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有很多国军高级将领,在我党地下同志的争取下,最终,走上了起义道路。其中,职位较高级别较高的有傅作义,他在起义前是华北剿匪总司令,巅峰时期,手底下有50万大军,人称北平王。
程潜的级别也很高,他曾是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是属于元老级别的国军将领。
湘军大佬唐生智,是国军一级上将,这个军衔,就相当于是我国的元帅。在解放战争时期,也走上了起义道路。
虽然,傅作义,程潜,还有唐生智在解放战争时期,脱离蒋介石军事集团,走上了起义道路。但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并没有被授予军衔,而是投入其他工作岗位。
傅作义主管水利业。唐生智在湖南地方任职,程潜的任职很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从他的任职情况来看,程潜应该是国军起义将领中,任职较高的一位。
除此之外,在1955年,还有三位起义将领,是获得了共和国的上将军衔。
要知道,其他54位开国上将,都是很早就投身革命,在经过战火的千锤百炼,见证了革命的胜利,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在解放战争时期选择起义,最终,成为共和国开国上将的三位将军,肯定也有着特殊的贡献。
第一位是陈明仁,他是黄埔系的高级将领,蒋介石的爱将,同时还是一位悍将。在解放战争时期,陈明仁与程潜共同走上了起义道路。
第二位是陶峙岳,他在起义前是新疆警备司令,是国家集团镇守西北地区的军事主官。在王震将军的第一兵团挺进新疆时,陶峙岳审时度势,与包尔汉共同通电起义。
第三位是董其武,他是傅作义的得力干将,独当一面,镇守一方的国军高级将领。 在傅作义选择起义后,董其武在昔日老领导的劝说下,也走上了起义道路,他的起义使得绥远和平解放。
选择起义的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三位将军,在加入人民军队后,并没有在其他岗位任职,而是继续在部队中带兵,都是任职兵团司令员。
陈明仁在新中国成立后,率领第21兵团,进入广西参加剿匪工作。陶峙岳领导的第22兵团,投入新疆的建设事业。董其武的第23兵团,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后勤部队入朝参战,主要是负责机场与道路的维修。
三位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加上他们又是兵团司令员,所以在1955年,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三位将军,获得了共和国的上将军衔。
那么,起义的三位开国上将,后来,谁的任职最高呢?
陈明仁在新中国成立后,任职第55军军长,投入华南地区的防御工作,率领部队镇守广东湛江。
在1982年,90岁高龄的陶峙岳将军正式入党,成为我党史上,入党年龄最大的一位党员。一年后,陶峙岳任第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
董其武将军是在1980年入党的,之后相继担任的职位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三位起义上将的任职情况来看,董其武与陶峙岳的行政级别都达到了副国级,同时也是任职较高的两位起义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