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面对少年天子、侄子朱允炆步步紧逼的削藩之举,朱棣为了避免重蹈周、代、岷、湘、齐诸王的覆辙,同时也为了觊觎已久的皇位,在封地北平打出“靖难”大旗,正式起兵对抗朝廷,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历时四年,最终于建文四年(1402年),以朱棣的燕军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失踪告终,朱棣如愿以偿荣登帝位,正式结束反贼生涯。
朱棣登上帝位后,首出大手笔,就是对侄子朱允炆方方面面进行全盘否定,可谓用心良苦,令人意味深长!
朱棣如何全盘否定朱允炆?
为了全盘否定朱允炆的统治,朱棣也的确是下了一番心思的!
首先,凡是建文帝时期遭到贬谪的官员,朱棣统统给予官复原职;
其次,凡是被建文帝削藩削去爵位的藩王,朱棣统统给予恢复王爵和俸禄;
第三,凡是建文年间所推行的各项改革,朱棣统统予以取消;
最后,凡是建文年间制定、与太祖皇帝朱元璋所定下的法律法规相悖的,朱棣统统予以废除。
朱棣全盘否定朱允炆的目的是什么?
朱棣一番操作下来,建文帝四年的统治就基本上被他全盘否定掉了,但事实上,建文帝也并非一无是处,他有些制度政策的施行,完全是符合当时的形势,是利国利民的,可朱棣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一些好的政策也被废除了,比如说,江浙一带的田赋负担在洪武年间一直都很重,直到建文年间才有所减轻,可被朱棣一否决,老百姓的负担又恢复到了洪武年间的水平,当地百姓就深受其害。
客观来说,朱棣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对自己这样“一刀切”的做法所带来的的弊端,未必就不清楚,但他依然要大张旗鼓地这样干,个中深意,就值得我们细细琢磨了!
实际上,朱棣这一系列的行为,是有着极大的政治深意的!
他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实就是要证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我们都知道,朱棣原本就不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他本人可以不在乎,反正自己反贼的名声也已经背上了,但至少得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堂堂正正、安安心心地统治好这个国家。他无非就是要以全盘否定建文帝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我朱老四才是真正领悟太祖皇帝治国思想精髓、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虽然他很清楚,自己皇位是如何得来的,但面上的工作还是要做的,即便骗不了自己,哪怕能糊弄糊弄老百姓也好。
这才是朱棣全盘否定建文帝的根本目的所在!
结语
有意思的是,朱棣在自己皇位逐渐得到稳固之后,又开始了“削藩”行动,原先被他恢复爵位的周、齐、代、岷等诸王又再次遭到削夺。
当初,侄子朱允炆削藩,朱棣起来反对,等到环境稳定了,他又回过头来对自己昔日那些难兄难弟下手,手法干净利落,不留一丝余地,够狠!侄子未完成的事业竟被叔叔以这种形式来完成,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