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粟裕退居“二线”后,为何向长子粟戎生发火:你们这么打仗可不行
创始人
2025-07-07 21:05:31
0

粟裕在晚年时曾对他的孩子们说:“未来战争我看不到了,一旦打起来,就要靠你们年轻一代了。”又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两句话不仅代表着一代战神粟裕对儿子的期待,这同样也是我国优秀军事家一辈一辈的薪火相传。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粟裕还曾因为一件事向他的长子粟戎生发了火,对儿子制定的战术颇为生气。究竟因为什么让粟裕这么生气?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粟裕和儿子粟戎生的故事。

粟裕和粟戎生:一对儿军事父子

1941年,当时正在江南抗战的新四军首长粟裕和新四军秘书处的速记员楚青在司令部结为终身伴侣。第二年,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粟裕和楚青的长子粟戎生降生在江苏扬州,由于那时的粟裕正率领着新四军第一师进行艰难的反“扫荡”和反“清乡”斗争,年幼的粟戎生不能跟着父亲的大部队走,只能养在外公詹克明家中,粟裕委托岳父岳母帮忙照料。詹克明赞叹女婿粟裕的戎马生涯,欣然同意,又因为小外孙生在战火中,外公就给他起名为:“戎生”。粟裕夫妇得知后,也非常满意。

粟裕和夫人楚青

过了两年,部队办了一个保育院,部队行军到哪里,保育院就跟到哪里,粟戎生就是在这里长大的。在保育院里,粟戎生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首长家的孩子就享受着特殊照顾,粟裕对儿子的教育十分严厉,当时粟裕为了培养粟戎生的性格,磨练他的意志力,告诫他:“吃饭不可挑食,夜行军不可啼哭,饥寒时也不可叫喊。”

为了让儿子从小就有当兵报效国家的梦想,在粟戎生5岁时,粟裕就送他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把从国民党士官手上缴获的手枪。这份礼物表达了粟裕将军对儿子的期望,让年幼的粟戎生,有了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对部队中的生活充满了向往。等到解放战争胜利了以后,由于工作需要,粟裕前往北京任职,粟戎生便跟着父母和弟弟一同前往北京,在著名的八一小学读书。一上学,父亲就让粟戎生在学校住宿,自己照顾自己,过朴素艰苦的生活,粟戎生对于父亲的安排也没有抱怨,反而迎难而上,成为班上同学争相学习的标兵。

后来粟戎生上了中学,开始接受射击、格斗等军事训练,每个周末和节假日粟戎生总是回到家里,和父亲聊聊以前带兵打仗的故事,在不忙的时候,粟裕将军都会亲自带着粟戎生和粟寒生兄弟俩到靶场去练练枪法,顺便也给他各方面的指点。粟裕的枪法神准,也常常和两个儿子比赛。在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下,粟戎生也一直渴望着走上战场,为国家建功立业。高中毕业以后,粟戎生梦想成真,考入了哈军工的大门,穿上了朝思暮想的戎装,光荣成为导弹工程系第九期的学员。这位个头不高,身体不壮,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的北京小伙,当起兵来特别投入,军训中从不偷懒,吃苦最多,给同期的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起粟戎生,大家都说:“他好像就是为了当兵而生的,他的力气永远也使不完”。

粟戎生将军

粟戎生在哈军工上学期间,粟裕经常在北京写信,信中对儿子嘘寒问暖的同时也告诫儿子,现代化的战争可跟过去的小米加步枪不一样了,需要现代的科学技术,应该下定决心掌握基本硬本领。粟戎生也牢记父亲的教诲,在大学里用功学习。一晃儿,粟戎生的大学时光就过去了,粟戎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毕业后的他并没有进大机关,也并没回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工作,而是到了云南抗美援越前线的一个导弹分队,在基层前线中历练自我。在云南,粟戎生时常想起父亲的教导:“在部队当兵最好是从战士做起,取得逐级经验,半路出家基础总是不扎实的”。在云南边防部队里,艰苦的工作环境对于粟戎生来说就是小打小闹,最让他头疼的还是无法独立完成专业工作,虽然粟戎生是哈军工毕业的,但他在学校学习的毕竟只是理论知识,对各种导弹的操作还是赶不上前线老兵。得知差距的粟戎生工作更加卖力了,经常用下班时间找老兵师傅一起探讨,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粟戎生在前线观察

前线的生活是充满紧张感的,敌情多时,每天都会响起好几次战斗警报,警报一响全体都得到齐,谁也不能远离阵地。从战士到排长,粟戎生一干就是四五年,也成为了部队的一名熟悉各种操作的优秀老兵。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粟戎生慢慢也走上了军队领导的岗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粟裕对粟戎生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粟戎生还是连排长时,粟裕时常提醒儿子要爱战士,切记不要摆领导架子。当粟戎生成为了团级干部,粟裕又和儿子探讨起来如何布置战术。众所周知,粟裕打仗就爱看地图,往往在做出重大决定之前都要把地图研究个十几遍。淮海战场时期,粟裕就发现黄维兵团行军路上正好黄泛区,断定黄维走不快。果然不出意料,黄维兵团的汽车轱辘都陷在泥里了,美式装备根本用不上,不如老百姓的小推车快,粟裕兵贵神速,将黄维兵团数万精锐一举全歼。

