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20万,却为何打不过史思明的5万兵马?
创始人
2024-11-15 22:12:57
0

原标题: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20万,却为何打不过史思明的5万兵马?

乾元二年,安庆绪遭到郭子仪的残酷折磨,被迫北逃邺城,沦为笼兽。前来援军的史思明攻克涠州后,仅用五万精兵就击败了二十万唐军。

邺城之战的失败,瞬间破坏了唐军的大好局面。敌军四倍优势,郭子仪、李光弼坚守阵地,唐军怎么会输得如此狼狈?

至德二年(757年),安庆绪弑父安禄山。伪燕政权的内讧加上河东、河南的接连失利,使得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形势看起来不错。

乾元元年(758年),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军渡过黄河,在怀州霍嘉击败安庆绪。燕军继续北逃至涠州。

河北解放了,起义军只能蜷缩在幽州孤岛上。唐肃宗大喜。他命令九位节度使集结大军二十万(有史料说是六十万),集结涠州,准备进攻叛军。一场动荡的收割战争开始了。

九大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庐州节度使王思礼、北庭星营节度使李嗣业、襄阳节度使卢炯、清徐节度使纪光臣、魏州节度使崔广元、镇东军节度使薛建勋、汴州节度使节度使徐书记。

霍家损失惨重后,安庆绪中了郭子仪在魏州诱敌的计谋,损失了四万兵力。就连他的弟弟安庆河也葬在这里。安庆绪继续北逃,“死”在安阳以南的拈司岗。又有三万燕军被杀。

霍家、维州、秋丝岗三连败。安庆绪渡过安阳河逃入邺城。郭子仪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他立即包围了邺城,挖漳河淹没邺城。

叶城非常坚固,即使在水里浸泡了两个小时,它仍然屹立不倒。于是郭子仪改变了策略。他在邺城周围挖了三道壕沟,并大量建造了塔楼和其他攻城器械,佯装与安庆绪殊死搏斗。

安庆旭的处境很惨。不仅军事上屡败屡战,而且大批将领叛逃。更让他害怕的是,这座城市的食物很快就耗尽了,人们在吃人。任何人在家里发现老鼠都会立即成为富翁。

安庆绪无奈,只好向远在范阳的老对手史思明求助。条件很诱人:兄弟,救救我,王位就是你的了!

史思明谦虚地说:我们都是兄弟。你在说什么?我会救你。于是史思明率领十三万大军南下。不过,到了邺城附近,他并没有忙着进攻唐军。而是派部下李贵人率万人驻守阜阳,一边向安庆绪喊“加油”,一边率主力东进。进去攻打涠州。

卫州刺史萧华本着好人不可吃亏的原则,直接投降。于是朝廷调整部署,任命崔广元为卫州节度使。

奇怪的是,占领魏州的史思明并没有急于营救安庆绪。而是派出一小队人马,不断发射黑枪,骚扰唐军的粮道,导致唐军的粮食供应变得紧张。仪式上,我给自己戴了一顶“燕王”的帽子。

安庆绪不堪压力,派心腹安太清带着皇玺去拜访史思明:玉玺献给您,只求您快点帮帮我。

做足了前戏的史思明终于采取了行动。他率领五万人大军直奔邺城,“邺城之战”开始了。

好在唐军数量上占优势,双方伤亡也差不多,变成了一场肉搏战。关键时刻,吕炯失控了。他被流箭射中,居然突破重围,带着自己指挥部的数千人逃跑了。

但吊诡的一幕发生了。郭子仪大军还没来得及摆好阵型,天色就大变了:“狂风大作,吹沙倒树,天地一片漆黑,根本看不清发生了什么。”

从表面上看,唐军的失败纯粹是老天爷调皮,关键时刻没有出手相助。其实这都是历史学家为了掩盖一些真相而胡编乱造的。那么,唐军在拥有绝对优势、士气高昂的情况下,为何突然败得如此惨烈呢?

九位总督互不相管,导致互相不满。

历史上大多数因兵力绝对优势而惨败的案例,都与——联军看似和谐,实则密不可分的问题密不可分。唐军九位武使亦是如此。他们之中没有总司令。而是依靠军使鱼朝恩来协调。

这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各部之间军事行动难以协调,导致各自为战,不仅大大降低了战斗力,甚至造成相互掣肘。

比如崔光远就是这场战争中的倒霉蛋。涠州季军之战时,奉命增援的崔广源给郭子仪滴了眼药水。他只让总部的1000人支援郭子仪,他们并不努力。郭子仪再次反击。崔广源在魏州被史思明围攻时,袖手旁观,导致魏州失陷。

