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纵观我国近代史,最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一无疑就是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作为其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受到许多历史爱好者的关注,其起始战役碾庄战役更是为人所传颂。
在这场战役之中,我军虽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但是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民党守卫士兵并没有像过去那样毫无战斗意志,而是聚集在一起拼命镇守。
当然,国民党士兵突然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与粟裕的大敌有关,他就是黄百韬。
在后来的回忆录之中,粟裕大将对黄百韬的战略战术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称之为“正常战役唯二让自己紧张”的人。
为何黄百韬会如此凶猛?他又凭借何种实力令粟裕头疼不已?
淮海战役
1948年,毛主席发出了一封电报,点名粟裕进行淮海战役。收到消息后,粟裕立即进行各方面部署,很快就对敌发起了进攻。
粟裕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黄百韬。黄百韬也知道自己硬扛很难抵抗粟裕的大军,于是迅速往徐州方向撤退。
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撤退路线上居然有着我党潜伏的特工,而且还带着一方势力临时起义,这让粟裕轻松追上了黄百韬。
无可奈何之下,黄百韬只能在最近的地方固守,修筑军事工程。他把地图拿出来看了又看,最终将目光瞄向了那个叫做碾庄圩的小村庄。
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方面是因为黄百韬军团本身距离这里非常近,能够拿出更多时间来修筑防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个村子的独特性,不仅位于几米高地之上,村子周围更是有着围墙和两道水壕,可谓现成的防御工事。
更离谱的是,这些围墙非常高,最初则是村民用以抵御山贼而修筑,水壕同样很深,一个成年男子下去能够没过胸口。
显而易见,这块地方根本就是易守难攻的典范。
毛主席等我党高层在指定战略指挥的时候,看着地图上一望无垠的平原很是开心,因为这意味着黄百韬退无可退只能束手就擒,哪怕是粟裕都没想到会存在着碾庄圩这种奇怪的村庄。
再加上,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黄百韬虽然手下有四个军,但是他刚掌握这支军队时间并不久,对军队的控制力差,再加上这些军队除了25军之外几乎都是杂牌军,打起来难度不大。
最开始,毛主席等只给了粟裕三天时间用于攻陷黄百韬兵团,毕竟这只是淮海战役的第一战,速战速决更有利于激发士气。
可谁也没想到,这却成了粟裕一生中少见的恶战。
本来粟裕以为,黄百韬刚刚停下脚步不久,自己完全可以凭借优势兵力将之吃干抹净。
在最初的三天之中,我方主要采取了大规模进攻的策略,而这也为我方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黄百韬完全固守村庄,根本没有落单的部位,不管我们的战士从哪里进攻,都会遭到对方密集火力网的杀伤,尤其是许多火力点摆设角度十分刁钻,我们的战士仅仅凭借轻武器很难攻陷。
最初三天,我方兵力损失严重,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战斗效果,可是粟裕并没有气馁。
他先是让各部统计了伤亡数字,发现短短三天已经损失了超过四千三百人,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他开始怀疑,为何黄百韬军团能够发挥出如此战力?
首先,这里地形非常狭窄。众所周知,我方最为擅长的就是小规模穿插作战,能够轻而易举地从内部将敌方军队分割包围,但是黄百韬一直缩在村子里抱成团,根本无法穿插只能硬攻。
第二,在我方进攻黄百韬的同时,老蒋同样指挥了多个军团进行合围,试图将黄百韬援救出来。与之前诸多兵团各自为战不同,此次敌军支援非常积极。
为了抵御地方不断到来的增援,粟裕不得不设立一层阻击线,而周围平原地带也让阻击线耗费了巨大的兵力。
第三,我方的准备同样不足。尽管我方在起义部队的帮助下抄了近道赶上了黄百韬,但是此时的对方已经有所准备,而我方一方面战士们刚刚长途跋涉,另一方面后勤的粮食、弹药等难以支撑,这也让战斗束手束脚。
面对如此硬仗,粟裕如何做才能破局?
