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比心]
客观地讲,国民党军中也不乏能谋善战之将。
曾有一名国民党将领,黄埔一期毕业,智勇双全,但甘愿为蒋介石效犬马之劳。
他是红军难缠的对手。他在抗战时痛击日军精锐。他在解放战争中曾大败林彪,如果蒋介石能采纳其谋,也许全国解放的进程都会受到干扰。在被我军俘虏后,他数次想自杀以表对蒋介石的忠心。
但蒋介石是如何对待这位“愚忠”的门生呢?
这位将领的家属轻信了蒋介石的“承诺”,逃往台湾。但蒋介石却弃之如敝履,以至于这位将领的儿子在美国上大学时,因无力支付学费而忧愤自杀!
可悲!可叹!
那么,这名国民党将领到底是谁?
他和他家人的最终境遇又是如何呢?
黑白征程
本文要说的这位将领就是赫赫有名的败军之将~杜聿明。
他生于1904年,陕西米脂人,大地主出身,自幼聪慧好学。20岁时,他到北京想报考北京大学,但在目睹北洋政府的腐败误国后,毅然投笔从戎,南下广州考入了黄埔一期,并打满东征、北伐全场,其治军十分严格,在旧军队里独树一帜。
限于家庭出身,杜聿明的革命性肯定没那么彻底,所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他甘心充当蒋介石的“反共”急先锋,与红军杀得难解难分。
不过,在“九一八”事变后,杜聿明能以大义为先,舍身投入抗日战场。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蒋介石命令长沙准备实行焦土政策。结果,日军无力再战,国民党方面却却风声鹤唳,因为情报有误而自己烧了这座千年古城,造成了中外震惊的“文夕大火”。
随后,长沙警察局的纵火队又要把临近的湘潭也烧了。幸亏杜聿明在此镇守,他当即怒斥纵火队,并命令收缴了所有纵火燃料和器具,使湘潭逃过浩劫。全城几十万百姓皆口称颂,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1939年底,杜聿明指挥国民党精锐机械化第5军(后来也是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劲敌)在广西昆仑关与日军大战18天,痛击号称“钢军”的日军5师团12旅团,毙其旅团长中村,取得大胜。此战就是“昆仑关大捷”
1942年,杜聿明又担任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率部与侵缅日军在缅甸的丛林里浴血奋战,但在蒋介石的瞎指挥下,杜聿明没有带领部下退往印度,而是选择回国,最终败走野人山。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想趁机拿下龙云,直接控制云南。他是不能直接出面,于是让杜聿明率部前往昆明,在9月底发动突袭,软禁了龙云。
要说,杜聿明这是立下大功,但蒋介石为了立牌坊,却劝说他替自己背这个黑锅。杜聿明也是愚忠,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随后,蒋介石通电,将他撤职查办。
从此事就能看出:难怪蒋介石这么信任杜聿明。所以,他又立刻启用杜聿明,并交给他了一项更重要的任务,由此,林彪将遭遇戎马一生中的奇耻大辱。
兵败被俘
1945年10月底,杜聿明刚从昆明返回重庆,蒋介石就急急火火地把他派往东北,作为接收大员。当时,我党已挺进东北,并接收了不少大城市。杜聿明一见此形势,立刻向蒋介石建议用武力解决。
1946年4月月中旬,国共双方在四平爆发了第一场大战。彼时,林彪麾下民主联军拥兵27万,国民党军队虽在人数上不占便宜,但实力却是呈碾压之势,其中全美械新1军和新6军更是兵强马壮,战力强横。
两军在四平城下大战十余天,未分胜负。当时,杜聿明正在养病,针对胶着的战事,他主动变阵,遥控前线改变阵法~先攻本溪,再下四平。
结果正如他所料,凭借地空火力优势,国民党军队在拿下本溪后,转而集中兵力狂攻四平。最终,林彪抵挡不住,只能在5月18日撤出,此战,民主联军损失惨重,最为精锐的新四军3师更是折损过半。不过,这还不算完。
杜聿明根本没打算放过且战且退的林彪。在国民党军队的一路追杀下,东北民主联军一直退到了松花江北岸,连最后一座大城市哈尔滨也弃守。如此惨败堪称林彪一生中的奇耻大辱。
蒋介石闻讯大喜,遂起轻我之心,立刻发动了全面内战。但我军英勇善战,把大批国民党军队拖在了关内。林彪这才有了难得的4个月休整期。而杜聿明却得不到补充,兵力仍弱于林彪。
但即便如此,在林彪于1947年5、6月间再次挥师四平的时候,陈明仁仍然守到了最后,杜聿明则亲率部队解围,使林彪再次折戟而去。
7月,杜聿明因病再次离开东北,陈诚走马上任。此后的战局则是国民党一泻千里,舆论大呼“杀陈诚”。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已大局已定,蒋介石无奈之下再次派杜聿明充当救火队长赶往东北。虽然无力回天,但杜聿明却从我百万大军之中,“捞走”了5万多人,其中精锐的54军还被送到了淮海前线当炮灰。
无论如何,在一片惨淡之中,杜聿明好歹也算是给蒋介石些许“光亮”的心腹爱将。
其实,在辽沈战役之前,杜聿明正在徐州救火。
1948年8月,我军在豫东取得大胜,逐渐掌握了中原地区的战略主动。蒋介石也知道坐镇徐州的“猪”司令刘峙没啥本事,于是,就派杜聿明去当了副司令。
