置。

该旧址为二层砖混结构,整体保存完好,2017年1月由花都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6月,花都区委党史研究室在旧址举办“不忘初心 奋力前行”主题展览,以文字、照片、实物,全面介绍1950年至1955年期间,花县县委、县政府带领花县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培育钻石板块8月1日跌0.17... 证券之星消息,8月1日培育钻石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17%,中兵红箭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55...
毕节威宁:花果山上种茶树 花果... 7月29日午时,烈日炎炎。威宁自治县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站办公室里,高级工程师宁选争坐不住了:“油茶...
原创 原...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末代皇帝溥仪》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如果能够重来一...
原创 大... 当阳光落在古老的陵墓上,石狮子似乎在盈盈细语:他们来了,他们又来了。 他们,就是清东陵的守陵人。 历...
原创 赵... #头条创作挑战赛#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恩威并施,平定天下。 虽然幽云...
原创 巴... 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的国民性格和生活习俗,比如高纬度地区的人就是爱喝酒,热带地区的人就是能歌善舞...
原创 征... 成吉思汗,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他为“一代天骄”,西方媒体曾评价他“千年...
原创 朱...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面对少年天子、侄子朱允炆步步紧逼的削藩之举,朱棣为了避免重蹈周、代、岷、...
原创 荀... 一部《三国演义》,浓缩的是风起云涌,群雄争霸的三国史。它之所以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因为其中将身处...
原创 英... 英国的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度。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产阶级的力量没有强大到彻底推翻封建统治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