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国十大名将和十大谋士排行榜是怎样的?
创始人
2025-07-30 14:32:40
0

三国十大谋士:单纯以军事、政治谋略来排,不计入内政、外交、军事训练之才干。

第一位:荀彧(救世济微,怀民以安,委计霸朝,略不世出)

第二位:诸葛亮(三分筹谋,欲一中夏,以弱敌强,争衡上国)

第三位:贾诩(通达权变,仿佛良平,知形顺势,注谋微细)

第四位:荀攸(研精军势,应变无究,智愚相饰,秘策莫闻)

第五位:法正(料世兴衰,翼戴先主,策计梁益,遂隆季汉)

第六位:沮授(大略献袁,定霸河北;挟权伐异,败乱之由)

第七位:郭嘉(先吕后袁,先刘后袁,促乱二袁,独秉机识)

第八位:程昱(明观所行,幽察其心,仲徳知人,止曹投袁,劝操杀备)

第九位:鲁肃(建言取荆,竟极长江,和刘抗曹,赤壁功高)

第十位:庞统(建言取蜀,三计精详,身伐雒城,陨命流矢)。

因为之前特意写过三国十大谋士排名这类文章,所以在这里就只作大致的概括排名,而对于三国十大名将的排名,则会剖析得详细一些。

三国名将第一位:周瑜

周瑜打仗的特点是准备充分,有谋有胆,明了双方军情优劣所在。江夏之战讨伐黄祖,周瑜先遣军攻占了江夏郡西端陆口的两个流民屯,即麻、保二屯,对黄祖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黄祖一面派邓龙领数千兵循柴桑企图夺回这两个屯,一面以两艘大舰封锁长江下游江面,都被周瑜所击破。在这两年准备的讨伐黄祖之役,让周瑜对长江上下游一带的地形气候十分熟悉,当曹操率大军南侵之时,周瑜力主迎战,把战场位置选在了陆口两个流民屯附近的赤壁。

之所以选在这里,一则是周瑜已将麻保二屯建设成了防御更加坚固的军事营屯,可当作赤壁鏖战的后方基地,进可攻退可守;二则是赤壁在长江南岸,地势高,距赤壁百里之处长江上游北岸的乌林地势低,往陆上走为低洼潮湿又连绵不绝的云梦泽,长江在赤壁附近的水流因南高北低的地势而由西南流向东北,在长江航道上,一旦刮起的是西北风,那么大风被南岸峻崖峭壁所阻挡而改为东南风,即吹向曹军,这对孙刘联军水上作战是有利的。

反观曹军十分缺乏水战经验,曹操本人又轻敌大意,没有像以往那样在战前做足功课,一旦双方在赤壁遭遇之时,曹操的大军立马就失利了,被迫停降在乌林,僵持一段时日,黄盖见东南风起,向周瑜献诈降计,一把火烧了曹操在乌林的水军营寨,曹操忙不迭也放火烧掉余下的船只,率众军穿过云梦泽奔逃,而刘备赶紧在后面追并放火。

周瑜掌握了天时、地利,水军战斗力又强,在选定的地点兼利用曹军不服水土易生疾病等的弱点,展开军事行动,无疑是有很大胜算的,这也是他自信地对孙权说:“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江陵之战,趁曹仁一方对夷陵的防务不够重视,先派甘宁远出几百里去攻占夷陵,诱使曹仁从江陵分兵五六千救援,然后周瑜亲领大军击败之,曹仁的实力受削弱,这下子就更好围困江陵了,在关羽率军阻击救援曹仁的情况下,周瑜经一年时间的围攻,终于迫使曹仁在兵力大受杀伤之际退出江陵。这个战绩要比二袁内斗,曹操围攻邺城一年攻下要更好,而且对阵的是军事才干明显比二袁更高的曹仁。

三国名将第二位:诸葛亮。

诸葛亮的战绩在三国一众名将中略显尴尬,有亮点,但又不是很“亮”,一伐开局很好被马谡破场了,二伐打陈仓为策应吴国的军事行动,二十天猛攻就粮尽而退了,三伐派陈式夺取了阴平武都二郡,意图给救援的郭淮来个围点打援,但是郭淮一看形势不对就撤了,四伐击破郭淮、戴陵,收取上邽之麦,卤城之战击破司马懿军,这两战绩还比较有争议,唯一无疑问的就是在粮尽退军途中,射杀了来追赶的张郃,也算得上大功一件。五伐,对峙于渭水,没有太大进展就病逝军中了。

作战风格稳健,对方也只想跟自己打防御战,没有太大机会捞对方一把。不过,军事才干不能仅看战绩,军事史上的一流名将均知需有强兵方可打胜仗,这就是军队建设的作用,纪律严明、长期训练、上下协同,这样的军队称之为“有制之军”,即使是让“无能之将”来统领也不会轻易大败北,而让“有能之将”来统领“无制之军”去打胜仗,可谓难之又难,这就是岳飞、戚继光、曾国藩等人面对战斗力极差的军队,宁愿重新招募训练出一支强军。

北伐无功,实为国力悬殊、秦岭阻隔之由,非诸葛亮的将才不足。一般在乱世中建政权,政权与政权之间形成的最稳定界限必须满足两点:第一点是在军事上双方都难以逾越,或为双方均可逾越,但若长期越过而维持军事存在容易招致覆败。前一例即为魏蜀的分界线秦岭,秦岭高耸东西绵延五百里左右,春秋争霸之时,秦楚曾有心联合对抗晋国,但却限于秦岭之分隔而无法形联合作战。

