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卫立煌作为国军名将,被蒋介石调任“东北剿总司令”,却手中无实权,常言自己就像个傀儡。
蒋介石想放弃东北战场
1948夏天开始,毛泽东便提出要打几场大的歼灭战,至于说决战地点,经过商谈后便定位东北地区。东北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有很大的战略地位,再加上东北解放军的队伍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壮大。在辽沈战役之前,东北地区的野战军便达到12个步兵纵队、36个师、15个独立师、三个骑兵师、一个炮兵纵队、一个铁道纵队外加一个坦克团,总兵力约为70多万人。
蒋介石对于东北野战军的动机,非常的清楚,他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撤出东北地区。1948年3月,蒋介石便得到来自美军顾问巴大维的建议,希望他能够放弃东北地区,回到关内。在美国人看来,“一直据守孤立无援的满洲城市,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对于美国人的建议,蒋介石也很理解。美国空军无法长期为驻守东北的队伍提供补给,如果选择坚持下去,那么国军队伍便有覆灭的可能。但是从军事而言,蒋介石认为驻守东北又是非常有利的。
第一,那会国民党正在召开大会,准备选举国民党总统和副总统。倘若这时,蒋介石从东北撤军,那么有可能引起人们热议,不利于他当选。第二,如果解放军成功占领东北,那么共产党的实力会大大增强,威胁华北、中原地区。
最终蒋介石决定,让卫立煌、郑洞国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守好沈阳、长春两座城市。以此,来保证东北战局的稳定。如果说蒋介石能放任将领发挥,那么东北战场局面不会迅速恶化,奈何蒋介石控制欲强,常喜欢瞎指挥。
将帅不同心
卫立煌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便被蒋介石给扔到到闲职,让他代表国民党出国“考察”。不过随着东北局势的发展,蒋介石才想起自己手下还有一得力干将,为此便想要让卫立煌派往东北去收拾烂摊子。
卫立煌坐了多年冷板凳,如今蒋介石让他前往东北收拾残局,那卫立煌肯定是不乐意。只不过蒋介石派顾祝同等人多次说服,最终才让卫立煌勉强答应下来。1948年1月17日,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东北的“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卫立煌上任后,便将东北地区的国民党部队进行整编,分为四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保安团,卫立煌在沈阳驻守,郑洞国驻守长春、范汉杰驻守锦州,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为55万人。
卫立煌在刚到东北时,蒋介石的命令为,守好长春和沈阳两座城市。对于这则命令,卫立煌是认可的,在他看来,如果主力部队冲出沈阳和长春,那么就会被沿途的解放军给消灭,为此最好按兵不动。
关于东北的整体战略布置方面,卫立煌和蒋介石却有不同的意见。最开始蒋介石是同意死守东北战场的,这样便于关内进行作战。随着战场局势发展,蒋介石便又提出,国军一定要打通沈阳到锦州的交通路线,这样方便将主力撤回锦州,还能在一定程度解决军队供给问题。对于这个方案,卫立煌是反对的。
如果真的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将长春和沈阳给放弃,那么就等同将东北战区给放弃,这个黑锅,卫立煌是不打算给蒋介石背的。另外如果真的离开沈阳,去开通沈阳、锦州一线,那么定会被共军给“吃掉”。
卫立煌在成为东北战区总司令后,他的作战风格便偏于谨慎,不敢轻举妄动。
按照卫立煌的规划,郑洞国担任剿匪副总司令,驻守长春,将解放军的部分兵力给牵制住。卫立煌驻守沈阳、铁岭一带,作为国军的防御枢纽。当长春和锦州遭受围攻时,可以出兵进行支援。范汉杰驻守锦州,保证关内外的联系。
尽管卫立煌有自己的安排,但是蒋介石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卫立煌虽作为东北地区的总司令,但却是个光杆司令,手中没有啥实权,无法组建自己的部队。蒋介石允许他进行东北战场范围内的人员调动,却不允许他从别处调动自己的老部下。
蒋介石对于卫立煌的限制,不仅仅是这样,还体现在指挥权上。蒋介石喜欢越级指挥,时不时会直接指挥一个师的兵力,这样导致卫立煌在东北的工作不好展开。最关键的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虽然在东北作战,但卫立煌却指挥不动。
面对蒋介石的瞎指挥,卫立煌也曾想过办法。当初在锦州被解放军包围后,蒋介石便下令让卫立煌前去救援,但是卫立煌却坚决反对。认为如果出兵,会遭到解放军伏击,不利于国民党军作战,为此最好的办法便是从关内派兵增援。
不过蒋介石便将卫立煌从东北召回南京,想要逼迫他行动。最终蒋介石只好将顾祝同派往东北,监督卫立煌执行命令。当时,卫立煌安排自己下属,将东北战场上军级干部全部找来,引导他们反对出兵。
可蒋介石才不管你这些,依旧坚持自己的作战想法, 让卫立煌带兵攻占辽西走廊,支援锦州。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没有任何回转余地,为此卫立煌怒骂道:“出兵辽西,我们只有挨打的份!”
许诺不受罚,却被软禁
卫立煌在上任时,蒋介石便许诺,如果将来东北战场失利,是不会追究他的责任。然后11月2日,随着东北野战军占领沈阳,成功将东北地区全解放。卫立煌作为国民党上将,蒋介石自然是不可能让他被俘虏,特意秘密派遣飞机在沈阳解放的前一天,将他接走。
为能够找一只丢掉东北的替罪羊,为此蒋介石便忘记之前的承诺,将卫立煌撤职查办。根据李宗仁的回忆:“卫立煌不但被拘禁,甚至几遭枪决。直到蒋先生下野,我才下令将卫立煌给释放。”
卫立煌在被释放后,便携带家人前往香港,过起了隐居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卫立煌非常激动,还亲自起草一份电报,发往北京,向毛泽东同志祝贺。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便返回大陆,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