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前夕,宋庆龄第一次见到江青,说了7字评价,与江青接触过的人,十分认同宋夫人的说法,认为这七个字形容的十分贴切。
几年后,宋庆龄再一次见到江青,这一次,宋庆龄直言不讳的对她做出了提醒。
宋庆龄一改常态
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夫人,被尊称为国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备受各党派人士的尊敬。在抗战和解放战争年代,宋庆龄逐渐向我党靠拢,与党内各领袖的夫人都有所接触。
她对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赞赏有加,邓颖超工作细致,待人接物平和,同她交谈的人,仿佛如沐春风,不管是在什么战乱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宋庆龄每次见到她,她身上平和简朴的氛围,都令宋庆龄不自觉的与之亲近。
然而,见到六十年代的江青时,一向以温婉平和著称的宋庆龄,罕见的露出了少见的神态,并对她做出了一个提醒。
1966年,一切变故来的猝不及防,在北京的家中,宋庆龄隔着院子,也能听到浩浩荡荡的脚步声奔腾而过,口中高声呼喊着“万岁!”“打倒……”的口号。
宋庆龄减少了出门的次数,尽量避免卷入到是非中,不过人想清净,事却来找你。
周总理听说宋庆龄家门口,被人粘贴了纸张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日。
在夏天,便出现了一群年轻人,徘徊在宋庆龄院子的大门口,递纸条让她改变穿着和发型,见宋庆龄不理睬,他们变得越来越疯狂。
门外的人越聚越多,变本加厉对着院中喊道:希望您能改变装束。
宋庆龄温和的笑笑:“小孩子不懂事罢了。”便平静的关上书房门处理事务去了。
这件事却传达了周总理和毛主席的耳朵里,为了防止有人做出过激的事情,威胁到宋庆龄的安全,周总理嘱咐增加警卫,驻守在宋庆龄附近,防止出现意外。
宋庆龄看到家门口出现一个连的警卫,觉得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嘱咐道,只看着侧边的小门就行,将大门关了吧!
毛主席特意派人,前往宋庆龄家中看望,一天,江青也过来了。
宋庆龄此前同江青见过几面,这次再见到江青,给她的感受已经全然不一样了。
除了脸上多加了几道皱纹,看出了岁月的痕迹外,这次往她面前一站定,周身的气质完全不一样。
江青的神态、语气,与宋庆龄记忆中的完全不同,一进门,便讲述了行动的意义,并夸赞办事人员的迅速。
宋庆龄在旁浅笑着,一直没有应答,等她停下后,宋庆龄缓缓开口,温柔的提醒道:“应该有所控制,不应该使用武力,也不应该伤及无辜。”
听到宋庆龄的话,江青脸色立马变了,她认为这番话,否定了行动的意义,并觉得受到了不尊重。
但碍于宋庆龄的身份,她不好掉头就走,谈话中窝着怒气,语气不耐起来,宋庆龄依旧神色如常,同她交谈着。
没过一会,江青便告辞离开了,恢复寂静后,女佣看到宋庆龄的情绪低落了下来,一连几天,饭也吃的少。
起先看到夫人一直笑着,神色如常,女佣便以为江青的话语,没有给她造成影响,现在看来,夫人只是维持礼貌罢了,心中已经十分不高兴。
几日后,因为蒋介石的缘故,宋庆龄父母的墓地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虽说是蒋介石的岳父岳母,但对死者也太不尊敬了。宋庆龄真的动了怒,写信说明原委,请求周总理派人把守父母的墓地。
在周总理的施压下,他们不得不将二老的墓地重新修缮,恢复了原样,但心中愤愤不平,只将宋庆龄的名字保留下来。
父母在天之灵,受到如此折辱,也无法闭眼吧!宋庆龄痛的心如刀绞,但不愿再麻烦周总理,便默默忍受了下来。
在特殊年代,宋庆龄始终坚信阴霾终将会过去,对中国的前途抱有信心,于此同时,她对江青的认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字评价