艰难一战
粟裕很快就对军队做出了调整。首先,粟裕认为想要击破敌军,依然需要发挥我军最擅长的分割战术,先将较弱的敌军消灭,再聚集兵力攻击强敌。
具体而言,先将杂牌军44和100两个军拿下,再专心攻打25和64军。
其次,我们应该最大程度利用地形隐蔽来接近敌军。由于周围都是平原,我军几乎没有掩体,因此只能在夜间挖战壕,愣是将战壕挖到了距离敌人阵地的三十米处。
第三,对于已经俘虏的敌方军队进行劝说,将那些表现良好的士兵充军,哪怕只做一些简单的任务也可以提高我方战斗力。
最后,粟裕明白,想要攻破壁垒,还是需要大炮等重武器的轰炸,因此他调集了华野特种纵队为数不多的坦克重炮,争取尽量减少我军伤亡。
把这些都准备好以后,领导亲自来到了前线进行慰问,为战士们加油打气,就连许多刚刚被俘虏的国民党士兵也深受感染,加入部队的人越来越多。
以至于到了后来,尽管牺牲了许多战士,但是有些单位的人却越来越多。
十一月二十日,第二十五军被我军成功歼灭,黄百韬在部下的掩护下逃到了吴庄,也就是64军156师的指挥所驻地。
此时,整个黄百韬兵团所剩无几,只能设法突围。
对于突围一事,诸多将领加在一起把会开了又开,很长时间也没能拿个主意。
最终,在吴庄濒临攻陷的情况下,黄百韬终于决定向西突围。
趁着夜晚,黄百韬带领第二突击队开始突围。当他们走到半路的时候突然一声炮响,早已布下的我军火力喷薄而出,一时间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突击队遭到重创。
当炮声消失的时候,解放军战士像海洋一样涌了过来。黄百韬面如死灰,认清了自己失败的事实。
他非常明白,丢掉了一整个兵团,回去以后别说升官,就连小命都不一定能保得住。这一刻,他绝望到了极点。
看着手里的手枪,想想这支代表着自己军旅生涯荣誉的象征,黄百韬痛苦地闭上了眼,将子弹送入了自己的体内。
副官也知道大势已去,可黄百韬毕竟是自己的老领导,于是他选择将黄百韬匆匆埋葬,而后趁着夜色逃了出去,最终回到了南京。
战争结束后,粟裕因为极度劳累而昏睡了一天一夜,而我华野三十五万大军损失竟然超过六万,此次战役哪怕放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都可以称为艰难一战。
不受待见的黄百韬
1900年,黄百韬出生于天津市,曾经在工业院校读书,后来辗转到了江苏等各个军事学院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且借此经历进入了军方,来到了张宗昌的部队。
不得不说,黄百韬人生第一次选择并不那么成功。
1928年国民党开始了北伐之旅,此时的张宗昌就是国民党打击的对象之一,很快他的部队被打的鸡零狗落最终投了降。
对于这些残部国民党非常有兴趣,而黄百韬也跟着第六军军长一起加入了国民党的队伍。
此时的黄百韬刚参军不久,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从1929年担任师长位置后足足六年并没有任何晋升。
黄百韬非常焦急,这样下去自己这辈子可能仅此而已。他积极的为自己争取,最终获得了一个进入陆军大学学习的机会。
黄百韬兴致冲冲地带着行李来到这里学习,可是他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
人情社会哪里都有,当时的军阀之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多数能够来陆军大学学习的人要么背后有关系,要么已经得到了高级军官的赏识前来镀金,这也显得黄百韬一无所有。
凭借自己的努力,他在陆军大学之中表现出了优异成绩,甚至得到了一众军官的赏识。
可惜,毕业以后的他被安排到了第六战区担任参谋处处长,依然是个不大不小的官。
1941年,他终于熬到了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变为了顾祝同的手下。
