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武侠体系中,丐帮算是武林中的常青树了,自北宋哲宗时代的《天龙八部》到明朝中期的《笑傲江湖》时代,丐帮都一直活跃于武林之中,在多部作品中都占据了大量的戏份,而金庸为了让丐帮武功传承变得更为合理,甚至在新修版《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中做出了修改,安排萧峰和虚竹承担起了传承丐帮武功的任务,足见他为了让自己笔下的门派传承变得合理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
(萧峰、虚竹剧照)
不过似乎金庸是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那明教的传承就显得有些含糊,明教可不是只存在于《倚天屠龙记》故事发生的元末明初时期而已,根据书中细节来看,早在唐朝时期,明教就已活跃于中原地区,那么在百家争鸣的《天龙八部》时代,明教为何沉寂了?
一、张真人的回忆,历史悠久的明教
《倚天屠龙记》一书中的主要矛盾有两点,一是中原群雄与朝廷的矛盾,二则是正道六大门派与明教的矛盾,六大门派不惜跋山涉水也要去灭了明教,可见他们有多恨明教,也证明明教的确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而明教可不是在短时间内悄然崛起的,他们的历史十分悠久。
当年张三丰在遇上常遇春这明教中人之时就回忆起了一段关于明教的历史。
原著道:“魔教中人规矩极严,戒食荤腥,自唐朝以来,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传之已达数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对魔教诛杀极严,武林中人也对之甚为歧视,因此魔教教徒行事隐秘,守规吃索,却对外人假称奉佛拜菩萨,不敢泄露自己身份。”
(方腊剧照)
从这段回忆不难看出一个事实,明教自唐朝以来便一直在武林中作乱,甚至到了宋徽宗时期还有方腊统领群魔起事,不过这就怪了,那《天龙八部》所处的北宋哲宗时代怎不见他们的身影?
二、逍遥派的野心,悄然崛起的隐世门派
《天龙八部》的武林格局之大冠绝金庸全书,可以说这是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故事不仅仅发生在中原武林,周边的大理、西夏、辽国、吐蕃都有高手层出不穷,对于明教这种教派而言,正是笼络人心壮大势力的好时机,他们绝无沉寂的理由。
而明教沉寂的同时,有另一个隐世门派悄然崛起,笔者所指正是那逍遥派,其中是否有什么关联?
(明教剧照)
逍遥派是个怎样的门派?根据书中设定,此派野心勃勃,他们表面上并不与武林各大门派争斗,但背地里却在苦心收集各大门派的武功秘籍。
说来奇怪,世间知晓“逍遥派”名称的人都没几个,他们是如何在对方毫不知情的前提下将对方的神功抢走的?哪怕是偷,也难免会留下蛛丝马迹吧?所以逍遥派的崛起有些不太正常。
可若是逍遥派中的某位高手拥有明教神功“乾坤大挪移”,一切就很好解释了,那人只需要打着“挑战各大门派”的旗号去与各大门派的高手过招,继而在对决中将对方的武功模仿下来,就可以在不偷不抢的前提下将敌人的武功复制走,张无忌不就是这么学的龙爪手和太极吗?
(张无忌剧照)
若真是如此,那便有了一种可能,那逍遥派的创派祖师,可能就是北宋时期从明教叛逃的教主。
三、以公谋私,脱离明教的教主
身为一教之主,自然是应该以教务为重,如此才能壮大教派,不过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北宋徽宗时期的教主方腊不就是以公谋私的典型吗?他带领明教教众起事不过是为了圆自己的皇帝梦,所以北宋中期的教主也极有可能是以公谋私。
那人成为明教教主只为得到修炼乾坤大挪移的机会,因为他知道乾坤大挪移拥有模仿天下武学的能力,书中就提到过:“乾坤大挪移运劲使力的法门,又是集一切武功之大成,一法通,万法通,任何武功在他面前都已无秘奥之可言。”
(逍遥派剧照)
拥有了乾坤大挪移的那位教主便选择脱离明教,根据杨逍的说法,历代教主中从没人将乾坤大挪移修炼到顶层,这位脱离明教的教主自然也没能做到这一点,要将乾坤大挪移修炼到极致可不容易,甚至有走火入魔的风险,这一点他自然心知肚明,于是他便将那神功去繁取精,只留下了可以催动天下武学的能力,将其更名为“小无相功”,如此一来,也能够让自己的身份得到隐藏,让从明教“借来”的乾坤大挪移摇身一变成了一门全新的武功。
至于后来的剧情,也就如书中呈现的那般了,这位脱离明教的教主的目的多半是集天下武学精要,继而创出一门无解的神功,而从他后来去往不老长春谷取得“神书”的情节来看,他甚至是想达到“修仙”的境界,于是便为自己更名为逍遥子,如此一来,一切的前因后果也就解释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