作为见过江青早期样子的人,宋庆龄对她的变化是十分痛心的。
1949年初见时的江青,与如今深陷权力与野心漩涡的面貌,如同二人。
开国大典的礼炮即将敲响,全国各地奔走相告,不止北京的百姓,许多百姓奔波几日,就为一同庆祝历史性的伟大一刻。
大典前夕,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50多位中央领导人齐聚在车站,迎接一位伟大的女性的到来。
宋庆龄下车时,看到的便是这史无前例隆重的欢迎仪式。
我党中央领导的重视,足以见得宋庆龄在社会上的威望,脱去孙中山夫人这一外衣,宋庆龄对我党的声援和援助,也发挥了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蒋介石的真实嘴脸暴露出来后,宋庆龄多次在公开演讲中,要求蒋介石停止恶劣行径。
宋庆龄是各方角逐争夺的关键人物,她的每一次发言,都能带动浩大的舆论力量。
在抗战时期,宋庆龄多发表演说,写公函,制止蒋介石,为我党声援,并捐赠医疗物资以及资金。
她在国人心中的威信力,是举足轻重的,从车站前站立的50位领导迎接“方队”中,便可见一二。
开国大典上,宋庆龄端庄的站在城墙上,向全国展示中国伟大女性的风采,庆祝历史性的一刻。
11月,宋庆龄将返回上海处理未完成的要务,时间不巧和毛主席错开。
毛主席为不能亲自送宋庆龄一程,深表惋惜,他特意叮嘱江青送她上车。
这次送别,江青同宋庆龄有了单独的相处机会,她们交谈了20多分钟,面对宋庆龄,她十分谦逊,穿着也十分简单朴素,给宋庆龄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后来,宋庆龄同他人交谈时,提到她,说道:“有礼貌,讨人喜欢。”
宋庆龄不会想到,她日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1956年,宋庆龄居住在上海,为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设宴,同时,她将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和江青一同邀请了过来,江青的穿着依旧简单朴素。
宋庆龄见到后,在众宾客面前说道:“举止文雅,穿着得体。”
可穿着没变,给人的感觉却不一样,宋庆龄当时说不上来,是哪里不一样,却觉得不太好靠近。
为何穿着朴素简单,是因为毛主席十分节俭,严格控制家中的开支,女儿李敏刚回国时,吃不惯馒头和咸菜,厨师偷偷买了面包和咖啡,为孩子们做早餐,月底毛主席看到账单后,将厨师和女儿都批评了一顿。
餐费每个月三元,毛主席还觉得多了,是旁人劝说道:“还包括招待客人的吃食,也要从里出呢。”毛主席才挥手同意下来。
毛主席不追求物质的享乐,生活依旧节俭,所以一众子女和夫人,也并没有过奢靡的生活。但江青的心境却并不同以往。
宴会上,招待客人的女佣钟兴宝,忍不住说道:“所有领导人的太太中,没有谁有她的官架子大,十分傲慢。”
对待宋庆龄,江青是客气的,所以她能感受到江青的变化,却并不知道,究竟是哪里不对劲,旁人却能看得十分清楚。
在宴会上,江青询问宋庆龄,为何毛主席接见外宾时,总是不穿西装,她曾多次劝过,但毛主席依旧穿那套衣服。
宋庆龄笑着答道:“毛主席这么做,是有他的考虑在的。”
可见,宋庆龄是十分懂毛主席的,此时江青欲望的追求,已经逐渐露了出来,为她日后的改变埋下了伏笔。
结语
宋庆龄第一次见的江青,与后来所见的江青,有极大的差别,以致于她提出了善意的提醒,可惜江青当时不以为然。
宋庆龄一向温婉平和,她到访后,罕见的不高兴了几天,这位伟大的女性,一直希望能够成为党员,考虑到她作为社会人士,能带来更大的影响力,便没有同意,但她依旧能参与党内事务。
病逝前,她再一次提出申请,邓公召开会议后,郑重的同意了她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