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杀死岳飞后,宋高宗在他的灵位前说了8个字,道出岳飞被杀的真相
创始人
2025-07-09 05:32:07
0

岳飞,这位民族英雄的名字早已深入人心。他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可谓忠心耿耿,但最终却遭遇了不该有的悲惨下场。当年,在岳飞就义后,宋高宗赵构来到他的灵位前,说出了8个令人扼腕的字眼:"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这8个字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宋高宗明白岳飞的忠心,为何还要诛杀这位爱国将领?岳飞到底是死于秦桧的阴谋,还是宋高宗的猜忌?真相又是什么?

岳飞初露锋芒

北宋年间,一个寒门农家子弟诞生了,他就是后来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岳飞。岳飞自小家贫,勤劳好学,虽然出身寒微,却怀揣报国之志。

幼年时,岳飞就酷爱读书,尤其喜欢研读兵书军事典籍,如《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等。除了勤攻文史,他还拜名师周侗学习武艺。少年岳飞已是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在家乡河南汤县独步武林,有"一县无敌"的美誉。

值金国、辽国入侵北宋之际,朝廷广纳贤能,招募勇士抗敌。19岁的岳飞毅然加入军队,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初上战场,少年英雄便屡建奇功,英勇无畏,立下赫赫战绩。

不久,岳飞遭遇家庭变故,父亲去世,他只得放下手中钢刀,暂时回乡为父守孝三年。守孝期间,家乡遭遇严重旱灾,家境陷入困顿。为了养家糊口,岳飞再次重操旧业,重新投身军旅。

此时,辽国已被金国所灭,金军开始大举入侵宋朝。执政的宋钦宗性格软弱,朝中主和派与主战派争执不下。岳飞加入了主战派的康王赵构麾下,随军多次与金军交锋,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宋钦宗朝政昏庸,最终未能阻挡金国铁蹄,1127年,北宋覆灭,史称"靖康之难"。宋钦宗及其皇族大部分被俘虏,只有康王赵构逃脱,后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朝廷,是为宋高宗。

宋高宗与岳飞渐行渐远

岳飞初露锋芒,立下赫赫战功,本应受到宋高宗赏识和重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宋高宗与岳飞的关系却日渐疏远,两人之间的裂痕逐渐加深。

这一切,要从宋钦宗朝政昏庸说起。宋钦宗性格软弱无能,朝中主和派与主战派争执不下。岳飞加入了主战派的康王赵构麾下,随军多次与金军交锋,建立了骁勇善战的赫赫威名。

1127年,宋钦宗被金军俘虏,北宋覆灭,史称"靖康之难"。唯有康王赵构逃脱,后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朝廷,是为宋高宗。起初,赵构仍然秉持主战立场,任命主战派人士把持军权。岳飞也被重用,继续率领大军抗击金军。

然而,登基后的宋高宗态度开始发生微妙变化。一方面,他地位尚不稳固,忌惮岳飞军权过大;另一方面,他也担心岳飞民间威望甚高,生怕其心怀不轨。古训"功高震主"令宋高宗对岳飞生出猜忌之心。

于是,宋高宗逐步疏远岳飞。尽管岳飞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宋高宗却对其冷淡以对,从未予以实质性嘉奖。相反,他还责备岳飞"抢功",暗示其有僭越之嫌。

岳飞对宋高宗的态度深感失望,他曾上书请愿出征,却遭到宋高宗的斥责和查办。尽管如此,岳飞仍以大局为重,继续率军北伐,不断收复失地。然而,宋高宗对他的功绩视而不见,反倒耳闻金国暗中授意除掉岳飞以换取和平。

秦桧阴谋除掉岳飞

岳飞屡建奇功,民间声望日隆,令宋高宗忌惮不已。然而,除掉岳飞的阴谋并非出自宋高宗一人之手,宠臣秦桧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秦桧,字子曾,河南开封人氏,曾担任宋高宗的宰相和重臣。作为主和派代表人物,秦桧一直主张与金国议和止战。他认为,与金国长期对抗无异于自绝生路,不如割地求和以换取暂时的和平。

然而,岳飞则是主战派的坚定拥护者。他视金国为强敌,誓要驱逐外族,收复中原失地。两人在对待金国的政策上存在根本分歧,自然也就水火不容。

随着岳飞在战场上连战连捷,声威日盛,秦桧对他的嫉恨也与日俱增。他担心岳飞的军事实力和民间威望超过自己,从而动摇自己在宋高宗心中的地位。

于是,秦桧开始密谋除掉岳飞。他暗中向金国求援,希望金国能够施加压力,迫使宋高宗除掉这个碍眼的将军。果不其然,金国很快就透过密使向秦桧提出条件:只要除掉岳飞,就可以与宋朝议和。

秦桧对此自然是欣喜若狂。他立即着手布局,先是编造谣言诽谤岳飞,再伺机向宋高宗进谗言,说岳飞骄横跋扈、有反叛之心。最后,他更是捏造了"十二道金牌"的罪名,将岳飞从前线召回京师。

岳飞虽然对此深感无奈,但作为一名将军,他也只能服从朝廷的命令。回到京师后,秦桧很快就指使亲信对岳飞进行审讯,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处以极刑。

