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支持毛主席,他们是什么结局?
创始人
2025-07-07 21:05:28
0

长征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创举,红军靠着顽强的意志,在敌人多重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终绝处逢生。

此行堪称九死一生,殊为不易,但其实比较起来出征的主力还算幸运,因为留下来继续战斗的更是“地狱模式”。

在得不到外援且被四面包围的环境下,留守部队伤亡惨重,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在面临威胁时就选择叛变投敌,将枪口对准昔日的同志。

当时连陈毅陈老总都写下过著名的《梅岭三章》、曾有过牺牲的觉悟,可见其中之艰辛。那么留下来的其他高级干部,结局是如何呢?

瞿秋白是留守苏区的干部中,曾任职务最高的,他在1922年入党,1927年的五大批评右倾主义错误,同年的“八七会议”被共产国际指定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由此,瞿秋白成了中共第二任最高领导人。

但是,“八七会议”不久,他前往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会后就留守苏联,国内实际的领导人是李立三。偏偏李立三比较激进,接连筹划多个城市的罢工暴动,因太过激进导致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在这样的背景下,瞿秋白才被派回国纠正李立三的左倾错误,但他比较仁慈,只让李立三做了检讨,没有处理相关干部,因而被共产国际认为是两面派,职务遭到撤销。

短短的一年多,瞿秋白反对右倾也反对左倾,但他缺乏一些手腕,最终导致自己遭到指责。或许,做学问要更适合他。

1933年底,瞿秋白接到命令前往中央苏区,身患严重肺结核的他1934年1月才抵达。同月15日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他还被排除在政治局常委之外,心里的苦闷可想而知。

在苏区的这段时间,瞿秋白倒是跟同样“靠边站”的毛主席来往比较多,说起来他跟毛主席很早就有了联系。

1927年毛主席撰写《湖南运动考察报告》,一经发表就在国内造成轰动。但机关报《向导》只刊发了一部分,就不再进行这方面的报道。瞿秋白读完后却有不同看法,他找到《向导》负责人说:这样的文章都不敢登,还革什么命。

然而负责人还是没发,瞿秋白一气之下为毛主席的文章出单行版还亲自序言,他写道:中国的革命者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的这本书,和读澎湃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一样。

毛主席一直对瞿秋白敬佩有加,在苏区生活时虽然两人都没什么实权,但仍保持着对革命的热情,始终相信会迎来胜利的那一天。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国民党数十万大军步步逼近,苏区范围不断被压缩,继续留下来只会被消耗殆尽,因此只能被迫离开根据地。

总部机关与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及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共8.6万多人集结出发,名单上并没有瞿秋白。瞿秋白得知后请求随主力行军,可也遭到拒绝。

分别的那天,毛主席拉着瞿秋白的手说:“瞿老师,您身体不好,我们走后,你可要多加保重啊!您是我的老领导,又是我的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钟情和厚爱”。

可惜,他们没能等到重逢的那一天。由于反动派的疯狂进攻,1935年2月,瞿秋白、张亮、周月林、何叔衡、邓子恢五人秘密离开苏区,准备前往上海工作就医。

然而半路遇上敌人,何叔衡牺牲,瞿秋白、张亮、周月林被俘,仅邓子恢成功逃脱。

国军36师师长宋希濂一看抓获了中共高级领导人瞿秋白,立马兴奋地给蒋介石发电报告。老蒋也很重视,派出多批人员前来劝降。

不过,无论是威逼利诱还是严刑拷打,瞿秋白都没有屈服,国民党恼羞成怒,于1935年6月18日将他杀害。临刑前,瞿秋白高唱《国际歌》和《红军歌》,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斗争到底的精神!

瞿秋白的经历,是苏区艰难生活的缩影,其他还有毛泽覃、贺昌、古柏、赵宝成、阮啸仙、刘伯坚等多名干部牺牲。

他们其实有个相同点,即基本是支持毛主席、反对博古军事路线的人,瞿秋白的经历有述及,与主席关系很好;跟瞿秋白一起突围的何叔衡,是毛主席的同学;毛泽覃是毛主席的弟弟;贺昌反对“左倾”;古柏是毛主席的秘书......

这些精英都特别有能力,都特别可惜。或许有人会疑惑,既然如此,为什么毛主席不保护他们呢?这主要在于,当时主席自身的处境都不妙,差点被留了下来。

老革命伍修权回忆过:“左”倾领导者甚至打算连毛泽东同志也不带走,当时已将他排斥出核心,被弄到于都搞调研。后來,因为他是中华苏维埃主席,在军队中享有很高威望,才被允许一起长征。

当然,也并非所有干部都牺牲了,项英和陈毅就坚持挺过了三年游击战争。项英是“左”倾路线上的,但留守部队加伤员共有4万多人,博古还是要让一个信任的人来指挥,于是项英就被留了下来。

时任江西军区司令员的陈毅因为腿部有伤,加上项英并不擅长军事,也就被留下来配合。主力走后,项英还是准备搞正面防御作战,他认为国军主力已经随着红军主力而去,苏区不会有太大的军事压力,打正面仗更能牵制敌人。

结果,几仗打下来,为数不多的留守红军又伤亡数千,仅剩24师的建制还较为完整。现实是最好的老师,项英终于改变思路,在陈老总等人的建议下24师化整为零,兵分九路突围。

此时国军已做好准备,项、陈率领的这一路只有300多人成功冲出去,可敌人还没打算放过,依然组织了4万多人搜山。

项英和陈老总只能率领这支小队不断转移,利用地形与敌人周旋。最危险时,敌我双方的距离不到200米,一个不注意就得被发现。陈老总后来就感慨过:“那时候我们活的和野兽差不多”。

他写下的“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堪称诗中佳作,如今有网友就笑称,陈老总的作诗水平跟敌人的距离成反比,这《梅岭三章》,几乎是敌人要摸到他身边了。

好在最终他们幸运地跳出了包围圈,然后在南方各省不断发展根据地,一直到国共再次合作。

留守的部队加上伤员共有4万多人,最后活下来且一直未脱离队伍的仅300多人,这直观的数字,更让人心痛。长征主力最后达到陕北的人员还有个近百分之十,这留守部队存活下来的却不到百分之一,多少优秀的同志就这样牺牲了,哎。

为革命付出过的人,都是英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神龙政变复国后的第三位皇帝。与前两位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相比。他颇具政治手腕以及...
原创 韩... 近日,韩国首尔宗庙附近考古发现了一堆距今500多年的牛骨,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牛骨头数量之多,保存之...
原创 岳...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出现过无数强大的军队。即使你列出了中国古代精锐部队的名单,你也很难说服大众谁是你...
原创 1... 1976年8月18日,毛主席收到了一份文件,这也是他生前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当毛主席颤抖地接过秘书递...
原创 唐... 唐朝狼烟四起,战火无情,生灵涂炭。在这乱世之中,却闯出一个不平凡的人物——王建。年少时,他是一个放荡...
原创 宋... 文 / 子玉 赵匡胤的成功首先是吃了时代的红利,在周世宗的努力下,地方藩镇已经不是朝廷禁军的对手,赵...
原创 北... 引言 北宋时期,经筵引领了经学发展方向,而闻喜宴则丰富了宋诗的意义——首先,我们先从经筵说起,北宋经...
原创 揭... 如果让你说出一个中国最伟大的朝代,恐怕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是唐朝,因为唐朝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好了。 不仅...
原创 山... 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明朝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其中这个天子守国门,其实是个意外的结...
原创 勃... 赫鲁晓夫曾说:勃列日涅夫是个没有主意的人,他太软弱,太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让人牵着鼻子走! 刘少奇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