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雍正称帝是多年经营的成果,非偶然,他步步为营,包括儿子
创始人
2025-07-04 18:02:19
0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在皇位上时间最长的大清皇帝(乾隆虽然实际掌权63年,但在皇位60年)—康熙帝在畅春园病逝,皇四子胤禛遵从康熙帝遗诏继承皇位。

但关于雍正的继位一直都有几种说法:

雍正将父皇康熙毒杀后继承皇位的;

雍正篡改了康熙的传位诏书,将十四弟胤禵的皇位给抢了;

雍正按照康熙遗诏继承皇位的,毕竟康熙看中了雍正第四子弘历。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怀疑雍正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一是因为雍正登基后,其九王夺嫡的敌人们并没有完全除掉,最起码在前几年的时间里还在到处说雍正的坏话,一直到皇八子胤禩与皇九子胤禟被圈禁而死后,九王夺嫡之争才算是彻底结束;

另一个原因是雍正继位后,其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表现太让人匪夷所思;按理说应该是很高兴的,毕竟自己终于熬着当上了太后;但是:乌雅氏不仅不高兴,反而处处与雍正作对,甚至以雍正生母的身份直接质疑儿子的帝位来的真的名正言顺吗?

生母尚且如此,其他人又怎么会信康熙真的将皇位传给雍正了呢?

不过这些关于雍正通过非正当手段继承皇位的说法,还是有很多疑点的;也可以说若我们深究雍正继位前的所作所为,或许便不会怀疑雍正是抢来的皇位了。

养母高贵,文武全才

雍正的生母乌雅氏是包衣出身,在生下雍正之前是孝懿仁皇后(之前是贵妃、皇贵妃的位份)宫里的宫女,得到康熙宠幸后生下了皇四子。

清朝初期有个规矩:生母不得亲自抚养自己的皇子,所以康熙便下旨让孝懿仁皇后来抚养雍正。

孝懿仁皇后出身非常的高贵,而且一人兼了多重身份:

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

康熙舅舅佟国维的女儿

康熙的亲表妹

步兵统领隆科多的亲姐姐

佟佳氏一族因康熙继位称帝而崛起,康熙的舅舅佟国纲与佟国维,将佟佳氏一族带着正式跻身满勋贵族行列。

再加上是康熙的亲表妹,二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很不错的。

孝懿仁皇后入宫的次年便被封为贵妃,四年后被封为皇贵妃统摄六宫事宜,虽没有皇后的名分但是却有皇后的实权;在病重之时被康熙封为皇后。

雍正能有这样一位出身高贵的养母,自然与其他的皇子不同;

孝懿仁皇后从未生下过皇子,虽生下一位公主,但早早便夭折了;所以孝懿仁皇后将自己的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在了养子雍正身上。

俗话说“生恩不及养恩大”,正因为雍正是孝懿仁皇后扶养长大,雍正很是感激养母,甚至在登基后还对孝懿仁皇后大加称赞;当然雍正能有这样一位高贵的养母,确实也给他带来了好处:

最明显一个就是雍正的舅舅隆科多,帮助雍正登上皇位关键人物之一;在很多影视剧中雍正直接称呼隆科多为舅舅,便是养母的缘故

雍正的生母乌雅氏虽然没有亲自扶养儿子,但却“母凭子贵”一步一步爬上了德妃的位置上。

康熙向来重视皇子们的教育,所以雍正从小便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所学习的科目不仅限于满蒙汉语、四书五经以及骑射功夫,另外还有数学医学以及科学知识等。

正是在这样的严格教育下,雍正被塑造成了一个文武全才。在年仅19岁的时候便跟着父皇康熙一起出征噶尔丹,康熙让雍正掌管镶红旗大营,也是从这次机会开始雍正真正得到了军营生活的锻练。

为了锻练雍正的行政才能,康熙还时不时的给雍正一些任务去完成,比如前去暂安奉殿祭祀孝庄文皇后。

两年后,雍正被封为贝勒。

有了爵位以后的雍正便正式开始参与到朝政事务中来:

跟随父皇一起视察永定河的工程,检查质量是否合格?