后一例即为魏吴的疆域分界线,两者并非以长江划分疆界,而是吴国从长江北出一百至三百里左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长江北岸也有多条水系汇入长江,这里有些地方属于湖泽平原的交叉地带,吴国运用水军投入作战有运粮、运兵之便,节省人力且速度快,吴国争夺这些地区,属于在补给线轻松可达的范围内作战,没什么压力,因而占据很大的战场主导权。而一旦战场向北推进得更深,吴国水陆军就变得后劲不足了。

对比诸葛亮北伐就不同了,蜀汉出军明显是在补给线范围之外作战,承担比较大的后勤压力,而且秦岭只有四条可通行的道路,还相对崎岖狭窄,曹魏的前哨情报骑兵要探查诸葛亮北伐的消息,简直是太容易,这就是为什么郭淮、张郃、司马懿以及邓艾这些人总是能屡屡预料到诸葛亮、姜维要打哪里,仿佛很神一样,其实不过是蜀汉能走的路就这么多,一旦探知蜀汉往哪一条路走,再一比照曹魏在这条路上哪里有屯粮、重兵屯守的军事要地、羌胡人聚集的地方,马上就预料到了作战目标。

但饶是如此,诸葛亮北伐,仍旧是以诸多不足压制着占据更多优势的曹魏一方,对方也不敢寻求野战。曹魏一方的优势简直是太多:对阵兵力略多、大规模骑兵、有提前修建巩固的军事营垒、较短的后勤、快速的情报优势、较多的杰出军事人才、更为熟悉的主场作战地利。

三国名将第三位:陆逊。

陆逊同样也是对敌准备充分,不同于周瑜、诸葛亮之处在于,陆逊因时、因地、因人之异而选择的作战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很突出的一点为——通过抵消对方的优势或寻找对方弱点一举击破之。如,襄樊之战,陆逊协助吕蒙谋取荆州,先示弱骄敌,让关羽放心抽取江陵城的后备力量投入围攻襄阳、樊城的战场,再潜军长江上游,实施突袭。

针对刘备伐吴,蜀军步兵战力强、士气劲锐的特征,陆逊就通过放弃前沿几百里的战区,让刘备深入作战,达到兵力上一定程度地分散,而刘备为了后方后勤通畅,沿途建立了几十座兵营补给站,又使黄权分兵江北提防魏国从东三郡的可能突袭,长达半年以上的坚守不战,又让蜀军进退失据,士气疲阻、将领骄惰,这时候蜀吴的强弱态势就易形了。

而东吴军对阵蜀军的多是韩当、周泰、朱治、潘璋、朱然、徐盛这样富有作战经验和才干的一流将领,蜀军这本却是冯习、张南这些二流之将,再加上刘备本人之才又比不上陆逊,年龄还大了,头脑没那么灵活,精力也大不如陆逊这样的年轻辈,这就是夷陵之战蜀汉输得过于彻底的原因。

石亭之战前,曹真在陇右地区击退诸葛亮,司马懿在宛城擒杀孟达,两个战区司令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战绩,这让身为淮南战区司令官的征东将军曹休急在心里,受周鲂之诈降引诱,率十万大军伐吴。魏军从合肥经大别山百里的山脉行军,意图攻克吴国筑在江北军事要塞皖城,陆逊知其远来疲弊,而曹休为求功而一心深入,不像对阵刘备那样再打持久战,而是主动出击,曹休军作战不利,退回大别山南端出口的石亭,就地修整军力,并为防止吴军劫营,在周边埋伏了两支军马。

陆逊紧紧抓住对方亟待休养军力这一弱点不放,部署朱桓、全琮为左右翼,趁夜去冲击曹休埋伏在大军附近的伏军,曹休的伏军奔走,陆逊轻率中军与朱桓、全琮一同冲击曹休大军,大破魏军,追击到夹石,俘斩万余。

其余的名将就不展开来讲了,只作后续的排名:

三国名将第四位司马懿

三国名将第五位邓艾

三国名将第六位吕蒙

三国名将第七位关羽

三国名将第八位张辽

三国名将第九位徐晃

三国名将第十位张飞

综合谋略和实际的统兵才能来看,诸葛亮从而跃居三国第一人(除开曹操,如果算上作为曹操这样的一国统帅,那么诸葛亮仍然排在其后,继续为第二名),这大概就是诸葛亮能上武庙十哲的理由所在,其才能之全面优异,虽然未必方方面面都独领风骚,却也没有明显短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标题:包村之战:农家英雄的传奇 在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其势力从广西一路推...
原创 原...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结局可悲的皇帝,而今天学长要说的这个皇帝,是距离我们这个时代最近的那一个,他就...
原创 秦... 秦国从秦孝公开始,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大踏步行进。之所以会有这么好的局面,可以说,与秦国执政36年的女...
原创 “... 清宫影视剧中常有这样的台词:“将某某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为何要流放宁古塔?宁古...
原创 大... 历史上的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其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和孙子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
原创 黄... 文|观景说史 清朝灭亡后,军阀混乱,战火四起,当时的旧上海虽然也是国际大都市,但也是鱼龙混杂,这里上...
原创 1... #历史开讲# 由于地理因素和英格兰王权强盛,罗马教廷很少干涉牛津大学事务。牛津大学属于林肯教区,牛津...
原创 小...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小国的命运,往往会被大国间关系的变化所左右。身处大国夹缝中的蒙古国,便是其中典型...
原创 同... 在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奇怪的情节,芈月和景氏都是楚国的媵女,为什么景氏生了孩子都没有得到晋封...
原创 糜... 记得以前读《三国演义》,最痛心的时刻就是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傅士仁、糜芳投降,害关羽没了退路,败走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