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放牛娃出身,又是太平天国降将,丁汝昌如何完成了人生逆袭
创始人
2025-07-27 00:02:06
0

在清末的历史中,丁汝昌是一个异数:作为放牛娃出身的太平天国降将,他能得到清廷的重用、李鸿章的信任,官至海军提督并加获尚书衔……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丁汝昌所完成的是一次草根的人生逆袭。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看看他的人生经历,或许可以得到答案并受到一些启发。

1、苦孩子出身对他的人生磨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句话得到了高度的认同:“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其实,这也是现代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富养闺女,穷养儿”——养育女孩要给予她更多的满足,对于男孩要让他尽可能吃些苦……

丁汝昌就是典型“穷养”出来的。他的父母均是普通农民,天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家庭生活十分贫苦。作为家中的独子,其父省吃俭用,丁汝昌7岁时送他读私塾。在古代,识文断字并考取功名,是改变人生的最大希望。

这个希望很快破灭了!家里实在太穷,仅仅读了3年书,丁汝昌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了。10岁的男孩子不能闲在家里,要出去干活补贴家用,于是他被送去给乡绅家里放牛、干杂活。这样的日子过了四五年,好在被同族的大爷看中,被领到这个本家长辈的豆腐房当了学徒。

日子刚看到点儿希望,1年后家乡发生严重灾荒,因为吃不上饭,本就身体虚弱的父母先后得病而亡。丁汝昌成了孤儿,只能靠自己的能力混一口饭吃,日子过得越发贫穷。

在民间通常认为:苦出身的人,个性一般比较强,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特点;父母双亡的孤儿,则对家庭生活有强烈向往,在未来的人际关系、团体氛围营造中一般会有出色表现,有利他成已的倾向,处事小心,追求周全……

显然,苦出身加之是孤儿,这对丁汝昌是最初的人生磨砺。

2、丁汝昌走出了命运转折的2步

当代有一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好像一条船、我们每个人都是船上的舵手,驾驶着人生之船,在命运的大海上搏击前行。”而人生最关键处,其实就一两步!丁汝昌在自己人生的关键处,是怎么走的?

丁汝昌18岁时,太平天国的军队打到安徽。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加上“穷则思变”,一贫如洗的丁汝昌作出一个大胆决定:跑到今天的安徽合肥市庐江县,投奔了太平天国的军队。

在这里,丁汝昌遇到人生的第一个贵人——程学启。

程学启当时25岁,比丁汝昌提前1年加入太平军。此人自小喜爱军事,对排兵布阵颇有独到见解,加之口才极佳,很快在太平军中如鱼得水。程学启是安徽人,于是有大批安徽人来投奔他,丁汝昌以读过私塾识字、处事较成熟的特点,被程学启引为心腹。

对行军打仗从无触及的丁汝昌,在程学启的言传身教下历练6年,成了程学启不可或缺的将领。程学启则屡立战功,官位越来越大,辅佐太平天国重要将领叶芸来共同守卫安庆。

1860年是丁汝昌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曾国藩、曾国荃率湘军水陆两师围攻安庆,程学启率丁汝昌等人屡次挫败湘军。曾氏兄弟只好实施招降和离间计,程学启被叶芸来深深地怀疑,无奈之下只能归降曾氏兄弟。

归降当夜,程学启把心腹82人全部带走,其中就有丁汝昌。从太天军到曾氏的湘军,丁汝昌这个放牛娃,在程学启的带领下走出最关键的一步。

3、有运气的人老天也会帮忙

归降后的程学启和丁汝昌,所面临最大问题是:如何取信于曾氏兄弟。曾国荃每战必把2人放在最前面,没想到这倒成全了他们,2个人屡立战功。安庆城中的叶芸来在一气之下,斩杀了程学启归降时没来得及带走的配妻、幼子。

程学启无法忍受骨肉被杀之痛,作战更加勇敢,率部为前导攻破太平军营垒3座,使安庆成为孤城,最终在曾国荃的指挥下攻占安庆,叶芸来等人战死。战后,程学启升任游击,赏戴花翎,任“开字营”营官,丁汝昌任千总,充当“开字营”哨官。此后,“开字营”成为湘军中作战最为凶悍、勇猛的部队。

1年多后,一个机遇来了!

