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当初汉族人口那么多,为什么会被满族的清朝统治近2个世纪?
创始人
2025-07-04 09:32:31
0

首先,明朝经过了276年的统治,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爆发了许多农民起义,所以从一个王朝的寿命上来看,尤其是古代中国三百年乱治循环怪圏,明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

其次,满清政权的前几代君王才能还比较出色,尤其是皇太极、顺治(其实掌权的是摄政王多尔衮)、康熙和雍正这几代君王,彻底巩固了满清对汉族及中原的统治。

皇太极时期虽然没有能够入主中原,但是满清多次叩关,从中原掳回大量财富和人口,人口为满清的农耕提供大量劳动力,财富使满清和山西晋商的交易中有支付能力,几番循环之后,满清本族男丁逐渐成为脱产的专业战士,在冷兵器时代一个全民皆兵的民族是很恐怖的,这也为迫降关宁军事集团提供了武力保障。

到了多尔衮摄政时期满清开始挥军入关,为了避免消耗,满清军队总是驱使汉军作战,孙之獬提出的“剃发易冠”更是成为满清统治汉族的一个妙招,比较有血性的人在当时基本就被清除了,所以才有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抗清运动传说。

到了康熙时期,满清的科举也吸引了大量汉人士子前往应试,包括于成龙、张英、高士奇等汉人都成为满清政府高官,康熙表面上“满汉一家”的举措也拉拢了大量汉族官僚地主,他们成为既得利益集团之后,一起压榨底层的汉人百姓。

康熙年间吏治腐败贪污成风,所以康熙选择了一位雷厉风行的阿哥继承大统,于是四阿哥胤禛即位是为雍正帝。

雍正继位之后,改革吏治打击贪污腐败,提出了“火耗归公”的地方财政管理办法,对边远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对士绅实行一体纳粮,减轻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负担,缓和了民族矛盾并且充实了国库,为后来乾隆“十全武功”中的平定准噶尔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

最后得益于新型粮食的传播,土豆、地瓜和玉米等高产作物的普及为“康乾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康熙康熙,吃糠喝稀”,毕竟这个年代勉强还能度日,而在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时期,某些灾区已经到了易子相食的阶段了,但凡有口吃食,老百姓也不至于去造反,所以勉强能度日的汉族百姓选择了隐忍,继续接受满清政权和汉族官僚地主们的剥削和统治。

以上各种条件相加,使得满清也获得了269年的国祚,虽然末代三位君王都是傀儡皇帝,但是掌权的毕竟还是满人势力,即使中兴四大名臣都是汉人,直到辛亥革命的成功加上袁世凯的助攻,满清政权才退出历史舞台。

康熙皇帝一生中最大的政治败笔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朝代的名相一人可兴国,北宋名相众多却搞成了烂摊子?

蜀汉父子二人皆是实力派影帝,都成功施展“假痴不癫”之计保命

宋朝文人互相为难,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恩怨纠缠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武... 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虽为妩媚入宫闱,却因智谋赎尼身。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功过...
原创 关... 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关羽为了寻找刘备,经历的所谓千里走单骑和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也从...
原创 朱... 有人曾经说过,优秀的人优秀的原因总是相似的,而那些误入歧途的人则是有各种不同的原因。朱总理是一个非常...
原创 中... 三国是一段乱世春秋,但也正是在这段烽火之中,中国历史的底色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天下大势,本来便是合久...
原创 宋... 开国大典前夕,宋庆龄第一次见到江青,说了7字评价,与江青接触过的人,十分认同宋夫人的说法,认为这七个...
原创 为... 在1925年时,奉军大将郭松龄突然在河北滦州聚集7万奉军反叛奉军大帅张作霖,并通电全国要求张作霖下野...
原创 乾...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几代帝王的努力,由他们所缔造的“康乾盛世”已为大清帝国累积下了不少的财富和国力。...
原创 雍...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在皇位上时间最长的大清皇帝(乾隆虽然实际掌权63年,但在皇位60年)—康熙帝在畅...
原创 隆... 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隆科多这个“舅舅”之于雍正,不仅仅是从人伦层面对母家男性长辈的称呼,更是从统...
原创 一...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九日,此时距离清世宗雍正皇帝去世仅两个多月,雍正的儿子乾隆皇帝在登基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