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一战歼敌55万,斩敌6员大将;毛泽东高兴地说,你立了第一功
创始人
2025-07-08 05:31:55
0

欢迎继续关注粟裕将军的传奇故事。

1947年夏季,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挫败了其重点进攻。中共中央毅然决定,由内线作战转到外线出击,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当局。

解放全中国的时刻终于来临。而在逐鹿中原的战场上,担任主将的其中一名,便是粟裕。

《共和国第一大将》:篇四·华东担主将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解放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

9月上旬,粟裕指挥华野西线兵团发起沙土集战役,挺进豫皖苏地区。人民解放军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犹如三把钢刀插入敌人胸膛,共同绘制着驰骋中原的历史画卷。

国民党军尽管一败再败,但在兵员数量和技术装备上仍然占有相当的优势,。蒋介石调兵遣将于中原战场,与人民解放军纠缠角逐,使中原战局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反复拉锯的僵持状态。

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国历史告诉我们,谁想统一中国,谁就要控制中原。今天中原逐鹿,就看鹿死谁手了。

1948年1月,为了进一步发展战略进攻,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东南野战军,由粟裕率第一兵团渡江南进。

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齐德学:“分兵调动敌人以寻找战机,这是毛泽东用兵的一个突出特点。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经有千里跃进的战略构想,来推动解放战争的发展。第一个千里跃进就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当这个千里跃进完成之后,毛泽东又提出了第二个千里跃进的战略任务,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粟裕将军,率领华东野战军的一部渡江南进,然后迫使国民党军回防江南。”

粟裕率部在河南林颖一带休整,他还不知道中央的决定。根据自己半年来外线作战的实践,粟裕考虑,改变中原战局的关键在于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以忽急忽分的作战方式,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战场形势必将改观。

从1947年12月10日起,粟裕用整整40天时间来反复思考、精心谋划。

1948年1月22日,当他毅然向中央发出这份电报时,使用了“斗胆直陈”的措辞。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复议了粟裕的建议,决定维持原有的决策——渡江南进。

1948年2月下旬,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第一、四、六纵队等部北渡黄河,进入濮阳地区休整。

在这里,粟裕一方面遵照中央的指示,加紧准备渡江南进,一方面反反复复地品读中央军委的电报,反反复复的在地图前观察、测算,进而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粟裕原声录音带·1979年

古时候有这样的(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只照抄照转上面的命令,这样下去非打败仗不可。高级指挥员不仅是熟练于在战役方面进行指挥,而且应该懂得一些战略问题,要研究战略问题,有三个方面,就是敌情、我情、民情。

粟裕向陈毅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同时电告刘伯承、邓小平等人征求意见。

又经过60多个日日夜夜的慎重考虑,1948年4月18日粟裕再次发报向中央军委建议,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打几个大规模歼灭战。他又一次使用了“斗胆直陈”的措辞。

4月21日已经从陕北来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的毛泽东电告陈毅、粟裕,请他们赶到中央来当面听取粟裕的意见。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陈晋:“到了城南庄以后,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毛泽东对粟裕器重。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在党内在延安,他都形成了一种习惯,党内的同志如果到他这儿来,通常情况下他是不出门去迎接的,但是这次粟裕来,他是走出大门迎接的,而且第一句话是什么?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接着说,17年没有见了。记得多清楚啊!17年前是1931年。这说明,粟裕的指挥才能给毛泽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那么,是什么促使毛泽东最终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呢?

粟裕原声录音带·1979年:

我带三个纵队下江南,其直接目的是要调动敌人跟着我们的部队去,而减轻刘邓在大别山的压力,我考虑到固然能够调动一部分敌人,但是敌人的四个主力,战斗力比较强的主力部队调不动,蒋介石不会把它调到江南去跟我们打游击,在中原战场这四个主力军调不动,就不可能减轻敌人对刘邓在大别山的压力,恰恰相反,我们这三个纵队也算是主力之一,我们恰恰在中原战场减弱了三个主力纵队,所以基于这样的理由,我主张不过长江。

