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北宋文学家苏洵
“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这句话是东汉末期著名的人物评论家许邵对曹操的评价,此评价较为中肯,也被大多数后世大多数人认可。
曹操一个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贵为丞相却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在其头上有各种荣耀光环,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只是,人无完人,虽然曹操是一个拥有大智慧和才干的人,可他生平的一些做法,却让后世人所唾弃,孰对孰错也是众说纷纭,比如因其喜好人妻导致一代名将典韦身故,就多被后人所不耻。
值得一提的是,都知道曹操喜欢“人妻”,按理说他应该对自己俘获的女子宠爱有加呵护备至才对。可是,有一次曹操却下令乱棒打死了身边的一宠妾?这又到底是所为何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曹操出身仕宦家庭、祖父两辈皆为朝中重臣
曹操,字孟德,又名曹阿满,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祖父曹腾,曾是东汉赫赫有名的大宦官,大家肯定会感到疑惑,一个宦官怎么会有后代呢?
其实,曹操原名姓“夏侯”因为一些原因认“曹腾为义爷”。曹腾身为宦官,虽然他权倾朝野,但却膝下无子,考虑到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于是就收下已是朝中大臣、官拜太尉的曹操之父曹嵩。
可想而知,曹腾自然顺理成章成为了曹操的祖父。话说,曹操生活在这样一个仕宦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为官之道,从祖父那里领悟到了如何驾驭朝廷权倾朝野的精髓。
不得不说,或许曹操后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从祖父那里得到的启发。当然,自古以来宦官的心理多少有些“偏激”,清宫剧中经常会看到。
也或许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吧,曹操在成为文学巨匠、乱世之枭雄之时,也多了一些狡诈和残暴,这才其后来的军事生涯中有诸多体现。
初入仕途严刑峻法震慑官民
那么,曹操到底有多么残暴呢?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关于曹操的一个典故。大约在公元174年,曹操举孝廉入仕为官,于洛阳上任为北都尉。
上任之初,曹操就明令法纪,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是触犯法纪的,都会被“无色棒”伺候,轻则烙下残疾,重则性命不保。
一时间在其“无色棒”的威严下,其管辖区域内官民都颇为畏惧,一时间也呈现出短暂的“祥和局面”。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其诗文《有感》中记载到:''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曹操的残暴一面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曹操残暴的故事更有我所熟知的“梦中杀人”。一次,曹操行军途中,于帐内熟睡之时蹬被于地,身边近侍忙为其盖被之时,被曹操以梦游缘由无端杀害。
梦游之说实为无稽之谈,其做法只是想从侧面告诫世人,自己有梦中杀人之本领,想借此让行刺之人知难而退罢了,这也体现了他“疑心”重的问题。
当初,曹操只身犯险前去刺杀董卓,就是在他睡梦中进行的,对于这样一个危机他自然要避免。当然,曹操的残暴一面还远不只有这些,他身边的宠妾更是不能幸免于难。
曹操生性多疑奸诈宠妾被无端杀害
我们都知道,曹操喜好人妻,每每攻陷城池,若遇有姿色貌美之人妇,必想方设法将其纳入自己的“后宫”,如大战张绣后,强行霸占张绣之嫂嫂,大将典韦也因曹操这一行为而殒命。
吕布帐下部将秦宜禄之妻,原本被关羽所爱慕,最终曹操攻下城池后,竟然占为己有。史料《华阳国志》中,更有这样关于曹操的记载:
“初,羽随先主从公围吕布于濮阳,时秦宜禄为吕布求救于张杨。羽启公:‘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公许之,及至城门,复白。公疑其有异色,自纳之。
可见,曹操对人妻喜欢的程度足以称得上“发指”,但这种喜欢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就不行,从下面的故事便可以了解一二。
话说,一日曹操公务繁忙,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可正值中午睡意袭来,便依靠在宠妾身上昏昏欲睡,在即将入睡之前,告诫宠妾务必准时叫醒自己,说吧便沉沉睡去。
宠妾在看到曹操平日里,日理万机如此操劳,便不忍心叫醒熟睡中的曹操。等曹操醒来,已经天色渐晚,宠妾本以为自己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会换来曹操的疼爱。
可谁曾想,她最后却被曹操拉出殿外,乱棒打死!真可谓是:“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那么,曹操为何会这么做呢?其实,曹操情感上虽喜好人妻,可这种喜爱的程度是有限度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到自己的权威和统治,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
宠妾未能准时在自己午休之时叫醒自己,而被乱棒打死,在我们看来实属大题小做借题发挥,可放在当时割据混战却不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本来就危机重重,又加之他生性多疑。
因此,不难看出,乱棒打死宠妾并非只是单纯的未能准时叫醒,想必曹操想要借机树立自己在众多妻妾和大臣中的威信。试想一下,曹操自身喜好人妻,又对此女宠爱有加,即便如此仍然因此小小过时而丧命。
如此情况下,今后还有谁敢对曹操的任何指令,有任何的自作主张或违命执行呢?曹操虽是一个英主,但他更是一个,这也正是他奸雄的写照——为了自己可以不择手段,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人有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曹操虽然有其多疑、残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可取的地方,但是也无法抹去其在文学和军事领域极高的造诣。
曹操给予后人的形象是多方面的,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不但体现了其作为一个文学家的学富五车、文采飞扬,更表现出了其胸怀大志。
虽然曹操的人生已至暮年,但他仍不坠青云之志不忘初心的豪迈之情,军事上其刺董卓平吕布,战袁术灭袁绍,平定中原,其军事才能更是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