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版图在历史课本中常常被描述成极为广阔,甚至被标注到北冰洋,但这是否属实呢?看起来似乎有些牵强。
在古代,北方的地域对中原王朝并不具备吸引力,那里连游牧民族都不太愿意去,更别提中原王朝的统治了。因此,很多历史课本中对元朝版图的描述都进行了更正,用了一张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图:这张更为合理,但之前的版本为何把北边划到北冰洋呢?
毕竟我们不是某些国家那样会随意编造历史。这种描述或许有其来由。古代国家对疆域的认知并不像现在这么精确,尤其是北方的游牧区域,边界线常常模糊不清。唐朝和辽朝最北部边界线也相对平滑,因为只能勾勒一个大致影响范围。
那么辽朝真正统治严密的区域在哪呢?请看下图。元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正统王朝,所以对北部的描述并不明确,《元史》模糊地称“北逾阴山”(这里的“阴山”指的是现在新疆的天山东段,不是通常说的内蒙古的阴山),之后描述了南北距离,后人推算元朝北边最北至多到北纬63度。
但是否曾到达北冰洋,却没有直接证据。不过,有一些间接的迹象。元朝的天文地理学很发达,郭守敬领导了全国范围的日影观测,其中就有一个“北海侧影所”。尽管学界普遍认为元朝没有到达北冰洋,但根据当时的记录,蒙古人对北冰洋和北极圈可能有一定了解,这表明他们或许确实接近过北极圈。
但即便如此,把这个作为“元朝版图到达北冰洋”的证据,还是有些牵强。岭北行省北部图上标注了许多地名和部落名,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地方和部落更偏南”。那时候蒙古高原北部也存在着更原始的部落,蒙古还曾征讨过它们(尽管距离北冰洋很远,但这些部落可能还在继续北上)。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有人说蒙古人在比蒙古更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
考虑到蒙古当时的强势,东南亚以北、东欧以东的地区被称为“蒙古人的地盘”也不奇怪。那么,为何会将“北海”说成“北冰洋”呢?这是因为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将元朝的版图扩大是一种“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