中央书记处在听取了粟裕的汇报后,决定把渡江南这件事推迟四到八个月,立足中原先打几仗。

毛泽东诙谐地说,既然留在中原,就要把邱清泉、黄百韬都记在粟裕的名下。

粟裕当场立下了军令状。

5月中旬,朱德总司令亲临华东野战军视察,他号召大家用钓大鱼的战法,寻机歼灭邱清泉的第五军。

第五军,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军长邱清泉,黄埔二期生,30年代留学德国柏林陆军大学,40年代曾任蒋介石的侍从副官。邱清泉性格狂妄,作战指挥风格大胆,别号“邱疯子”。

钓大鱼开始了,第五军果然跟着粟裕的指挥棒频繁调动起来。邱清泉虽疯但并不傻,他的电台侦听到中原战场的天空时时响起华野围歼第五军的电波。

华野主力刚渡过黄河南下,邱清泉马上警觉地撤回鲁西南,蒋介石迅速向鲁西南大量增兵,形成了兵力集中、不易分割的态势。

敌我双方的目光都紧盯着“邱疯子”的第五军,进入了高度临战的状态。

粟裕成竹在胸,甩开敌纵兵集团的纠缠,直突开封,陡然把战场从鲁西南转向豫东。

豫东之战由此展开。

粟裕原声录音带·1979年:

我们三、八纵队靠近开封不远,这个时候打开封,邱清泉必然要来援开封,邱清泉这要来援开封,这也是我们的一、四、六纵可以全部渡过黄河以南,基本上就可以展开了,因为憋在黄河边上,我们是没有展开的,没有展开的兵力,虽强也是弱的。

开封为中原重镇,是国民党的河南省省会。

1948年6月16日晚,华野攻城部队领地向开封推进。17日清晨突然兵临城下,涉水向守城之敌发起猛攻。

粟裕这一招妙棋谁也没有想到,逼得严阵以待的敌军大乱阵脚,蒋介石急得坐着专机在开封上空督战。

华野五个昼夜攻克开封,歼灭守敌三万人。

6月20日夜,当攻占市中心的激战还在进行时,粟裕协同华野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驱车赶到开封前线指挥所。

粟裕原声录音带·1979年:

我到了开封城郊,龙亭没打下来。我就说,龙亭一天两天没打下来有好处。什么好处呢?调动敌人来援。这是个钓鱼的大掉钩子,龙亭打下来他没有救的地方了,无可救了他就来得不那么积极了。

控制着雄厚机动兵力的粟裕,从容地选择新的打击目标。

果然,蒋介石急令邱清泉兵团星夜向开封攻击前进,又令区寿年兵团睢县、杞县迂回开封,企图在开封地区围歼华野主力。

6月26日晨,狂妄的邱清泉占领了已是空城的开封,多疑地区寿年却在睢县、杞县徘徊不前,两个兵团一夜之间拉开了40公里的距离。

粟裕挥师南下迅速斜下切入,活生生地从25万援敌中,卸下了区寿年这一块“肥肉”。

中将司令员区寿年万万没有想到,他率领七个师来围歼并活捉粟裕,仅仅过了六天六夜便全军覆没,自己还被粟裕给活捉了。

更令区寿年没想到的是,粟裕在战场上宴请了他,还请他对自己的指挥进行评价,尤其是哪些地方还有不足。

深受感动的区寿年,拿起指挥棒指着地图说:粟将军艺高胆大,令人钦佩,不过在豫东这块小小的战场上,东有黄百韬,南有胡琏,西有邱清泉,北有刘汝明,加起来仍有25万之重。粟将军听我一句话,赶紧跑吧,越快越好。

的确,面对多路敌人的围攻,华野参战部队已经很难脱身。

但粟裕没有跑。

粟裕用兵,总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1948年7月5日,华野主力转兵向东,对黄百韬兵团突然发起全线攻击。原本志在必得的黄百韬被打得惊慌失措,连连向邱清泉呼救。

粟裕原声录音带·1979年:

我们为什么打黄百韬兵团呢,黄兵团因为是个行军队伍,在运动中间,这个好打,比筑了工事要好打,把黄兵团消灭了一个师,把黄兵团打了一棒头,他头被打昏了,他要考虑一下,把我们底细查清楚同时要报告上级,我们争取到时间了。

