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宰相制究竟有哪些弊端和优势?
创始人
2025-07-24 11:32:20
0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宰相制究竟有哪些弊端和优势?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明朝建国之初,沿用元朝旧制,“政出中书”的权力表象依然存在。这对于白手起家权力欲极重的朱元璋来看,宰相们分明是在用“奏事不许隔越中书”的制度来架空他这个皇帝,以瓜分皇权,这简直是不能忍的,于是他在建国不久就默默地布下了废除宰相们的杀局。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的因果。

其实在最初,朱元璋对宰相制度还是抱有极大期望的,建国之初他便在中央机构设立了三大职位,分别是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朱元璋语:

“国家新立,惟三大府总天下事。中书政之本,都督府掌军旅,御史台纠察百司,朝廷纲纪尽系于此。”

从表面看来,三大部门各司其职,三权分立互相牵制,但在实际工作中看来,大都督府和御史台明显要受到中书省的节制,虽然为了制衡中书省宰相权力过大,设立了左右两丞相来互相牵制,但由于右丞相徐达常年统兵在外。

这一来,中书省就成为李善长的一言堂。另外在李善长的党同伐异下,帝国的权力重心逐渐转变为以他为首的盘根错节的淮西朋党,这样的官僚集团形成,不可避免地削弱了皇权,挑战到朱元璋的权威。

但此时朱元璋并没有完全放弃宰相相制度,毕竟是沿用了两千多年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制度,于是他先后启用了非淮西党派的杨宪、汪广洋。然而并没用,他们二人在满朝皆是淮西党中并没有起到宰相所起的作用。不得已之下,朱元璋采纳了李善长的意见,拜淮西集团新领袖胡惟庸为相。然而胡惟庸上台后“窃权弄国,构陷忠良,心怀异志”最终被诛。

朱元璋加强皇权专制,中书省就是最大的障碍,要想加强皇权,势必要降低宰相的权力。要想降低宰相的权力,必然要触及宰相制度。而制度的缺口往往在于人,人的缺口在于贪婪的人性,要想废除一项制度,必须要废除制度内的人。胡惟庸很完美地送上了朱元璋废除宰相的理由。

胡惟庸被杀后第五天,朱元璋宣布中书省被永久废除,皇权与相权经过两千多年的博弈,终于在这里走到了尽头。

而朱元璋给出的废除相权理由也很说服性。

宰相擅权可致天下大乱,废除宰相制度可以杜绝权臣。

废除宰相制度可以使朝政工作效率提高,符合建国不久大明王朝的形势。

废除宰相制度可以集中优势资源来管理国家。

废除宰相制度可以有效杜绝朋党之争,利于国家巩固稳定。

朱元璋认为的这些理由的确都是事实,在他这样一位雄主的领导下,废除宰相制度的确可行的,但他没有想到过,权力的稳定性在于平衡。一旦失衡,造成的危害更是巨大,事实上他的子孙们为了偷懒把内阁和宫中司礼监的权力无限扩大,造成的危害比宰相要大得多。

那么宰相制度的优缺点如何呢?以致朱元璋非要废除该制度。

宰相制度的优点与缺点一样明显,优点则是可以分散皇权,避免独裁,保持政局稳定。缺点也很明显,这也是宰相制度的天生缺点,那就是皇权与相权的权利分配难以制衡,皇权强则国家独裁,皇权弱,则主弱臣强,会擅权误国。

从秦朝创立丞相制度伊始到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历史上共发生了三次皇权与相权的博弈。第一次是汉武帝时期一改之前的“非有功不封侯,非封侯不拜相”的权力递增法则,而成为皇帝直接任命。第二次是隋唐时期,宰相的职能被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瓜分,成了分权制。而在明初,则直接废除宰相制度,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加强皇权专制的过程。

朱元璋废除元朝旧制的宰相制度,直接将六部纳入皇帝直接管辖范围,同时又将检察机关临驾于六部之上,这样既达到了分流相权的目的。也健全了权力机构中的监督机制,这与当时的政治形态和经济关系其实是相适应的。

然而,这样高度集权的情况下出现的副作用就是工作的负担无比沉重,朱元璋曾因为奏折的字多叹曰:

“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

于是组建了秘书团体来替他分忧,这就是后来的宰相另类化——内阁。朱元璋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再没有宰相可以擅权,但这种政治机构的不稳定,终造成明朝政治上的停滞,清朝沿用这种制度后,成了历史的倒退。

结语

朱元璋虽然废了宰相制度,但实际上多年形成的权利程序依旧在原有的轨道上运行,他简化了的明朝政治制度居然能在这个基础上付诸实施,可谓是一项奇迹。在这场权力博弈中朱元璋的大刀始终砍向官僚,真正做到了统治阶层和广大民众之间的利益调和,但其后代实在不争气,如之奈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年...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功臣不得善终 究其原因 一是皇帝对功臣产生疑虑而加以杀戮 二是功臣居功自傲,作威...
原创 没... 各位看官好,在下张玄泰,是大唐永昌年间关内道的一名府兵火长,但其实时下往来文书更多称我们"卫士"。卫...
《朱元璋祖训》揭秘:一个时代的...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留下了无数令人感慨的故事。而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祖训更是...
原创 清...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素有来往,有来往即会有摩擦,在封建社会,消息传递困难,没有什么比直接打一架来得更有用...
原创 明... 囚犯提审 恤囚制度,就是体恤、怜悯囚犯的一种制度,是中国古代以来都存在的传统之一,到了明代,这种恤囚...
原创 晚... 晚清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张之洞便是其中之一。...
原创 曹... 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北宋文学家苏洵 “乱世...
清华展出元勋档案实物 本报讯(记者 何蕊)昨天,“愿以身许国——‘两弹一星’元勋中的清华人”展览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亮相,展出...
原创 历... 引言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相信很多人对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非常熟悉。这其中,潘金莲和武植...
原创 放... 在清末的历史中,丁汝昌是一个异数:作为放牛娃出身的太平天国降将,他能得到清廷的重用、李鸿章的信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