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总理下过一个命令,先后下了六次,都没有人执行
创始人
2025-07-29 23:03:05
0

周总理的故居,位于江苏淮安市镇淮楼西路驸马巷7号,每天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不过,周总理当年曾经六次下令,不允许维修自己的故居,甚至要拆掉,家乡的人都没有遵守,这才留下了这座难得的庄园。

周总理第一次做出这个决定,是在1951年,他的八婶去北京看他,说起来老家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都快倒塌了,当地政府就做了一些维修。

周总理听后,立即给淮安当地政府写信,询问他们维修房屋花了多少钱,这些钱都由自己出,但是以后坚决不允许再这么做,房子已经没有人住了,塌了就塌了,不要再浪费钱维修了。

两年后,八婶再次到北京治病,周总理又问起这件事,八婶说,家乡的人有一个计划,想在那里建一座牌坊,来纪念家乡出了这么一个大人物。

周总理听后,没有同意,等八婶病好后,特地派了一个人送她回去,并交代那人,去淮安后,跟当地政府联系一下,把我的老房子拆掉,不要让没人住的老房子占着活人的地方。

但是,对周总理的这个要求,淮安的领导坚决不同意,说如果我把总理的房子拆掉了,全国人都会指着我的脊梁骂我,总理的要求我们可以理解,但更要考虑淮安人民、全国人民的感情!

而且,经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而来,参观周总理的故居,当地政府一是出于安全,二是出于形象,就再次进行了维修。

到了1958年,淮安的一位干部去北京开会,见到了周总理,周总理了解情况后,严厉地批评了他,说自己三令五申不准再维修,你们就是不听,毛主席的故居可以保留,我的故居没有必要保留,你回去后就要立刻拆掉!

结果,这位干部回去后,并没有照办。

两年后,淮安的另一位干部到北京开会,周总理得知房子还没有拆掉,非常生气,甚至对他拍了桌子。

邓颖超也对那人说,就算不拆,也要改作公用,办幼儿园、图书馆,要把它们利用起来。

这位干部回去后,传达了周总理和邓颖超的指示,淮安政府就决定把东院改作图书馆,西院让群众居住,并拍了照片,寄给了周总理,周总理这才满意了。

几年后,周总理的侄媳妇去北京,说虽然那些房子都有人住了,但每天还是有不少人来参观,都对这些住户有意见,说他们不应该住在周总理的房子里。

周总理听后,觉得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就以国务院的名义,正式给淮安政府下发指示:

第一,不要让人去参观;

第二,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

第三,房子坏了不准维修。

对这三条指示,后面两条还好办,但第一条怎么办呢?人家大老远来了,还能不让人家看吗?

因此,当周总理得知这些情况后,也很忧虑,就对再次来京的侄媳妇说,你回去后,告诉大家,把房子拆了吧,你们另外找地方住。

邓颖超也说,要跟大家解释好,拆迁的费用我们来出。

侄媳妇回去后,把周总理的意见向大家说了,大家都同意搬走,但是坚决不同意把房子拆掉。

就这样,一直到周总理去世,他的这个“命令”也没有人执行。

而且,到了改革开放后,重新维修周总理故居的声音越来越大,淮安当地政府就响应民意,对周总理的故居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邓小平还亲笔题写了“周恩来同志故居”的匾额。

如今,周总理故居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也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天都会接待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前来参观,瞻仰周总理的伟大人生。

(参考资料:《人生楷模周恩来》《周恩来家世》“周恩来纪念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今早路过菜市场那条窄路,好家伙,堵得水泄不通。我骑着小电驴在中间挪腾,抬头一瞅,最前面卡着辆银灰色代...
原创 张...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创作的北宋界画,被誉为稀世珍宝。这幅画横跨近千年的传奇历程,是一部关于艺术与历...
原创 她... 1946年,周恩来对《纽约时报》记者李勃曼说:“我的岳母,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老红军们都敬重她!” ...
原创 王... 王莽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可不怎么好。士大夫觉得他背君篡国、不忠不义;地主豪强觉得他不切实际、断人财路;...
原创 秦... 标题:秦国战书震撼晋国:三言尽,晋人心惶惶 xxxxxxxx-xx-xxxx:xx发布于xx 在历...
原创 清... 清朝是大统一王朝,前期的几任皇帝都有着伟大的功绩,将清朝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巅峰。而清朝之所以可以如此...
原创 排...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城关肖李大队利用冬闲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农民们在县城西郊火车站附近开挖...
原创 重... 前言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相识是在20年代中叶,当时正是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在实现国共合作、推动北伐的...
原创 高... 唐朝是一个包容的王朝,历代统治者都倡导凡是人才皆可为我所用的理念。在唐军中,来自的将领也不乏少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