国民党的援兵不知道粟裕身后还隐藏着多少杀招,片刻间纷纷驻足观望。

7月6日午夜零点,枪炮声戛然而止,在消灭了黄百韬的一个师之后,粟裕率领部队悄然撤离战场。

豫东战役以歼敌一个兵团,两个整编师,六个旅,共九万人的战绩,再创人民解放军一次战役歼敌人数的新纪录。

逐鹿中原的画卷还在舒展,鹿死谁手的较量正推向高潮。豫东之战还给华野东兵团带来新的战机。

1948年7月13日,华野东兵团在谭震林、许世友指挥下,一举攻克兖州,剑锋直指济南。

粟裕原声录音带·1979年:

睢杞(济南)战役能够顺利地进行,豫东战役是一个关键,因为睢杞战役打了,把黄百韬兵团从兖州调出去了,黄百韬兵团调走了,兖州打下来了,所以从济南到徐州,其间几百公里,这条津浦线上没有敌人,所以我们尽可以放心大胆地打济南。

1948年9月,粟裕指挥华野全军,攻击打援并举,激战八天,攻克济南,全歼守敌十万,生俘中将司令官王耀武。

尽管蒋介石一再严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部北上救援,杜聿明有了区寿年的前车之鉴,迟迟不敢向前推进,眼睁睁地看着华野拿下济南城。

杜聿明不肯上钩,粟裕又如何运筹华野下一步的行动呢?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研究室主任金新果:“粟裕认为,如果我军回师寻战于徐州以西地区的话,即津浦路以西的黄淮平原,我军将处于国民党军徐州和武汉两大集团之间,在战略上将难以取得优势,如果我军兵出徐州以东地区,攻占两淮高邮和宝应,将可迫使国民党军退守津浦路沿线和长江边,并可以开辟渡江南进的通道。9月24日早晨,粟裕就向中央军委呈送了举行淮海战役的第一个良策,第二天毛泽东即复电同意,并明确指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间为目标。”

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攻克郑州,收复开封,东进至津浦铁路,徐州蚌埠段以西地区。

这样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战略上的配合作战,转变为战役上的协同作战。

根据淮海战场的形势,10月31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次日,中央军委即复电同意。

16天后,中央军委又进一步明确,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刘、陈、邓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淮海前线一切事宜。

此时,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首次多于国民党军。

蒋介石为避免重蹈东北战场的覆辙,准备在淮海战场退战备守,向徐州蚌埠间收缩兵力。

11月6日,驻守海州、连云港之敌紧急西撤,向位于新安镇的黄百韬第七兵团靠拢,准备和黄百韬部一起撤往徐州。

苏中、孟良崮、豫东,黄百韬和粟裕都有着激烈的交战,虽有损失但尚能全身而退。

这次,黄百韬兵团明知华野兵团十几个纵队已经从山东南下,退无可退。迟疑了两天后,黄百韬只能硬着头皮西进。

就在这一天,驻守在徐州东北贾汪、台儿庄地区的中共秘密党员、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接受了地下党的指示准备起义。

也同样在这一天,粟裕当机立断,提前两天发起了攻击。

11月7日,黄百韬在部队出动前和同僚流泪夜别,留下惨淡的战场遗言,凄惶地走向人生的末路。

11月7日,粟裕在淮海战役发起后,即与张震夜谈,预测战场形势,连夜起草《对敌可能采取方针估计与对策》的电报,再次毅然向中央提出发展南线决战的方略。

当冬日的朝阳冉冉升起时,张震和粟裕在给中央的电文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这份著名的电报中,粟裕同志分析的一个中心问题,究竟是把敌人主力留在江北逐次歼灭,还是把敌人的主力赶到江南去留待以后歼灭?到底哪样对我们更有利。

粟裕同志经过了深思熟虑,亲自起草了电文,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就是歼敌主力于徐州周围地区。

毛泽东同志接到了粟裕同志的电文之后,第二天深夜就回电表示同意。这样就使人们常说的小淮海战役演变成了战略决战的淮海战役。

华野主力从何基沣、张克侠起义部队的防区顺利南下,直插陇海线,攻占大许家、曹八集,切断了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将其围困与碾庄地区。