对于这个毫无背景的小伙子,顾祝同并没有给予多大重视,甚至最初还对对方有些敌意,毕竟自己想安排的人并没有成功到来。
然而,黄百韬依然没有因此感叹自己坎坷的事业之路,而是毕恭毕敬地为顾祝同做事,尽可能地把每件事做到他心里去,这也让顾祝同对他的感官有所改善。
可黄百韬办事再利落,也终究不是自己人。为了安排自己想要的人,顾祝同将黄百韬调去了25军军长的位置。
黄百韬没有怨言,背起行囊就出了发。他不知道的是,这将是他人生的极大转变。
心狠手辣的将领
民国时期,动荡不安是常态,但是黄百韬并没有料到,日本的入侵会如此迅速。
尽管国民党与我党组建了统一战线,但是在他的眼里这条战线仿佛并不存在,而是双方各打各的。
对于黄百韬而言,想方设法反对我党就是最正确的政治路线。
因此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除去一次战役之外他几乎没有对外来侵略做出什么贡献,整天盯着我党打算盘,以此来获得蒋介石的信任。
解放战争开始后,蒋介石很快就开始了对黄百韬的考察,命令他前去进攻高邮等地区,奈何我方火力太猛,黄百韬不得不回到扬州地区,这也让老蒋对他产生了一丝不满。
1947年,蒋介石准备了二十三个师,想要在一场战争中消灭掉华东地区的我党部队。
这一次黄百韬明白,自己想要得到重用最好能够立功,因此他集中兵力从北边进攻,可是被我党巧妙地躲了过去。
战争到了五月份,黄百韬的老领导张灵甫自认为自己手下的部队能够以一敌十,愤然进攻孟良崮。
得知这个消息后黄百韬非常吃惊,毕竟在大型战役中单独行动有着极大的风险,于是立马动身劝阻张灵甫,奈何对方根本不听,还把他撵了出去。
有勇无谋并不能当饭吃,张灵甫的军队很快就被我党部队包了饺子,就连黄百韬等部队也被阻隔在了包围圈之外。
这时不仅张灵甫和老蒋急,黄百韬也非常急,毕竟自己的老领导一旦失败,自己的升官之路也会困难重重。不等老蒋命令,黄百韬也明白自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救出对方。
令他没想到的是,我党提前准备了部队,目的就是拦截黄百韬等救援部队,黄百韬等人的救援行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黄百韬面如死灰,他感到自己的事业仿佛就此终结。
果然,老蒋对此简直震怒,二话不说严惩了黄百韬,如果不是顾祝同等人的极力劝阻,黄百韬或许早已经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
被撤职后,黄百韬也明白,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够给自己兜底,一旦自己再犯错误别说升官发财,或许就连小命都不保。
诸多因素的激励下,黄百韬最终在战场上挥汗如雨,仿佛变了一个人一般卖命。
一年之内的多场战争获得了非常令老蒋满意的战绩,职称也提升为第七兵团的司令,手下统领四个军,风光无限,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后的辉煌。
黄百韬自尽后,这件事情传到了老蒋那里,老蒋也沉默了。
老蒋也明白,这次战败并不能够完全怪黄百韬,毕竟他以一己之力抗衡了数量远多于自己的军队,尤其是这支解放军的战斗力已经在之前的战役中得以验证。
虽然对黄百韬并没有很喜欢,但也不能伤了国军将领们的心。
老蒋没有多言,只是默默地为黄百韬安排了金圆券和勋章,认为他是一个“为党国贡献极大之人”。
黄百韬颇具军事才能,但他这辈子都在针对我党,参与了许多迫害民主人士的活动,最终有这样的结局是罪有应得。
当然,老蒋所谓的金圆券和勋章,也并没有比黄百韬长寿多久。很快,他们都随着老蒋大势而去,成了历史的灰烬。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