陪同父皇一起前往五台山,

南巡江浙,

验收黄河与淮河的工程等

在慢慢地积累中,雍正不仅学习到了将来治理天下所需要的文化知识,而且还积累了很多的经验,逐步提高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也为他日后争储做了很多的铺垫以及条件。

枪打出头鸟,雍正内敛的正是时候

康熙四十七年对于参与九王夺嫡的皇子们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

皇太子胤礽被废,储君之位出现空缺,年长一些的皇子们开始蠢蠢欲动,想要争夺皇位;尤其是惠妃那拉氏所生的皇长子胤褆与良妃卫氏所生的皇八子胤禩,表现的最为明显。

胤褆是长子,难免会心生幻想:父皇将嫡子废掉,是不要要立长呢

胤禩不断的巴结朝臣,在朝中的威望很高;与胤禩交好的有皇九子胤禟、皇四子胤,皇十四子胤禵,追随者比较多,胤禩便以为储君之位自己势在必得。

殊不知,正是因为胤褆与胤禩做了出头鸟,先后被康熙圈禁起来。

与他们相比,雍正还是比较内敛的,可以说此时的雍正还没有正式参与到九王夺嫡之中去。

雍正其实心里很明白,父皇与太子之间并不是才有的矛盾,多年前便已经有了端倪;不过父皇向来心软,顾念父子之情,即便是在气头上将胤礽的太子之位废掉了,保不齐过一段时间会再次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

而且雍正很有自知之明,在一众兄弟中,雍正算是默默无闻的一个,并不出挑;即便是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废,也轮不到自己。

有一点也很关键,康熙在还没有回京之前便废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而雍正并没有跟随一起,而是留在京城办事;既然从一开始就没有卷入这场纷争,何必后来参与呢?

所以,雍正对废太子这件事情才去了调和的态度,做了两件事情获得了康熙的好感:首先雍正表现的很是孝顺,让父皇多多保重身体,并且能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废太子这件事情,考虑到废太子的后果有哪些?

另外跟其他幸灾乐祸的皇子们不同,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废太子求情,多为废太子说几句好话。

比如: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一行人回到京城,康熙便随即下旨将废太子拘禁与咸安宫,让皇长子胤褆、皇四子胤禛、皇九子胤禟一起看管胤礽;康熙亲自来书写废太子的告书,写好告书后,康熙便让胤褆等人将告书拿给废太子看,胤礽看了一眼告书说到:

“我的太子之位本就是父皇给的,父皇既然说废掉就废掉,又怎么需要告天呢?”

胤褆本就希望胤礽被彻底放弃,自己好有机会上位,便将胤礽所说的大逆不道的话说给了父皇听,康熙一听很是生气:“能否做一国之君是上天的安排,如今废太子怎么能不告天呢?胤礽如此说胡话,以后不管他说什么不必告诉我了。”

胤褆便将父皇的话说给了胤礽听,胤礽很委屈地说:“若是说我别的不是,我都可以认,但若说我想要弑夫,我是决不能认得,我真没有这样干,也断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望大阿哥帮我据实上奏。”

胤褆遵旨而行,并没有帮胤礽上奏;但是皇九子胤禟与雍正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若是不上奏父皇的话,很不妥当。

所以不管胤褆怎么反对阻拦,雍正还是将胤礽的话转给了父皇。其实康熙之所以痛恨胤礽,将胤礽的太子之位给废掉就是因为康熙怀疑胤礽想要谋害自己。

听到胤礽如此为自己辩解,康熙便觉得自己真有可能是冤枉胤礽了,便让人将胤礽手脚上的枷锁去掉了,而且转变了对胤礽的态度,与之前相比缓和多了。

很明显,若是雍正很明显的去帮废太子的话,必然会与皇八子胤禩与皇长子胤褆等人为敌,为了避免给自己惹祸上身,雍正尽可能地把握好度,不让他们以为自己跟太子胤礽是一起的。

有一点雍正做的也很不错:即便是对胤褆与胤禩做的事情再了解,也不会主动向父皇告发。对于此二人争夺储君之位,雍正更是保持中立的态度。

雍正在废太子这件事情上调和的态度让康熙很满意,称赞其“深明大义”。而且因为雍正不参与争储,反而给父皇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与雍正相比,胤褆与胤禩的名声大损。

在废太子的次年,雍正与皇三子胤祉、皇五子胤祺一起被封为亲王;可以说雍正在此次废太子的事情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步步为营

康熙虽然复立胤礽为太子,但因胤礽仍旧难成大器,康熙便在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再次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之后再没有复起,在禁所中度过了后半生。

两立两废太子,胤褆与胤禩争储,让康熙身心俱疲,便下旨谁也不不准再议论皇储之事。

不过此时的雍正已经不是以前的雍正了,毕竟在康熙四十八年雍正已经被封为亲王。地位得到提升,随之而来的便是野心也变大,开始正式加入到九王夺嫡之中去。

不过雍正做事很隐秘,而且还为自己争夺储君之位做了一整套的计划与方案,九王夺嫡的九王中,估计也只有雍正这么干了吧。而雍正争夺皇储的计划,是一个叫戴铎的亲信来帮忙一起制定的:

戴铎认为皇上既然再次废掉了太子,便不太有可能再次复立;若是哪一位皇子能灵活应对的话,便能坐上皇位;眼下最要紧的便是要让皇上信任宠爱自己,还要处理好跟诸位兄弟之间的关系。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要不动声色地秘密联络百官,培养属于自己的嫡系人马,并且将这些嫡系安排到各个重要的位置上去,先将基础打好,然后夺嫡就容易多了。

按照戴铎的建议,雍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自己的建议,而且一切以父皇康熙为中心,想尽一切办法讨父皇的欢心,所以从康熙废太子开始,雍正便表现出了自己的孝顺:

1、只要是父皇交代的事情,都会百折不扣的完成;

2、邀请父皇前往圆明园或者避暑山庄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比如弘历,便是雍正特地安排让父皇康熙见到的;康熙第一次见弘历便喜欢上了这个气宇不凡的孩子,并且将弘历带入宫里亲自扶养。

3、尽可能地与兄弟们搞好关系,不让父皇忧心;即便是雍正再厌恶与自己争夺皇储之位的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等人,表面上还是待他们手足兄弟一般,绝对不会拆他们的台。

在讨好父皇的同时,雍正也尽快了自己巴结朝廷命官的步伐,甚至为了巴结某一位重臣,而自降身份。在雍正多年的经营之下,形成了一个以他自己为中心的小集团,其中包括:

年羹尧

隆科多

马尔齐哈

皇十三子胤祥等人

虽然数量不多,但个个以一顶十,经常出入九卿六部等地,游说其他的官员能跟随雍正一起夺嫡;让人没想到的是,雍正居然还将康熙的知己心腹李光地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中。

而历史的结果我们都知道:雍正继位称帝。

结语

我们再来看看关于雍正继位的几种说法:

雍正毒害了自己的父皇康熙,然后才登上的皇位。

据说雍正给康熙送了一碗人参汤,康熙喝完人参汤以后很快便病逝了。但康熙从不轻易食用人参;而且康熙得的是感冒发烧,若是喝人参汤岂不是药不对症?

雍正向来心思缜密,怎么可能会做犯这样的错误呢?

雍正篡改遗诏,抢了十四弟的皇位。

据说康熙在遗诏中写到“传位十四子”,雍正将其直接改为“传位于四子”,如此便顺理成章继承了皇位。相信这样说法的是必定是不了解康熙的习惯,康熙称呼诸位皇子为“皇三子胤祉”或者是“三阿哥胤祉”。尤其是遗诏这么重要的东西中,不会随意称呼某位皇子为“四子或者十四子”。

更何况除了汉语外,还会有满语的传位诏书,汉语可以改,满语的怎么改呢?

雍正登基称帝后,所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最棘手的无非就是自己九王夺嫡的宿敌们,以及自己的生母孝恭仁皇后,所以雍正登基并不代表着九王夺嫡的结束。

雍正真正坐稳皇位后,九王夺嫡之中才算结束。

雍正虽然参与九王夺嫡比较晚,但他很懂的如何筹谋:

不做出头鸟

做一个“闲散的王爷”,让别人相信自己压根没有夺嫡的心思;

孝顺父母

暗地里培养属于自己的嫡系

做周密的夺嫡计划

充分利用自己优秀的儿子

.....

通过一系列的准备,雍正登上皇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乾... 作为皇帝的妻子,母仪天下的国母,皇后的身份和意义不言而喻。在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位贤德淑良的皇后,如...
原创 李... 在历史大剧《康熙王朝》中,李光地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他最初敢于为民请命,有学问又很正直,还与康熙皇帝...
原创 吕... 1735年,58岁的雍正突然暴亡,死因一直是个谜。 民间传闻,他其实不是得病死的,而是被吕四娘给割去...
原创 李... 李鸿章不像他大哥李瀚章那么多子多孙,他只有三个儿子: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 长子李经方不是李鸿章...
原创 回... 1861年,年仅31岁的咸丰帝在热河去世,皇位的由他年仅六岁的儿子载淳继承。 鉴于当时载淳年幼,生...
原创 顺... 历史的误区在于,我们常常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发生在几百乃至几千年前的历史。 现代人23岁大多还没结婚...
原创 胡... 胡宗宪靠山倒台后,向嘉靖皇帝献上白鹿,摆脱危机 胡宗宪既是抗倭功臣,又是奸相严嵩的间接党羽。胡宗宪的...
原创 大...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浙江杭州两任知府——马宁远和高翰文,似乎干的都比较失败。前者被利用炸...
原创 明... 前言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获,成为了继北宋末年徽钦二圣被俘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被敌人俘获的...
原创 明... 在明朝的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争不断。在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有两个名字尤为显眼——李自成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