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国学大师【梁漱溟】,很多人不知道他的父系血脉,其实来自元朝蒙古贵族,很大的原因是本人安于自认及被认为是汉族。
在《回答录》一书中,梁漱溟说:“我家祖先与元朝皇帝同宗室,姓‘也先帖木耳’,蒙古族。元亡,元代皇帝顺帝携皇室亲属逃回北方,即现在的蒙古。而我们这一家未走,留在河南汝阳,改汉姓梁。”
可见,乱世时期的部分蒙古族人口,为求得安宁而选择改为汉姓。时间一久,不要说是旁人,就连他们的后裔,也大都不知道自己源自蒙古族。梁漱溟感叹经历明清两代,历时500多年,自家人要不是有家谱记载也无从知道了。
其实,蒙古族的姓氏排列顺序,类似于汉族的姓在前、名在后。但是,蒙古族的姓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家姓】,而是【族姓】。现在很多人说“蒙古族没有姓氏只有名字”,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人家还是要用姓氏区别彼此。
蒙古族姓氏有几大来源:1、源自部落名,如鞑靼、乃曼、乞彦;2、源自氏族名,如孛儿只斤(博尔济特)、弘吉剌、巴苏德;3、源自祖先名字,如脱脱不花、木华黎、巴林;4、源自山川地名,如博通古德、乌珠穆沁、海拉苏德;5、源自职业职位,如阿都沁、鄂尔多斯、都达鲁花赤;6、源于历史特殊称谓,如奥鲁源、达尔扈特、豁尔臣(科尔沁)。
如果你具有相关知识背景,那么蒙古族朋友报出姓氏,你就能“秒懂”很多信息,聊起来也就会有更多的话题。说真的,某些吃瓜群众不要老扯“腾格尔”不姓“腾”,懂的人都知道“腾格尔”是名字。
蒙古族的汉姓,其实就是把【族姓】改为【家姓】,且以汉字为载体。这种蒙姓汉译的方法,跟今天我们翻译老外作品类似,主要有两种:意译、音译。
意译,根据蒙姓的意思,翻译成对应汉字。像“敏罕”的意思是“千”,就翻译为谐音的“钱”;“鸟古纳意”的意思是“羊”,就翻译为谐音的“扬”。音译,根据蒙姓的第一个音节,翻译成对应汉字。像“兀良哈”,就演变为“乌”“吴”“武”;“孛儿只斤”,演变为“宝”“包”“鲍”。
前文已经提到,蒙姓演变为汉姓,主要的原因是时局动荡下的变通。一旦情况好转,不少人会选择改回蒙姓,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由汉族改报蒙古族的人数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