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79年,多年未露面的徐向前站出来,提了一个建议让邓公带头鼓掌
创始人
2025-07-06 20:32:11
0

“向前同志,不要硬顶,实在不行,我替你请假!”军委会议上,彭德怀看着面色难色的徐向前劝说道。

彭德怀的好意,徐向前心领了,却没有听从,于他而言,革命事业远比身体更重要。

只可惜,六十年代之后,身体愈发虚弱,他也只能被迫退出一线,哪怕如此,他仍关心革命事业,有一件事更是让他牵肠挂肚,甚至于在沉默多年后力排众议挺邓公。

到底是什么事情?徐向前的人生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一、山西少年,改头换面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于1901年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徐向前的父亲是清朝秀才,祖父则是经商大户。按照这样的家庭背景,徐向前必然是一个娇贵公子哥。

世事变化无常,祖父马失前蹄致家族没落,父亲为了生活藏起秀才之名,一家人的生活开始糟糕起来,为此,徐向前吃了不少苦头。

生活辛苦,他却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读书。

靠着他的辛勤和父母的努力,十岁的他被父亲送到了私塾学习,对于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徐向前不敢懈怠,很是认真。后来,徐向前被转到了沱阳学校读高小。

当徐向前立志用双手拼一个未来,助家族重回辉煌的时候,变故发生了——因为家穷导致被迫辍学。

对此,徐向前虽有遗憾,却也没有埋怨父母,而是想办法继续自己的学业。

与此同时,秀才父亲十分自责,儿子聪慧,如今因为学费断了梦想实属不该。毕竟以前是当地大户,秀才父亲辗转将徐向前介绍到河北亲戚那里,给他开的书店做学徒。

有了学习的机会,徐向前像海绵一般疯狂地汲取着知识,才能也越发出色,后来甚至考进了国民师范学校的速成班。

速成班毕业后,徐向前先是当了几年的教书先生,而后碾压一众学子,考入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期间,徐向前是学校的拔尖人物,夸奖称赞时常有之。得到这些后,他并没有满心欢喜,反而觉得缺少了些什么。直到1927年,他终于破解了这个疑问……

原来,国民党的恶劣行径不仅一次引起徐向前的不满,这与他内心所向往的军队并不相同,当接触到中国共产党后,徐向前彻底被吸引。

1927年3月,徐向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逐梦其间,当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决心,徐象谦正式更名——徐向前。

二、革命事业成,身体千疮百孔

自更名后,徐向前便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事业,不仅参加多次“反围剿”作战,还参加了抗日战争,在这些战争中,徐向前成绩斐然,军事才能也在军中传开。

1948年,徐向前奉命参加临汾战争。当时,敌人所处地方很是有利,哪怕晋冀鲁豫军区用炮火也未能在城墙上炸开一个缺口。

眼看着战机即将延误,部队前线的指挥员有些心急,给徐向前打了报告:“城墙迟迟未破,不如使用搭云梯的方法实现强攻。”

如果想要破局,搭云梯的方法固然有希望,同时也有一个弊端,即:这样的方法会造成很大的伤亡。

徐向前作为出名的爱兵领导,自然不可能看战士们白白丧命,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建议。时间有限,到底该怎么办呢?

徐向前摒除杂念,在脑海中构思着可行的办法。经由三番五次的尝试,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坑道爆破攻城。

有了正确的策略,结果自然也喜人,他们取得了成功。敌人的无耻让人痛恨,失去先机后,他们为了最后胜利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向阵地投放了毒气弹。

同志们不仅要迎着炮弹前进,还要受毒气的侵扰,士气不免有些下降。在此之际,徐向前再一次挺身而出,他不仅口头激励战士们,还跑到了战场上与战士们同进退。

徐向前始终就是这样爱党、爱兵,可他却从来不会爱自己。除了常年征战留下的伤痛外,徐向前还时常超额消耗自己的健康度。例如说:1949年太原一战,徐向前就因为长期劳累,身体负担不起,被迫提前离场。

无独有偶,几年后徐向前又因为工作劳累吐血住院,直到1953年身体才状态才逐渐好转。

代价不小,回报亦是如此。1955年,徐向前在中南海被授予元帅军衔。尽管徐向前依旧坚持他的理想,其身体却无法支持他继续前行。

1962年,徐向前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被迫离开一线,退出众人视线。在所有人以为徐向前将安生休养之际,他再一次为了祖国建设站了出来。

三、提出建议,邓小平大喜

1979年1月,沉默多年的徐向前突然提出了一条重要提议,这条提议让邓小平高兴得直拍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徐向前提出的提议不是其他,正是被迫停止的裁军消肿计划。

当时,我国已然处于安定之中,不需要那么多军队。为了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邓小平再次起了裁军的心思。可是,当时邓公刚刚复出,如果他出面,事情不可能那么顺利。

邓小平想要让国家军队快速发展,这件事就必须解决,在他左右为难之际,不料这时徐向前主动出面。

徐向前的及时救场让邓小平的计划有了推动的机会。于是,邓小平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悦,带头鼓起了掌。

裁军事情敲定后,邓小平第一时间拟稿可行计划。可惜的是,还没等他实施,对越自卫反击战便发生了。

没有办法,邓小平只能先放弃这件事情。

当战争局势渐稳,邓小平再次开始裁军计划,这一次,徐向前依旧是邓小平的坚强后盾。有了徐向前的支持,裁军计划更是顺利,截至1982年,便从610万人到了423.8万人。

按理来讲,这样的成绩已经可以停止了,邓小平却还不满意。

在他看来,裁军计划仅向前迈进了一小步,仍然需要继续努力。那么,到底怎样的成就才算成功呢?再减100万。

显然,在当时这样的想法有些天方夜谭了,即便如此,邓小平仍坚持己见,当任务与现实有了矛盾,正是有了徐向前才有了转机。

在徐向前的大力支持下,邓小平的计划慢慢顺利起来。军队整体素质也有了提升,形成了全新的风貌。此外,由于徐向前的支持,其他军事改革也在同步进行。

可以说,如果没有徐向前就没有计划的成功实施,也没有后来面貌焕新的军队。回看徐向前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作为党、为兵、为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你... 关于夏朝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夏朝确实是存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因为史书...
原创 邓... #优质作者榜# 1977年,邓公复出主持工作,之后他接连和几位老部下见了面,其中也包括陈锡联,然而,...
原创 1...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等向蒋介石发起反攻。 无奈阎锡山援军不及时,且蒋介...
原创 刘...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只有一个原因? 只有一个原因,诸葛亮在后方的职位和能力无人可以取代。刘备...
原创 黄... 黄克诚这样评价彭德怀: “性格刚强,遇事不能容忍,不大适应社会的复杂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原创 洪... 国初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世谓承畴实成之,诬矣。承畴再出经略,江南、湖广以逮滇、黔,皆所勘定;...
原创 详... 说起蒋介石的侍从室,大体会有这样几个印象:神秘、权力大、军机要枢。 这些描述都没有错,但如果只看字面...
原创 长... 这部书的第一章名为“突出重围”。 书中出现的第一个时间是“1934年10月7日上午9时”;第一个人物...
原创 粟... 1989年,中央军委评选出来了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粟裕便是其中一位。他从20岁加入共产党之后,...
原创 唐... 作者:青灯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并且有了一个独特景象,那就是皇帝不立皇后。 后期这些皇帝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