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秀才为何死命考举人?因为举人有一项特权,是个男人都想要!
创始人
2025-07-07 21:33:03
0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上升通道极其有限,一般分文武两条道,武就是从军,通过屡立战功向上升迁,这条道的风险很大,脑袋别再裤腰带上,随时可能丢了性命,相对而言走文道就要稳妥的多,而且碰上和平年代,从军这条道更加行不通。文道就是通过科举,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一路考上去。通过科举改变命运,虽说没有性命之忧,但竞争却太激烈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十年寒窗苦读很可能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

当然,封建王朝对读书人还是厚道的,学子们考科举,不一定非得到进士那一步才算改变命运,对于一般的穷书生而言,能考上举人,差不多就能翻身了。注意是举人,不是秀才。咱们回忆一下平生所看过的古代文艺作品,几乎只有穷秀才,没见过穷举人吧。的确,古代秀才只能算是大学毕业,而举人则不同,用现代的话讲,举人就算是找到正式工作了,而且还是那种事少钱多离家近的铁饭碗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秀才们拼了命考举人的原因,而考上举人后,再往后就需要理想信念的支撑了,因为到了举人这一层面,就解决了生存之忧,而且还能过生很富足的生活。秀才和举人都是读书人,为何差别这么多呢?其实问题出在科举制度上面,大部分封建王朝赋予了举人一项特权,正是这项特权让举人的地位远高于秀才。举人的这项特权便是免税权,大伙别小看这项特权,它能给举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

这是举人特权衍生出的经济利益,对于本身有巨额田产的学子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但对于原来就是穷秀才的举人而言,这个诱惑就太大了。学子读书本来就不能养家,考功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子如何维持生计,其实是一个大难题。再者古代家庭,男人是顶梁柱,一个家庭全由男人支撑,若是家里揭不开锅,男人脸上也没面子。不过一旦拥有举人的免税权,便能坐在家里收钱,这样的特权哪个男人能拒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晚...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入夏以来,断断续续总能在朋友...
原创 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授予了1614名开国将帅,这些将帅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了赫赫功勋,因此在新中国...
原创 端... 引言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诞生了无数的珍贵文物。 惜近代以来,海量文物惨遭劫掠,流失海外,数量或达超一...
原创 尉... 熟悉唐朝历史的读者,都应该知道尉迟恭(字敬德),他是唐朝的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世还...
原创 国... 前言: 解放战争的最后一步,我党攻势凶猛,国民党被迫从大陆逃到台湾,兵力大多已经溃败。 这些逃亡的国...
原创 志... 对于中国而言,抗美援朝一仗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打出了后续数十年的和平发展。 可对于朝鲜来说,这...
原创 5... 众所周知,开国上将共有57人,但是这57人并不都是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其中的王建安将军是在...
原创 孙... 1897年,孙中山先生就与日本友人谈论过推翻清政府后的定都问题,当时考虑的是“一都四京”,他认为中国...
原创 北... 在大家的眼中,宋朝的对外作战是一塌糊涂,被网友戏称为弱宋,契丹人来了打不过契丹,金人来了打不过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