战斗从11月11日开始,空前激烈。

黄百韬兵团全部美式武器装备,训练有素、困兽犹斗,每一个阵地的攻占都经过了反复的争夺。敌人的阵地上每隔四五米就有一挺重机枪,没有人能冲过那片死亡的弹雨。

在粟裕的作战地图上,有些村庄上午插上红旗,下午又换上蓝旗,晚上再插上红旗。

此时,赶来救援的邱清泉第二兵团,已到达距碾庄40公里的大许家。

华野的阻击部队一寸一寸地抗击着国民党军在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拼死进攻,每一分每一秒的置换,都以华野阻击部队官兵的生命为代价。

11月14日,粟裕决定由谭震林、王建安统一指挥六个主攻纵队,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

原本炮声隆隆的战场突然沉寂,随着沙沙的挖土声,宛如蜘蛛网般的壕沟从四面八方从碾庄延伸,敌军龟缩在日益缩小的包围圈内,惶惶不可终日。

11月19日晚10时,总攻开始了。

30分钟内华野炮兵三万多发炮弹,倾泄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碾庄阵地,黄百韬绝望地命令炮兵,用所有的炮弹还击,进行最后的顽抗。

华野攻击部队在碾庄两道围墙的开阔地带上,与守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攻入碾庄展开了巷战。

黄百韬在突围时被华野部队击毙。

华野全歼黄百韬兵团的五个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全胜。

1948年11月22日黄昏,黄百韬兵团十二万人马全军覆没,但粟裕没有丝毫的轻松。

此刻,国民党军又一个十二万人马的精锐之师黄维兵团,以强大的火炮、坦克的轮换冲击,突破了淮北浍河。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军就在黄维军中。

驻守徐州及周边地区的杜聿明30万大军,包括“邱疯子”的第五军动向不明。

刘汝明、李延年的两个在蚌埠一线伺机北上,与黄维对华野形成了夹击之势。

本来已经紧张万分的淮海战局,又增加了瞬息万变的不测因素。

11月24日,中央军委下令,集中中原野战军全部及华野一部,歼灭黄维兵团。淮海战役由此进入了第二阶段。

华野虽不承担主攻任务,但是粟裕还是整日整夜地看着地图,不敢放松。

粟裕原声录音带·1979年: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我很紧张,刘邓把黄维包围起来了,而且杜聿明三十几万人向南突。就怕两个部队靠拢,靠拢了那么大一坨,根本吃不下。

华野三面应敌,派出参谋长陈士矩先后率五个纵队,投入围歼黄维兵团。粟裕手握8个主力纵队严密注意着杜聿明集团的一举一动。

11月30日晚,杜聿明率邱清泉等三个兵团秘密撤离徐州,向西南方向逃窜。

明察秋毫的粟裕下令,华野主力跟踪追击,把杜聿明的30万人马团团包围在河南省永城县陈官庄地区。

12月1日,华野指挥部和总前委之间的直线电话架通了,粟裕兴奋地拿起电话,向总前委汇报追击杜聿明集团的情况。

《粟裕传》编写组组长朱楹:“陈毅同志一听说是粟裕,说,别说,你先听我讲。粟裕说,那好你说。陈毅就说,你们把黄百韬包围起来以后,你们用的是什么战法?粟裕同志说,我们把他包围起来以后用的是阵地攻坚战啊,就是叫做进迫作业,就是头一天晚上把战壕挖到敌人的阵地前沿,然后在拂晓的时候发起冲击,一个一个地把他吃掉,这个碉堡一个一个把他吃掉。然后陈毅就拿着电话,你们来听听你们来听听,这个粟裕同志他们打黄百韬是怎么打的。”

12月10日,粟裕从华野再抽调3个纵队和炮兵一部参加对黄维兵团的作战。

1948年12月15日,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胜利结束,被刘伯承总结为“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淮海战役,至此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

40多天以来一直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的粟裕,终于可以稍事憩息了。

时任华野司令部作战参谋张剑:“粟裕这时候脸上就绽开笑容,他就告诉我,张参谋,你让通讯员看着电话,咱们到外边看看雪景赏赏雪景。我陪他到外面,下着大雪,鹅毛大雪,在雪地上当时空气很新鲜,一种心旷神怡的这种感觉。”

