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魏少梁之战,秦国战死了国君,魏国被俘了丞相,双方的面子和里子都损失很大。魏国作为当世第一强国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以庞涓为代表的鹰牌乘势而上,左右了魏惠王的判断。
魏惠王当机立断,采纳庞涓的提议,在逢泽会盟各路诸侯,目标就一个——群殴秦国!
环顾漫长的历史,这是一场不起眼的会议,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对战国七雄中唯一没有到场的秦国产生什么影响。但是,这却又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会议,因为从与会各国的表现看,之后百年的战国大势,基本就在其中。
1.首先说东道国,魏国!
当世公认第一强国,政治上一呼百应,打个招呼没有谁敢不来;军事上说打谁打谁,魏武卒睥睨天下,无人敢与之争锋;经济GDP冠绝群雄,大梁更是天下经济中心。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仿佛九十年代的美国,基本唯我独尊!
但是,从会议的结局看,叫好不叫座。会议开得圆满,但是战略目的却没有实现,尤其是对劲敌秦国没有痛打落水狗。从事后的结局看,恰恰就是秦国把魏国从王座上掀翻——商鞅收复函谷关以及河西战略要冲,魏国从此一蹶不振,乃至最后被灭。
大意了,轻敌了,衰落了——这就是魏国此后一百年的基本走势。
2.第二是率先到场的韩国!
时任当家人韩昭侯。战国时代著名的节用之君,惕厉自省,处处简朴,全然不怕列国哂笑,参会用最普通的战马,战车也只是铁皮包裹,比当时一普通士子还要寒酸。
映衬了韩国的国力,战国第一弱:国土最小、经济一般、军事一般,关键地理位置也最差,国土支离破碎且被诸强分割包围。基本没有大的前途。
但是这样的韩国谁也不敢小视,因为它拥有战国第一大铁山,宜阳铁山。资源大国,谁也打不过,谁也不敢惹!
当然,这种独特优势在被秦武烈王夺了铁山之后就嘎然而止了。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靠资源不长久。
韩国走势——铜豌豆、铜豌豆、烂菜豆。
3.第二个到场的燕国!
老牌诸侯国——魏、楚、齐、赵、燕、韩、秦,其中唯有燕国是周武王灭商后直接分封的“公”字号老诸侯国,国姓“姬”。是的,就是“姬发”的姬,这个姓氏就可以让许多人跪了。第一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奭,一脉延续六百余年竟未失政,够牛吧!
此外呢?可惜,此外就没有什么之外了。一方诸侯六百余年,静悄悄无所作为,国力长期稳居倒数一二名!除了燕昭王一代崛起后又突然衰落外,其它就只剩荆轲刺秦这类传说故事提神了。
燕国走势——老牌诸侯、回光返照的诸侯、奄奄一息的诸侯。
4.来去匆匆的赵国!
逢泽大道上烟尘大起马蹄如雷。探马飞报:赵国君主赵侯率领两千精兵赴盟!
赵国是七大国的后起之秀,脱身于晋国且大有晋人雄风,北接匈奴、南邻魏国、西接秦国、东望燕、齐,标准的四战之地,但却全无惧意。一支二十万铁甲骑士让任何对手不敢小视。
而且,这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前的情况。赵武灵王之后,赵国国力井喷,尤其军事实力迅猛增长,足以跟强秦匹敌。若非长平之战惨败,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赵国走势——后起之秀、六国之首、匆匆而去!
5.趋近巅峰的齐国!
当家人田因齐。年龄不到三十岁,即位刚刚两年,却已经是令天下刮目相看的英主。在两年的时间里,田因齐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招贤用能、兴办学宫,齐国一片生机勃勃;又南却强楚,西退燕赵,宣布称王,使齐国陡然间声威大振。
如果说这时魏国国力睥睨天下,那么齐国就是它唯一不敢轻视的国家!魏国上将军更是在几年之后惨败于齐国孙膑,一个桂陵之战、一个围魏救赵,让魏国颜面扫地。这都是齐国的杰作。
当然,齐国最大的“杰作”是出了一个齐湣王——史上罕有的败家子,这货败尽家当让齐国这个东方大国再无崛起可能。
齐国走势——东海富国、文明之邦、残喘苟活的僵尸。
6.忸怩作态的楚国。
当家人楚宣王,早早到场却不入场,偏等各路诸侯到齐后,由人来请才参会。
楚国自春秋末期吞并吴国之后,地阔五千里,民众近千万,江淮水网纵横如织,湖泊星罗棋布,虽有连绵高山密林,然平原地带却是土地肥沃易于耕作。山重水复,疆域纵深,任哪个强国也休想一口吞下。
楚国上层若有高远器局,变法图强,北进中原,何愁不能完成统一霸业?可惜这个国家就是固守蛮夷陋习,极少汲取中原文明的精华,官制军制民治均是自己的一套,从来不学中原各国的文明法制。
却对礼仪、规格和待遇这些假大空的东东关注有加,所谓沐猴而冠,这就学到表面,却学不到内里,这就是楚国——一个大而不强的封建国度。
楚国走势——桀骜不驯的庞然大物、沉默不语的庞然大物、倒下的庞然大物。
7.被鄙视、被针对而未参会的秦国。
不合群的要么是弱者,要么是终极主角。孝公时代的秦国显然是前者,但又更是后者。孝公之后百年的秦国史,不用多说,励志故事的顶级版本,没有之一。
秦国走势——好斗的公鸡、羽翼丰满的孔雀、涅槃的凤凰!
(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