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宋理学《渔樵问对》:难以被超越的奇文,向我们揭示世界的奥义
创始人
2025-07-08 19:32:42
0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都说世间万物皆有自己的规律,大到浩瀚的宇宙,小到河边的落叶,万物相生相克,看似毫无瓜葛,实际上却都有紧密的联系,而这种紧密的联系,就是世界的终极奥义,即是大家常说的“道”。

世界的终极奥义,具体该如何来定义?这似乎是个极度深奥的哲学问题,在科学与人类文化极为发达的当下,很少有人能解释得清楚。

可其实在北宋时期,就有人针对这个问题,书写了一首无法被超越的千古奇文。

这个人是有着北宋理学第一人的邵雍,他所写下的《渔樵问对》,便对世界的终极奥义做了清晰的解答。

全文围绕着一位樵夫与渔者的对话展开,简短甚至看似没有任何意义的对话,却揭示了整个世界的终极奥义,让人对这一深奥的哲学问题恍然大悟。

那么《渔樵问对》究竟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

文章开始是一位砍柴的樵夫路过河边,正巧遇到一位垂钓者在钓鱼,于是乎2人之间便展开了这样一场对话。

樵夫问渔者能否钓到鱼,如果不放鱼饵,又是否能钓到鱼?

这一问题听起来甚是无聊,相信如果是我们在听到这样的提问时,大多人都会说上一句“废话”!如果没有鱼饵,鱼儿怎么上钩呢?

但其实这问题看似无聊,仔细一想却惹人深思,鱼儿因为鱼饵上钩而失去生命,而垂钓者却因为鱼饵而获利,同一个鱼饵,对于鱼与人产生的结果却是大不相同的,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如果是你,在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时,该如何作答?

在邵雍文章中的渔者是这样回答的,他表示在这个世界上,鱼与垂钓者于本质而言并无不同,在垂钓的过程中,2者同样都面临着利害选择。

鱼为了生存才会咬饵,而人也是为了生存才会去钓鱼,另一方面,鱼若是吃饵便有被人吃掉的风险,而人若是钓鱼,也有失足落水的危险。

简而言之,2者之间是存在相同的利害关系的,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在看问题时只局限于表面,没有想得很广泛。

渔者的这番回答让樵夫哑口无言,随后他又提出了,即便是鱼儿上钩了,还是得先用柴火才能将其做熟,不然谁也不能生吃,这又如何做解呢?

渔者回答,这是现象与本质的问题,用柴火将鱼烧熟是事物表现出来的作用,但具体化来说,柴是火的本体,是静态的,而火是柴的作用,是动态的变化的。

并不是只要有了木材,鱼才会被烧熟,而是要经历火这个变化才可以,我们要透过本体去看变化,才能更加了解这个世界。

简而言之,无论是鱼饵与垂钓者或是鱼的关系,还是柴火与火的关系,都不要局限在表面上,将眼光放得长远,更广泛地看问题,才能对世界更加了解。

那么对于世间万物,具体该如何透过本体去看变化呢?

渔者表示,人们在观物的时候,基本上会通过3个境界,即是以目观物、以心观物和以理观物。

前两个境界其实很好理解,一个是用眼睛来辨别,即是根据你所看到的去明辨是非,二是根据你内心的是非标准,对于事物的对与错做衡量。

至于以理观物,是指跳出自己的逻辑圈,不再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做判断,而是用客观的思维来看待一切的事与物,相比前两者,以理观物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大多人是无法以客观思维做判断的。

因为困难,所以那些能跳出主观逻辑圈的少数人,才是更加接近于掌握“道”的圣人,古往今来,那些眼光长远的大哲学家,基本上都是用客观思维,以理观万物的。

既然如此,人能透过本质去看变化,能参透世界的终极,那么求神拜佛究竟有没有效果?樵夫又向渔者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渔者表示“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即是无论福与祸,都是有因果循环的,你做什么事,就会承担相应的后果,这不是鬼神能改变的。

世间万物的果,皆有一定的因果,你做了坏事,累积的恶会致使你终有一天吃到苦果,你做下的善,累积的福报也终有一天会回馈到你的身上。

当然,因果是人力造成的,但也有天命一说,即是坏人也会有好的运气,好人也会有走背运的时候,这个就是概率的问题了。

譬如一位考研者,熬夜奋斗最终考取了高分,但能不能被录取,这个就看运气了,“尽人事听天命”即是如此。

在文章的最后,樵夫又问了渔者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小人的存在,世间存在太多祸乱,那么小人可以被灭绝吗?

相信大多数人在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时,都会给予肯定的答案,没有了小人,世界不就太平了吗?

但是渔者的回答则恰恰是相反的,这个世间不可以没有小人,因为有些必须要做的事情,君子是做不到的。

对于世间而言,小人与君子,就好比白天与黑夜,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小人是不能被灭绝的。

当然,虽说小人的存在是需求,但也需要相应的治理,如果世间的小人超过总人数的一半,那天下必会大乱,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有才华的君主出面治理。

但小人存在的数量危及到世间的秩序,也就不用太过担心。

用渔者的话来说,小人好比毒药,而正人君子则好比良药,一个人生病了需要良药去治疗,但若是遇到了特殊的病状,却需要用毒药来辅助,这就是老话说的“以毒攻毒”。

所以小人的存在并非是没有道理的,也不能将其全部灭绝,只要看懂了这一点,对于世间的终极奥义也就能理解得更深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早已习惯于用心中根深蒂固的固有思维去看待、去判断世间的一切,但用自己固有的逻辑去做判断总是片面的。

这个世间所存在的一切都有相应的规律,万事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我们跳脱出固有观念的束缚,也就能更加清楚的看待这个世界的变化,也就能明白世间终极的奥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泰国政坛大地震!泰国总理刚退位... 据泰国《曼谷邮报》7月1日报道,泰国宪法法院决定受理对总理佩通坦的弹劾申请,并暂停其职务。这一消息瞬...
崤函清廉故事丨姚崇:自筑“藩篱...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博物馆里,收藏有人称“救时宰相”的唐代名相姚崇亲书的“藩篱”碑碣。该碑碣长85厘米,...
原创 蔡... 《十八拍》被千古传诵,为东汉才女蔡文姬所作。在清一色以男权为主导的封建社会,蔡文姬的才情比男儿尤甚。...
原创 项... 韩信就曾经评价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说的真是一针见血。 项羽,一个靠武力值和统帅能力名垂青史的...
原创 夏... 夏朝是否存在,在当今的史学界都是一个富有极大争议的问题,更不用说确定的所谓的夏朝“都城”。 为什么...
原创 首... 青天白日勋章是国民政府非常高的一项荣誉,最早设立于1929年,其颁授对象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有功...
原创 死... 死战不退,赵云单挑吕布谁赢?张飞和关于:二人不在同一层级 赵云和吕布武艺水准相差不大,都是顶级。体格...
“比亚迪深圳”号载6800余辆... 中新社广州7月8日电 (郭军 徐子钰)广东海事局8日发布消息称,超大型汽车滚装船“比亚迪深圳”号近日...
原创 “... 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学校之一,国共相争的高级将领,几乎都是黄埔军校的学生。...
原创 成... 成王败寇,如果安禄山真推翻唐朝,成为开国之君,又是一番佳话 以他的实力赢得实力很小,不是李隆基微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