就在岳飞临刑前夕,秦桧更是对他说出了那句令人发指的话:"此上(宋高宗)意也!"意思是说,杀害岳飞完全出于宋高宗的授意。

宋高宗心中的顾虑

岳飞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民间声望日隆。然而,宋高宗对他却怀有重重顾虑,最终导致了这位爱国将领的惨死。

宋高宗即位之初,南宋的统治基础尚不稳固。他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权力并不集中,朝野阁臣各怀鬼胎,南方诸路大员也不完全听从中央号令。在这种动荡时期,宋高宗自然希望将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不愿有任何异己分子分散自己的权威。

而岳飞正是让宋高宗忌惮的那个人。凭借战功赫赫,岳飞在军中声望极高,地位日益提升。宋高宗担心,如果岳飞的威望超过自己,他的皇权就会受到动摇。古训"功高震主",岳飞的强大军事实力让宋高宗生出了猜忌之心。

除了军权之外,宋高宗还忌惮岳飞在民间的巨大威望。岳飞一生忠心报国,深受百姓爱戴。如果有朝一日,岳飞真的心怀不轨,借助民心想要谋反,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宋高宗对此深怀戒心,生怕岳飞有反叛之心。尽管岳飞从未表现出任何异心,但宋高宗的猜忌之心却始终无法消除。他甚至认为,岳飞越级上书请愿出征,就是在挑战皇权,是对自己权威的藐视。

于是,宋高宗对岳飞越发冷淡以对。尽管岳飞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宋高宗却对此视而不见,从未予以实质性嘉奖。相反,他还责备岳飞"抢功",暗示其有僭越之嫌。

岳飞对宋高宗的态度深感失望,但他仍以大局为重,继续率军北伐,不断收复失地。然而,宋高宗对他的功绩熟视无睹,反倒耳闻金国暗中授意除掉岳飞以换取和平。

岳飞遭不白之冤

岳飞一生忠心报国,屡立战功,可谓民族英雄。然而,他最终却遭遇了不该有的悲惨下场。宋高宗明知其忠心耿耿,却出于私心而诛杀了这位爱国将领,岳飞由此遭受了不白之冤。

自幼好学勤奋的岳飞,从19岁起就投身军旅,开启了为国效力的道路。初上战场,他就英勇无畏,立下赫赫战功。后来随着康王赵构抗击金军,更是建立了骁勇善战的美誉。

然而,宋钦宗朝政昏庸,最终未能阻挡金国铁蹄。1127年"靖康之难"后,康王赵构逃脱,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朝廷,是为宋高宗。起初,赵构仍秉持主战立场,任命主战派人士把持军权,岳飞也继续率领大军抗击金军。

但登基后的宋高宗态度开始发生微妙变化。他地位尚不稳固,忌惮岳飞军权过大;又担心岳飞民间威望甚高,生怕其心怀不轨。于是,宋高宗逐步疏远岳飞,对其冷淡以对,从未予以实质性嘉奖。

尽管岳飞在战场上连战连捷,宋高宗却视而不见。相反,他还责备岳飞"抢功",暗示其有僭越之嫌。岳飞对此深感失望,但仍以大局为重,继续率军北伐,不断收复失地。

然而,宋高宗对岳飞的功绩视而不见。反倒耳闻金国暗中授意除掉岳飞以换取和平,于是听信了宠臣秦桧的谗言,将岳飞从前线召回京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处以极刑。

就在岳飞临刑前夕,秦桧更是对他说出了那句令人发指的话:"此上(宋高宗)意也!"意思是说,杀害岳飞完全出于宋高宗的授意。最终,这位民族英雄遭到了诛杀,死于非命。

岳飞死后,宋高宗割地赔款,国力日衰。他曾在岳飞的灵位前说出了8个令人扼腕的字眼:"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这8个字道出了岳飞被杀的真相:宋高宗明白岳飞的忠心,却出于私心而除掉了这位爱国将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导读:此人是明朝民族英雄,为国家灭掉沿海倭患,最终却含冤死在狱中 大家好,欢迎来到老陈讲历史,每天分...
原创 王... 近几年,看小说成了人们打发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之一,各种题材的小说层出不穷。 热门小说,经过市场的发酵...
原创 粟... 粟裕是大将之首,领兵作战能力是顶尖的,但他晚年的时候不被重用,这让他很沮丧。同为大将的好友陈赓一语道...
原创 白... 白袍小将 杨成武将军191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5岁加入红军,17岁就开始担任团政委。杨成武肤色白净...
原创 明... 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代雄主,但在其执政晚期对于功臣大开杀戒的行为也让他的一生颇具争议...
原创 清... 在中国历史上,要说哪一朝的皇帝被后世抹黑丑化最多,明朝肯定是最有力量的候选者之一,以至于出现“明朝皇...
原创 三... 前言 风云际会,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人们以神兽之名冠以英雄豪杰。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前三者是公认的诸葛...
三星堆对话殷墟|触摸数千年前的... 开栏语 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视察时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
原创 5... 1958年10月26日,最后一列运兵列车满载中国志愿军战士,缓缓驶离朝鲜。此时,距离朝鲜战争爆发已经...
原创 他... 他是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威望不输陈粟,连土匪都服他,后授上将衔 全面抗战爆发后,赣、闽、浙、皖、豫、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