淮海战役进入围歼杜聿明集团的第三阶段,华野发起了强大的政治攻势。

粟裕命令钟期光指挥了瓦解敌军的攻心战斗。

阵地广播、发射传单、送饭送菜,被困之敌处于四面楚歌、饥寒交迫之中,军心大乱、纷纷来降。

粟裕原声录音带·1982年:

这个陈官庄,敌人有30多万,这个30多万给我们已经消灭了大概有十几万,这十几万人都是我们喊话瓦解的。他们已经饿坏了,空中投大米投粮食,这些东西都投不到他们那里,大部分投到了我们阵地里面。

归降的国民党官兵,成功改造后大量的士兵补充进解放军部队,连军装都来不及换发。

军事科学研究员刘旭:“粟裕就下令造了十万顶帽子,好分辨敌我,一看就知道,这是我们的解放战士而不是敌人。这个是后来包括西方媒体评论,都说,淮海战役实际上是共军领导的,按原话就说不是共产党,是共军领导的国军打国军。这个是事实,一点都不假。”

1949年1月6日,华野以摧枯拉朽、风卷残云之势发起总攻,经过四昼夜激战,彻底歼灭了杜聿明集团20万人,生俘杜聿明。

在粟裕布下的包围圈中,挣扎了30多天的邱清泉,这个曾经目空一切的“邱疯子”终于真的疯了,他不断的喊叫:“共产党来了!共产党来了!”死于乱枪之中。

淮海战役胜利以后,华东野战军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陈毅司令员兼政委不在期间,仍由粟裕担任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职务。

在历时43天的宁沪杭战役中,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乘胜占领南京,把红旗插上了总统府。

粟裕指挥部队勇猛追击,将国民党军十万逃敌围歼于杭州外围,设计将敌军主力诱出上海市区加以歼灭,使得这个国际大都市完整的回到人民的怀抱。

1949年7月6日,上海举行了阅兵仪式和群众大游行,粟裕庄严地向着英雄的军队,致以战友的敬礼。

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大获全胜,共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剿总司令部,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基本上歼灭了蒋介石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

淮海战役结束后的第11天,损兵折将的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内讧中写下“冬天饮寒水,雪夜过断桥”十个大字后,以因故不能视事,宣告引退。

毛泽东高兴地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从1927年参加革命,到带领百万雄师过大江,22年艰难曲折的革命征程,有多少烈士头悬国门,有多少战友血洒战场。

粟裕威严而深情的军礼,透过厚重的雨帘向着大江,向着大洋。

东方一缕骄阳正欢笑着蓬勃而出,他看到了,新中国已近在眼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曝阿森纳总监已飞往葡萄牙谈判 ... 北京时间7月8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称,阿森纳体育总监贝尔塔已经前往葡萄牙与葡体就哲凯赖什转会事宜展...
原创 1... 1921年7月23日到8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共产党代表在上海法租界和浙江嘉兴南湖上召开了中国共...
原创 宋... 这里是青辉说史,虽然我们并非专业历史研究者,但我们都是忠实的历史爱好者,愿意与同路之人一同畅谈历史。...
原创 父... 人生没有永远的幸运,也没有永恒的不幸,走运背后往往会隐藏着祸患,而人生跌至低谷或许也是奋起的开端,祸...
原创 非... 裹脚的习俗是封建时期男尊女卑的突出表现,是维护纲纪伦常的重要手段。就连我们的大文人,苏东坡,都觉得裹...
原创 古...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当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些不长眼的大臣把皇上给惹生气了,皇上吹胡子瞪眼的,把他给我打入...
原创 唐... 唐僖宗靖陵,唐朝第十八座帝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阳裕镇南陵村,是“关中十八陵”最末一陵(唐昭宗和...
原创 不...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夏日绝句》,其中有一句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说起这位楚...
原创 赵... 大家好,这里是古今中外言历史,以后小编会每天为大家讲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右上方关注一下。今天小编要...
起义的三位开国上将,后来,谁的... 在解放战争时期,有很多国军高级将领,在我党地下同志的争取下,最终,走上了起义道路。其中,职位较高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