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由于地理因素和英格兰王权强盛,罗马教廷很少干涉牛津大学事务。牛津大学属于林肯教区,牛津大学从形式上接受林肯主教的监督、巡视和司法管辖,林肯主教将牛津大学视为教会的永久下属机构,时常干预牛津大学事务,两者经常产生矛盾。在大多数情况下,罗马教廷是调解牛津大学和林肯主教之间的矛盾。
牛津城与大学的冲突
牛津大学与牛津城之间处于一种共生和对抗的关系。在牛津大学历史上,牛津城市民与大学之间的冲突比比皆是。根据现有文献史料显示,1209年,牛津大学同牛津城市民发生了最早的一次冲突,双方矛盾点在于租房、生活行为、食品和交通等等。两者之间的矛盾使牛津大学为保护自身权益,积极争取更多的特许权。此后,两者之间的矛盾聚焦于权力之争。
房屋租赁争端
牛津大学教师和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分别是英格兰人、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他们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赖于牛津城市民提供,其中最重要的是膳宿问题。在牛津大学形成之初,其并没有固定的建筑物,教师和学生只能租赁牛津城市民的房屋。
学者个人单独租住,或者学者同其他人合租,或者富裕学者带其仆人租一栋房屋,作为授课和起居场所。这种情况会给牛津城市民带来一项不菲的经济收入。当时出租房屋的人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市民和各类商人,有时房东妻子或遗孀也会处理租房事宜。第二类是宗教机构。
有些宗教机构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房屋。例如奥森尼修道院、圣弗莱兹怀德小修道院和圣约翰救济院。第三类是行政人员或受俸神职人员如果在大学城内拥有私人房屋,也经常招徕学者租住。根据文献显示,1160年,牛津城大约有1500名学生,4000多名城市居民。这么大数量的外来教师和学生对牛津城房屋供应来说是一种挑战,致使牛津城的房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利益,牛津城市民往往提高房租,有时高额的房租并未换来舒适的居住环境,不少教师和学生居住于简陋房屋,双方矛盾愈演愈烈。这是牛津大学和牛津城市民经常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
学者生活作风不端正
嫖娼和酗酒成为牛津城与牛津大学学者冲突的缘由。有些年轻学生生性不羁和热爱冒险,他们内心压抑的能量无法在交往范围狭隘、娱乐活动缺乏的学术社群中得到释放,喧闹的城市生活就在身边,充满诱惑的女生唾手可得,所以牛津城学者嫖娼成为一种正常现象,并且达到猖獗的程度。
有些学者白天蒙头大睡,夜晚沉迷于妓院。学者生活品行不端彻底地违背了学者生活原则,这种行为让牛津城市民极其不满。当时,红酒和啤酒是学者社交场合最主要的润滑剂,因为还没有茶叶、咖啡和烟草。学者经常光顾牛津城内大大小小的酒馆,他们经常过度饮酒,酒在牛津城市民和大学冲突方面可谓“功不可没”。
此外,牛津大学的个别学者有拦路抢劫和入室盗窃的行为,这让牛津城市民对此很反感。因此,1209年,牛津城市民与牛津大学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牛津大学在此次冲突中处于不利地位。
牛津城与大学冲突的经过
1209年,牛津大学发生了罢课事件,与巴黎大学1200年罢教事件如出一辙。当时,牛津大学文学院的一名学生杀害了一位牛津城的妇女,并仓惶出逃。据英国编年史家温德沃尔的罗杰记载,这纯粹是一起意外事件,具体原因不详,但是激起了市长与市民的不满。在市长的准许之下,城市执法警察袭击凶手的住所。有三位神职人员同凶手住在一起,执法警察没有抓到凶手,便逮捕了这三位神职人员。
实际上,这三位神职人员对凶手去向一无所知,但执法警察把他们投入监狱。几天后,国王约翰一世下令,将这三位神职人员在城外处以绞刑。这三位神职人员绝非真正的凶手,为什么国王约翰一世迅速把三位神职人员处死?因为当时整个英格兰社会大环境正处于混乱之中,岛内势力分为两派,一派是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支持者,另一派是国王约翰一世的支持者。
这一事件似乎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英格兰动荡开启。不久之后,英格兰大部分地区成为战场,大主教财产被王室扣押,约翰一世被逐出教会。在这种背景之下,国王约翰一世毫不犹豫地杀死三位神职人员。由此,牛津大学和牛津城展开了全面的对抗。
由于教师和学生势单力薄和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自1210-1214年,牛津城的教师和学生纷纷逃离了牛津城。根据马修·帕里斯的记载,为了自身的安全,有3千名神职人员、教师和学生逃离牛津城,整个大学未留一人。根据现有文献史料,无法证实这个数字的真实性。
其中,有些学者逃离到相距一百余公里的剑桥镇,与当地学术共同体创办了英国另一所著名高等学府——剑桥大学。有些学者逃往附近的重镇瑞丁,有些学者前往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空了。牛津大学处于一种暂时解散的状态,中断办学长达五年之久,牛津城的学术声望不复存在。对于牛津这个不足万人的小城来说,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失对城市经济造成巨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