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布币铸行于战国时期,其形制源于中原各国,但也有着自己的特色。楚布长度为宽度两倍以上,呈长条状,平肩方足,布首有穿孔。
目前绝大多数的楚布均为青铜材质,但是1974年河南省扶沟县有出土过一批银质楚布,现藏于河南博物馆。有实首布与空首布两种,依据布身长短可分长中短三型。
桡比当釿在泉界旧称殊布当釿,俗称楚大布。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钱币卷 先秦上》中找到记载,引用了郭店楚简将第一个字译为桡,可从。“桡”有“大”意。“比”读“币”。李家浩根据耳杯上刻的“冢十六傎”,将背文译为“七傎”,傎是重量单位。可从。
也有学者将背文译为“十货”的。但根据目前出土的另一种布币桡比釿四来进行推算,背文可以确定为“七傎”。详见桡比釿四。
桡比当釿背七傎 上海泓盛2019年春拍
桡比当釿背七傎 杭州宜和2020年秋拍
桡比当釿背七傎 传形 桡字反书,七傎传形 华夏古泉2018年10月聊天室
桡比当釿背七傎 传形 简笔①
桡比当釿背七傎 面、背简书 传形 中国嘉德2018年秋拍
桡比当釿背七傎 异书、传形 华夏古泉2018年3月聊天室
四比当釿俗称连布,泉界旧称为四布当釿。四个当一釿,两个当半釿。两个连在一起的才称为连布,当然,也可以拆成单个使用,单个的话就称为四比。它的换算关系为一个橈比当釿=两个四比当釿=四个四比。
四比当釿 北京保利2021年秋拍
四比当釿 传形 中国嘉德2018年春拍
四比 上海泓盛2019年春拍
桡比釿四是2006年在安徽西北部首次面世,为21世纪中国古代货币考古中的重大发现,目前发现的桡比釿四仅仅只有数枚。它的面世解决了桡比当釿背文的谜题,根据桡比釿四背一傎三釿傎可知,楚国实行的是四进制的主辅币兑换体系。它的换算关系为一个橈比当釿=两个桡比釿四。以四进制来推演,桡比釿四币值为1.75傎。四枚桡比釿四币值正好为七傎。
桡比釿四背一傎三釿傎 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
桡比釿四背一傎三釿傎 中国嘉德2012年秋拍
桡比釿四背一傎三釿傎 中国嘉德2019年春拍
1974年河南扶沟古城村一窖穴首次出土了18枚银布币,有实首布与空首布两种。与其他楚布不同的是,这些银制楚布铸造于春秋中晚期。根据考古发现来推测,楚国中型银币的铸行年代,在春秋晚期。
银空首布正面 河南省博物馆藏
银空首布背面 河南省博物馆藏
银空首布俯视图 河南省博物馆藏
楚国银质实首布,1974年出土于河南扶沟古城村一窖穴。据考古发现来推测,楚国长型银币的铸行年代,在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
银实首布正面 河南省博物馆藏
银实首布背面 河南省博物馆藏
早在南宋时期洪遵所铸的《泉志》中便有提及楚布,它的形制对后世王莽的铸币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楚布的形制源于中原各国,但是也依然保留了楚国独有的文化特色,成为楚系货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① 《新编华夏古泉图录》刘飞燕 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