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自古以来素有来往,有来往即会有摩擦,在封建社会,消息传递困难,没有什么比直接打一架来得更有用的解决摩擦的方法。因此长久下来,中日两国偶有战事,其中相当著名的一场典型水战白江口之战便在两国之间发生。当时,唐朝与朝鲜半岛的国家之一新罗联合,应对同样与朝鲜半岛国家之一百济联合的倭国,即日本。
两两相战,唐朝国力强盛,但是战区毕竟地处偏远无法分出过多兵力应对,因此当时两军相遇,唐军人数只有倭军人数四分之一,战船数量更是远远不及倭国。但是,当时唐军将领有勇有谋,在两国相较人数悬殊的情况下打败倭军,将倭军战船尽数烧毁。经此一战,倭国大惊失色,就此对唐朝起了敬畏之心,不敢再轻易冒犯。此后更是多次派遣使臣前往唐朝,向唐朝学习强国之法。
时间流逝,朝代更替,中日两国边境依旧是时有纷争,但也未曾深入内腹,直至壬午兵变。壬午兵变的起源于日本有意蚕食朝鲜王朝,引起朝鲜反扑,当时清朝经过洋务变动国力暂时回春,由于之前清朝被列强所入侵周边属国多有流失,因此身为朝鲜宗主国的清朝对朝鲜还是较为看重,遂派兵为朝鲜镇压兵乱。
实际上,从中日两国长时间下来偶有发生的战乱来看,可以看出,朝鲜半岛对于中日两国交战,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战略要塞。双方任何一方只要占领此地,对另一方不管是防守还是发动战争,都有着极大的战略意义。
后来袁世凯也在壬午兵变战役中看出日本有吞并朝鲜半岛壮大自身的野心,于是建议朝廷抢先一步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以防日本狼子野心,但清政府软弱无能,贯以容忍退让,所以对袁世凯的建议并未作出正面回应,因此此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此后不久,日本果真寻找机会在朝鲜半岛登岸,发动战乱占领了朝鲜半岛。后又借朝鲜半岛之便入侵中国。这战一经挑起,清政府积腐已久,根本无以为抗,只能一退再退,中国百姓便就此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半生,无以为继。
中国错过了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的最好时机,后来因此生生被日军侵害将近半个世纪,实在惹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