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抗美援朝停战谈判,毛主席亲自选人,他去吵架咱们吃不了亏
创始人
2025-07-06 20:32:17
0

七十一年前,数以百万计的志愿军坐着绿皮火车跨过了鸭绿江,他们怀着保家卫国,支援朝鲜的崇高理想来到这片雪原之上。他们在这里靠着落后的装备和匮乏的后勤补给,以顽强的毅力抵御了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的侵略者们。

经过了一年的努力,凭借着数十万的伤亡,到了1951年六月,在五次战役之后,在多方势力的周旋之下,战争的双方终于来到了谈判桌上。而就在谈判开始之前,毛主席亲自指定了一个,并且说道:“他去吵架咱们吃不了亏。”

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克农。那么毛泽东这次为什么会点名让李克农去参加谈判呢?这就和李克农的特殊出身、以前的工作经历以及这次谈判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李克农其人

李克农这个名字,现在很多人听起来也许都会觉得十分的陌生。但是这个名字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却是赫赫有名。特别是在当时的特工界,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就连戴笠都对李克农是多有称赞。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在上海滩深深扎根,并在这里开展了深入的地下工作,这为中共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其情报特工工作更是无孔不入。甚至就连国民政府的一些重要岗位都被地下党人渗透。

而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国民党天津情报机构负责人的胡底、中统掌门人的机要秘书钱壮飞以及上海特务股股长的李克农。这三个人就像是中央特科插在国民党情报机构的三把尖刀。

这三个人为中国共产党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可以说是拯救中国共产党于危亡之中也不为过。就如钱壮飞即使发现了顾顺章叛变的情报,这才让上海的党组织和重要领导人及时转移。

而李克农更是在数次关键的时刻传递情报,让党组织和周恩来等重要领导人避免了危险。就比如,在顾顺章叛变之际,就是李克农负责传递这一重要情报给周恩来,并利用自己的身份作为掩护,为党组织和重要领导人的转移和撤退提供了掩护。

离开上海之后,他依旧活跃在情报战线,在抗日战争期间也是不顾危险地留在武汉,武汉沦陷后,又带领当时的情报组织冲破重重封锁,抵达了大后方的重庆,并在重庆联络处积极开展情报工作。

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还是我国情报工作和外交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中共中央情报委员会书记以及外交部长等重要职务。而在朝鲜战争期间,由于谈判情况的特殊,李克农再次披挂上阵。

二、陷入僵局的谈判

1951年六月,战争开始快一年之后,经过了冬春两季的五次战役之后。在我军的装备落后,补给匮乏,甚至战士也只能穿着单衣,一个班甚至只能分到一床棉被,战士们只能抱团取暖的情况下,凭借着正确的战略战术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付出了数十万伤亡的代价之后,我们终于把战线拉回到了三八线上。鉴于这种情况,一贯倔强的麦克阿瑟也只能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提出了谈判的请求。而中国和朝鲜也在苏联的要求和授意之下和美国展开了谈判。

本来这场谈判进行得很顺利,战争一度都要面临终止。而就在双方就要签订条约的情况下,李克农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意见。原来,一贯从事情报工作的李克农已经看出了条约之中的问题。

原来,在协议之中有这么一条关于战俘的条约引起了李克农的注意。那就是美国人竟然是要对战俘进行“自愿遣返”,让被美军俘虏的我军战士在返回台湾和大陆之间自由选择。

但是,李克农早就通过情报工作得到了志愿军战俘中,有一部分战士竟然选择了前往台湾。李克农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个条约的不同之处,于是一边急忙通知了北京方面,另一方面和对方据理力争。

事实证明,李克农是对的。如果,任由美国人这么做,那将会大大损害新中国的形象。双方由于始终在这条协议上达不成共识,谈判也随之破裂,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说出了那句“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的名言。

三、扬我国威

众所周知,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民族精神,最为重要的精神。当美国人想要通过“自愿遣返”的阴谋挫伤新中国的威信的时候,我们的党和人民自然是不会同意的。

于是,为了迫使美国人在停战协议上让步。志愿军又在三八线上和美军展开了长达两年的拉锯战。我军以顽强的毅力,凭借落后的装备抵御住了美军一波又一波飞机大炮的攻势。

这个时候,李克农也是在积极搜寻情报,了解战俘营的真实情况,通过线人了解美军的谈判的底线。终于,在当我们付出了数十万人的牺牲之后,当双方再次坐到谈判桌之前的时候。

李克农凭借提前了解到的情况,戳破了美国人的阴谋,并且据理力争,将美国人是说得哑口无言。最后,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将全部的战俘遣返回到中国大陆。

可以说,这次战争美国人不但在战场上输了,更是在情报工作和谈判桌上都彻底的输了。而新中国却在这一战之后,凭借一时的牺牲,取得了长期的、深远的胜利,一举奠定了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四、总结

很多时候,战争不只是拼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更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比拼。而这种比拼,更是体现在经济、政治、科技乃至情报上面。很多时候,战争的一方即使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但是还是会因为情报工作和外交工作的不足,输在了谈判桌上。

而在朝鲜战场上,正是因为有着李克农这样杰出的情报工作者和外交工作者,我们才能及时发现条约中的漏洞,并且及时做出补救的工作。最终才能够让这场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并将这场胜利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你... 关于夏朝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夏朝确实是存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因为史书...
原创 邓... #优质作者榜# 1977年,邓公复出主持工作,之后他接连和几位老部下见了面,其中也包括陈锡联,然而,...
原创 1...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等向蒋介石发起反攻。 无奈阎锡山援军不及时,且蒋介...
原创 刘...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只有一个原因? 只有一个原因,诸葛亮在后方的职位和能力无人可以取代。刘备...
原创 黄... 黄克诚这样评价彭德怀: “性格刚强,遇事不能容忍,不大适应社会的复杂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原创 洪... 国初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世谓承畴实成之,诬矣。承畴再出经略,江南、湖广以逮滇、黔,皆所勘定;...
原创 详... 说起蒋介石的侍从室,大体会有这样几个印象:神秘、权力大、军机要枢。 这些描述都没有错,但如果只看字面...
原创 长... 这部书的第一章名为“突出重围”。 书中出现的第一个时间是“1934年10月7日上午9时”;第一个人物...
原创 粟... 1989年,中央军委评选出来了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粟裕便是其中一位。他从20岁加入共产党之后,...
原创 唐... 作者:青灯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并且有了一个独特景象,那就是皇帝不立皇后。 后期这些皇帝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