三野的指挥官:陈毅和粟裕

用粟裕将军的一句话就是,看地图和看地形是军事指挥员的必修课。粟戎生在回忆里也提到了父亲的办公室里挂满了各种地图,门后还有台湾的详细地图,平日里父子两人谈心时,还让他也多看地图,甚至有几回还对儿子进行“考试”,随机问他几个地方在哪、临近有什么重要的地理位置,倘若粟戎生回答不上来,父亲便会生气,唠叨的批评他两句。粟裕不光喜欢看图,也爱进行实地考察,一次,粟裕和粟戎生去一个战略要地,两人登上高处,从进攻者和防守者的角度观察,地图在脑子里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粟戎生这才明白父亲所讲的道理。再往后,凡是粟戎生从部队休假回家,都会跟退休的老父亲探讨战争问题,粟戎生也开玩笑地跟大家说:“我们是一对儿军事父子”。

粟裕:“你们这么打仗可不行”

粟裕退居二线后,也一直心系部队的发展,当时我军正在面临机械化改革,部队作战方式也变成了海陆空三军机动化联合。在一次针对如何进行坦克作战的问题讨论会上,粟裕和粟戎生进行探讨,这时,在屋内的一幅公开发行的宣传画引起了粟裕的注意,在这幅宣传画里,五六个战士拿着爆破器材冲向一辆行驶中的坦克。粟裕端详着这幅画,很是生气,严厉的对粟戎生说道:“你们这么打仗可不行,打坦克怎么能几个人抱着炸药包就这样往里冲,这得付出多大代价?这又怎么可能炸毁敌人的坦克?全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点下面了。”

粟戎生赶紧向父亲解释,这只是宣传画,是为了渲染我军战士英勇气质的,真正作战是不可能这样布置的。粟裕听了更激动了:“宣传怎么可以脱离实际?这给战士们留下了第一印象就是挺胸昂扬地抱着炸药包往里冲,这根本就打不了集群坦克”。粟裕告诉粟戎生,在现代战争里打坦克一是要有现代武器,武器好了更要讲究战术运用,绝不能盲目自信轻视敌人。

粟戎生和父亲粟裕

父子的沟通往往带给粟戎生很大启发,青年时代的粟戎生更加注意学习未来反侵略战争中的一些规律性东西,在往后带领部队训练和作战的日子中,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还获得了国家专利技术十多项。粟戎生也成为一名既能指挥作战,又能组织科研力量搞研究的人才。

开会时的粟戎生将军

晚年的粟裕在《粟裕战争回忆录》和一些军事文集里,也常常邀请儿子前来一起探讨,让他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些文章都是粟裕将军对自己戎马一生的经验总结,是经过几十年回顾和思考,屡次删减的精华提炼。粟戎生在参与帮助父亲整理回忆录时,也深深地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可谓是受益匪浅。可以说,除去他的刻苦提升专业能力外,父亲对他的帮助也是十分重要的。

粟裕留给儿子的叮嘱

1984年,粟裕的病情渐渐恶化,因为多年奔波于战争上,粟裕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这让粟裕饱受伤痛折磨。早在1950年刚建国的时候,粟裕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粟裕患上了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在青岛治疗后未见好转,获得毛主席批准,前往苏联养病。后期的粟裕虽然渐渐康复,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粟裕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问题。1975年10月以后,粟裕的心脏病、胸膜炎、肺炎等疾病多次发作,时常住进医院。1月底,粟裕将军病危,医院通知了粟戎生和母亲楚青,得知消息的粟戎生连忙从部队赶回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楚青看到孩子们都来了,强忍悲痛告诉粟裕,孩子们都来了。病床上的粟裕将军缓慢地睁开眼睛,看着站在旁边的家人并没有说一句话,但此刻他的眼神在他的孩子身上停留了许久。

粟裕将军

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粟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按照粟裕嘱托过的,粟裕家人们并没有举办任何仪式,待到遗体火化后,负责火化的老师傅和粟戎生仔细地筛查骨灰,竟然在粟裕的颅骨骨灰中发现了三块弹片,或许这就是粟裕多年头痛的根源,算起来,这三枚弹片已经在粟裕头骨里54年了。随后,粟戎生按照粟裕将军的遗愿,将粟裕的骨灰撒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同他牺牲的战友们一起。

粟裕将军颅骨内的弹片

晚年的粟戎生在谈话中每次提及到父亲都感慨万千,多亏了父亲粟裕的良苦用心,此刻的他才能为军队,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事情。#深度好文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神龙政变复国后的第三位皇帝。与前两位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相比。他颇具政治手腕以及...
原创 韩... 近日,韩国首尔宗庙附近考古发现了一堆距今500多年的牛骨,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牛骨头数量之多,保存之...
原创 岳...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出现过无数强大的军队。即使你列出了中国古代精锐部队的名单,你也很难说服大众谁是你...
原创 1... 1976年8月18日,毛主席收到了一份文件,这也是他生前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当毛主席颤抖地接过秘书递...
原创 唐... 唐朝狼烟四起,战火无情,生灵涂炭。在这乱世之中,却闯出一个不平凡的人物——王建。年少时,他是一个放荡...
原创 宋... 文 / 子玉 赵匡胤的成功首先是吃了时代的红利,在周世宗的努力下,地方藩镇已经不是朝廷禁军的对手,赵...
原创 北... 引言 北宋时期,经筵引领了经学发展方向,而闻喜宴则丰富了宋诗的意义——首先,我们先从经筵说起,北宋经...
原创 揭... 如果让你说出一个中国最伟大的朝代,恐怕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是唐朝,因为唐朝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好了。 不仅...
原创 山... 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明朝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其中这个天子守国门,其实是个意外的结...
原创 勃... 赫鲁晓夫曾说:勃列日涅夫是个没有主意的人,他太软弱,太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让人牵着鼻子走! 刘少奇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