到任之后,杜聿明很快提出了一条“毒计”,他计划趁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还未会师之际,先合力击破华东野战军,获得山东的主动。客观地讲,如果此计顺利实施,那中原战局还真地要再拖一拖。但好在国民党国防部拖拖拉拉,等调兵命令下达时,华东野战军已于9月24日拿下了济南,活捉了王耀武。国民党在山东已无力回天。
即便如此,杜聿明对我军分头击破的计划仍然可行。不过就在此时,蒋介石把他临时调到东北救火,而刘峙则终止了计划的执行。
国民党军队可真不止王耀武口中的那“五万头猪”呀!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黄百韬的7兵团被华东野战军包了饺子,刘峙则是干瞪眼,无计可施。蒋介石赶快又把杜聿明调回徐州,当时的形势是去了徐州就很难逃出生天,但杜聿明还是选择了对蒋介石的愚忠。
到徐州后,杜聿明立刻提出1个方案:让邱清泉和孙元良的两个兵团和黄维兵团会和,并夹击中原解放军,然后再回师去救黄百韬。此乃“围魏救赵”。
当时,中原解放军远道而来,人生地不熟,而国民党军队却坐拥主场优势,很有可能会对我军产生巨大威胁,从而使华东野战军真的撤围并解救中原野战军。即使不成,此计也能扰乱战场形势,使我军无法实施原计划。
不过,别忘了,杜聿明是副总司令,总司令还是刘峙呢!于是,“猪”司令把他的方案直接给否了,黄百韬彻底玩完。不过,后来根据解密的电报,毛主席和粟裕同志也做好了打援的准备,只不过杜聿明没有上当。否则,淮海战役还能提前结束。
在黄百韬彻底报销的同时,黄维也被我军困在了双堆集,淮海大局基本已定。蒋介石只能让杜聿明等人再想想办法。
杜聿明建议让黄维先扛住,吸引住我军主力。徐州的3个兵团则全部撤出,进行大范围迂回,反手再攻击包围黄维的我军。蒋介石批准了这个方案,并想起来把刘峙那个“活宝”送到蚌埠,让他别再掺和指挥。
11月30日一早,杜聿明指挥徐州的30万军队开始撤退,随即就和前来追击的华东野战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长途赛跑。可跑着跑着,国防部就来电了,斥责杜聿明“消极避战”。
杜聿明也不管那一套,带着部队继续狂奔,在12月2日跑到了萧县附近。此时,蒋介石亲自来了指示:“不许别跑啦!给我进攻濉溪口!”同时,还威胁他“你要再跑,空投补给可就没有了!”
虽然知道按蒋介石的指挥,一去必死,但杜聿明还是选择了服从命令。12月6日,杜聿明被我军团团围住。
此时,杜聿明还没打算放弃,一直企图突围而走。但在黄维被团灭之后,他认为突围必死,应该选择固守,拖住我军,让蒋介石通过“和谈”解围。
从国民党方面的角度出发,杜聿明可谓是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可怎奈蒋介石的水平实在是有限。空投补给也根本无法满足被围杜聿明兵团的日常所需。为了瓦解敌人的士气,我军甚至做饭,让国民党士兵过来自取。
事已至此,大局已定。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带着10个部下化妆成我军逃跑,半路被群众认出并向我军报告。当时,附近只有一个我军的卫生队,于是,2名十几岁的小战士靠2支冲锋枪,让杜聿明成了俘虏。当时,他想举枪自杀,被副官救下,随后,他又用石头击头,血流满面,被我军救下。
但这些蒋介石都不知道,也不会在乎,在他心里只有2种人:“死了的炮灰,活着的叛徒”。
所以,从杜聿明被俘的那一刻起,他家人的命运也就此注定。
走对了路
杜聿明被歼灭后,他的夫人曹秀清从上海赶到南京去见蒋介石。但蒋介石呢,选择了避而不见。气得曹秀清大骂:“他一身病,还替你卖命,现在可好,他死不了,我们也活不了!”
不久之后,国民党告诉他“杜将军死了”。无奈之下,曹秀清只能带着婆婆和5个孩子去了台湾,彼时,大女儿杜致礼已经在美国和杨振宁成婚。
到了台湾之后,蒋介石也没兑现承诺,给曹秀清一家发的救济费根本就不够吃喝。曹秀清几次跟蒋介石、宋美龄反映自己的窘境,可作为“被俘之人”的家属,根本没人理会。
1953年,杜聿明的大儿子杜致仁到美国哈佛大学读书,家里没钱,只能从台湾的银行贷款7000,眼看还有1年就要毕业,可银行却断了供。无奈之下,他只能住在杜致礼家,并写信给母亲说只要3000美元就能毕业。
当曹秀清求蒋介石帮忙时,蒋介石大笔一挥,只批了1000美元,而且还是分2年给!忧愤之下,杜致仁在美国自杀身亡。
1957年,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宋美龄这才“开恩”,为了拉拢人心,让曹秀清去美国见见女儿和女婿。
此时,在国内接受改造的杜聿明在思想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的身体一直不好,蒋介石不管他的死活,但人民政府管。在身体康复后,杜聿明才明白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遂积极改造。1957年,周总理亲自安排他和杨振宁通了信。
1959年12月,杜聿明成为第一批被人民政府特赦的战犯。国家还给他安排了新的工作,同时,他与在美国的曹秀清也取得联系。1963年10月,曹秀清毅然返回祖国大陆,和丈夫团聚。
此后,杜聿明将军为推动两岸的早日统一,一直积极奔走。
1981年5月,杜将军逝世。人民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而台湾伪政府却不允许他的4个儿女来大陆吊唁。
得民心者得天下。伪政府如此丧尽天良,败亡一点也不让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