由此可见,吕炯负伤逃走绝非偶然,极有可能是相互制约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源在于唐肃宗。他担心武将权力太大,也担心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个大佬不服气,所以干脆没有设立一把手。正是这种无意识的操作,让九位节度使无法形成合力,实际上却互相削弱。

鱼朝恩干预军事,没有决策能力

但鱼朝恩是太监,代表皇帝监军的职能没问题,但决策军事行动就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在采取行动之前,李光弼提出了一个计划:将注意力从东方转移到西方。具体计划是这样的:东部的史思明刚刚在嘉善败了。只要郭子仪和我的朔方军东进,他就不敢出战,这样我军就可以集中剩余兵力向西攻打邺城。只要攻下邺城,史思明就会不战而败。

这个计划被鱼朝恩拒绝了。很多人都认为鱼朝恩错过了最好的计划。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至少忽略了李光弼计划背后的深思熟虑。

请注意,此时围攻邺城的主力是谁?是郭子仪。按照李光弼的想法,郭子仪必须放弃已经搭建好的进攻阵型,转而充当偏师牵制史思明。如果你是郭子仪,你会同意吗?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老郭从河阳一路打到邺城,眼见大势已去。他为什么要放弃水果呢?

所以,李光弼的“绝妙”计划并没有什么错。问题是他介入私事,明显有打压郭子仪的嫌疑。

鱼朝恩缺乏对这种微妙关系的洞察力,没有决策能力。结果只能是每个人都玩自己的游戏。

军精郭子仪奋勇作战,随后率先逃走。

郭先生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一生两次再现唐朝,被后人誉为完美典范。人无完人,郭子仪在邺城之战中扮演的角色并不那么光荣,尽管史书极力为他掩盖。

后人被突如其来的“妖风”迷惑,果然相信了史书上的谎言。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是史书为了美化郭子仪而编造的故事,目的是为郭子仪逃跑寻找借口。

从细节来看,这是郭子仪有预谋的逃跑。郭先生并不是胆怯怕打,而是他认为这场仗是打不赢的。

我之前说过,郭子仪对战争没有决策权。李光弼、崔光远等人故意给他挖坑,鱼朝恩根本无法左右事态。在史思明的骚扰下,唐军已经出现了粮草供应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打持久战。

请注意,郭子仪进攻邺城的策略是挖三层壕沟。这说明他想用持久战活活困住安庆绪。事实上,邺城已接近崩溃,但有一个前提:唐军自己必须坚持下去。但由于唐军指挥混乱,粮路被切断。如果不出意外,唐军根本抵挡不住史思明的攻击。

原来吕炅先跑了,没想到郭子仪也跟着跑了?如果他不逃的话,很可能会被史思明和安庆绪夹击,这在粮草短缺的时候就是一场灾难。该怎么办?愤怒的老郭干脆趁着还有逃走的可能,逃跑了。

所以,邺城之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唐军的失败,人再多也没用。这场战争的失败,郭子仪、李光弼、鱼朝恩都有责任,但也没有必要严厉责备他们。唐肃宗战前的人事安排,其实才是根本原因。

本来郭子仪一个人就能搞定事情,却不得不招募一帮人来拖住他。难怪安史之乱如此难以平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回... 前言 1958年,陈毅在江西南昌,与昔日老友贺子珍相见,几人坐在一起,追忆往事,57岁的陈毅回味着:...
原创 读... 文 / 子玉 春秋的主题是争霸,战国的主题是变法,但目的都是为了竞争,以超越别的诸侯进而称霸,统一天...
淬励井岗教育,激扬皖西风采 ——皖西学院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团赴井冈山雕塑园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2024年7月15日,蒲公英红色文化...
原创 看... 1939年,有记者统计出了当时中国国库的所有资产约60亿美元,其中令人震惊的是反动势力国民党蒋介石一...
原创 李... 在乱世中,忠诚与背叛往往只是一线之隔。这是一段发生在隋末唐初的传奇故事,讲述了两位英雄——徐世勣和单...
原创 哪... 哪三个原因导致白起之死?只会打仗,他的局限性导致他的悲剧 长平之战后,秦召襄王否定白起继续进攻赵国的...
原创 难... 唐太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马上皇帝,有“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的评价。唐太宗李世民不是那种坐在指...
原创 俄... 俄国是欧洲近代史上六大列强之一,自彼得大帝实行西化改革后,俄国先后击败瑞典与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东欧...
原创 吕... 吕布是三国时代的名将之一,虽然其武力值从正史三国志来看,与孙坚的水平相当。但在三国演义中,吕布却是毫...
民众暑期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 7月17日,江西南昌,民众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参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