当时,曾国藩让自己的学生李鸿章筹建淮军,因为最初的部队全是收编来的民团,曾国藩有意为淮军补充正规部队。李鸿章经过调查相中“开字营”,但是正在风头上的程学启不愿意离开。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个机遇抓不住,将是程学启、丁汝昌的终身遗憾。

当时,李鸿章派出一个说客去见程学启、丁汝昌,这个说客没讲什么大道理,只说出一个事实:你们本是皖人,在以湘人为主的湘军中,如何能出人头地?出身和籍贯是上天注定的,关键时刻,“老天”出手了。在同乡之情的感召下,程学启、丁汝昌决定投奔李鸿章。

4、遇到人生最大贵人李鸿章

投奔李鸿章,丁汝昌遇到了人生中的最大贵人。因为作战勇敢,被淮军重要将领刘铭传相中,恳请李鸿章把丁汝昌调到自己属下,充当“铭字营”哨官,后又升任营官、授参将职。

太平天国失败后,曾国藩北上督师剿捻,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提升丁汝昌为副将,统领先锋马队3营,随刘铭传北上与捻军作战。打败东捻军后,丁汝昌升任总兵并加提督衔,此时的丁汝昌仅32岁。

6年后,清廷决定裁军、节饷,丁汝昌所部被刘铭传列入裁军名单,丁汝昌坚决不同意,刘铭传大怒之下要杀他,丁汝昌只好挂印而走,跑回老家躲避杀身之祸。

丁汝昌归乡后,经过其妻魏氏的开导,以“薄田数亩”饱腹度日,静待时局变化。5年后,他得知李鸿章正筹建海军,担任了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就去天津投靠,李鸿章正是用人之际,计划让丁汝昌统率海军。

当时,左宗棠准备西征收复新疆,得知丁汝昌有意回归军队,奏请调给自己使用。此时的李鸿章已把丁汝昌当成最信任的心腹,坚持把他留在了身边。

1879年,清廷从英国订购的“镇东”、“镇西”、“镇南”、“镇北”4舰来华,李鸿章奏请丁汝昌负责北洋水师的练兵。次年,44岁的丁汝昌率邓世昌等人赴英国,接收订购的“超勇”、“扬威”号巡洋舰,并觐见了英国女王。

有了李鸿章的大力支持,丁汝昌在朝鲜壬午兵变中,率舰队计擒朝鲜太上皇李昰应,押往天津软禁,使日本干涉朝鲜的计划落空。同年,经李鸿章奏请,丁汝昌被赏穿黄马褂。此后,李鸿章向清廷递交了一份《保举将才折》,丁汝昌与其他李鸿章心腹的督抚名列其中。

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建军,52岁的丁汝昌经李鸿章提名,被任命为海军提督,同时赏加尚书衔。至此,丁汝昌彻底完成了一个草根的人生逆袭。

丁汝昌在清末历史上也是倍受争议的人物。这是因为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进退失据,连遭败绩,他被革去尚书衔、摘去顶戴,甚至被认为“通敌、误国”。刘公岛一战,北洋水师遭遇没顶之灾,丁汝昌绝望中服鸦片自杀,时年59岁。死后,光绪一度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直到宣统二年的1910年才被平反。

在甲午战争最危急时刻,丁汝昌曾收到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递送的劝降书,丁汝昌不为所动,说:“吾身已许国!”并把劝降书上交给李鸿章,最终自杀殉职。丁汝昌以这种方式,也算是给人生最大的贵人李鸿章作出了一个交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当... 文|程哥 蒙古的骑兵那可是十分强大的,他们强大到哪种程度直接看结果便知道了,上一次像他们这么强大的骑...
鹏扬三维取得珠宝3D打印多设备... 金融界2025年7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鹏扬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原创 揭... 在朝鲜半岛这片古老而又敏感的土地上,每一丝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全球的目光。近期,关于韩国与朝鲜之间可能爆...
原创 李... 古文中提到:“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描绘刘邦当时建立了汉朝中央集权制度之后,在封臣...
原创 1... 1953年9月18日,这一天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和往常平淡如水的日子一样。北京的初秋总是干燥中带着几...
原创 清... 风水是天文八卦,地理山水,命运三结合缺一不可博大精深的学科,是气场磁场对身体产生的正负影响,调控血液...
原创 隋... 隋唐四位皇帝,连续征战高句丽,直至其消亡。其中,尤其以隋炀帝三次讨伐被后人评述最多,认为其“毫无必要...
原创 此... 三国群雄龙争虎斗了几十年,期间无数的人付出了生命,但是最后的得利既不是刘备、孙权,也不是曹操,而是深...
原创 黄... 黄帝被誉为“人文初祖”,而华人也多以“炎黄子孙”自居,不过,“初祖”的意思可并非是指黄帝是华夏土地上...
民族团结,就在一言一行 山南市错那市麻麻门巴民族乡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勒布沟,是门巴族的聚居地之一。近年来,在党的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