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屡立战功,张作霖没给他升官?不,没给他地盘!为什么呢?
创始人
2024-11-10 05:34:37
0

原标题:郭松龄屡立战功,张作霖没给他升官?不,没给他地盘!为什么呢?

谁说东北王张作霖没给郭松龄升官呢?郭松龄在直奉二战中,作战英勇,战功赫赫!老张并没亏待他,升任他的学生和自己的宝贝儿子张学良为津榆警备司令部总司令,郭松龄在该地可是一人之下,是副总司令。

说是副总司令,其实就和戴笠这个副局长一样,全面主持工作,张学良则是无为而治,相当于名誉总司令。您还真别小看这个津榆警备司令部的副总司令,他郭松龄由原来的六师师长,升为中将衔统领八万精锐的集团军副总司令!

总司令张学良所辖的第三军团及两个炮兵独立旅、五个工兵营。

奉军第三集团军军长张学良,是奉军中精锐中的精锐,兵力雄厚,所向无敌,都归郭松龄调遣。

第三军团除了有张学良、郭松龄说直辖的第4师(第19旅栾云奎部、第27旅宋九龄部)、第6师((第2旅刘伟部、第34旅陶经武部))外还有第5师赵恩臻部(第12旅孙旭昌部、第33旅范浦江部)、第7师高维岳部(第5旅刘维勇部、第6旅刘振东部)、第10师齐恩铭部(第16旅温玉瓒部、第37旅刘联瑞部)、第12师裴春生部(第4旅霁云部、第39旅朱继先部)、第13师张九卿部(骑3旅萧国庆部、骑6旅武汉卿部)。

虽然在战后刚刚组建的6个集团军里,郭松龄不如其中之一,但已经内定为后来筹建的第十集团军军长,无法跟李景林(第1军长)、张宗昌(第2军长)、韩麟春(第4军)。可副总司令一职,以及跟张学良的密切关系,他们几个有谁能比呢?

老张对小郭还是挺仗义的,真的是还可以啊!可谁都没有想到,这让郭松龄滋生了叛乱之心,这八万精兵强将成为了张作霖给他递的刀子。郭松龄拿着“这把刀”差一点对张作霖取而代之。对于郭松龄叛乱,大家说得很详细,有冯玉祥的挑唆,有李景林的拉拢,更有郭松龄的不满。

东北王重用郭松龄,让他升官发财,统率“御林军”,他还怎么不满呢?原因有二:

他和张作霖政见不同,他反对出关,主张保境安民,跟阎锡山、陈炯明一样最大程度地把自己地盘管好。面对副总司令一职,他更愿意出镇地方,成为一方诸侯。要不然都是为他人做嫁衣,比起升官发财他要一个省,跟李景林、张昌宗一样有自己的地盘。

郭松龄后来之所以反,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张作霖出尔反尔!张作霖的出尔反尔,很可能就是一种策略,这个策略激发了郭松林的打仗动力,也激发了郭松林反叛之心。

东北王张作霖承诺给郭松龄封地,但最后又出尔反尔。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调动郭松龄的积极性。

刘邦、项羽楚汉对决时,在关键的时候,韩信和彭越积极性不高。刘邦一说,要给他们封地,那怕是只是一个承诺,他们的积极性很快就吊起来了。东北王张作霖有五虎将,而位于五虎将之首的正是郭松龄。

东北王问鼎天下,入主中原,就需要重用郭松龄这样的人才。尤其是第一次直奉战争,东北王出关计划失败后,就更重视人才了。尽管直奉一战,奉军输了,但在战争中张作霖发现郭松龄统率的军队,在撤退中,不仅有序撤离,还能小胜一把,关键保存了奉军的实力。

张作霖在直奉二战前夕,还没开战就封官许愿,准确的来说是分茅胙土。

东北王表示,江苏富庶,郭松龄可为督办。督办,全称督办某省军务善后事宜。我们可以戏称郭松龄就是“江苏郡王”,或者直接简单地戏称“苏公”。

郭松龄在直奉二战中,打得非常卖力,可以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从而取得了山海关大捷。最终奉军拿下直隶、山东、江苏、安徽四省还有热河特别行政区。

论功行赏时,直隶省督办给了剑仙李景林的,我称为赵公;安徽督办给了姜登选,为成为徽公;江苏督办并没有给郭松龄而是给杨宇霆,杨宇霆成了苏公。本来没有杨宇霆什么事儿,可战后杨宇霆磨着张作霖,张作霖也就把江苏给了杨宇霆。

郭松龄见江苏不行,就争取安徽,可安徽给了姜登选了呀!郭松龄就想着热河,但杨宇霆又从中作梗,热河都统就给了收复热河的阚朝玺,我姑且称其为燕公。立最大的功,却没自己的地盘,郭松龄出离的愤怒了。

第二、郭松龄致命的毛病。

直奉打了三次大战,奉军赢一输二,郭松龄参与两次,都是可圈可点的。郭松龄像他的祖先汾阳王郭子仪,更像淮阴侯韩信。他有汾阳王、淮阴侯作战能力,却没有郭子仪的情商。在直奉二战时,郭松龄打仗不要命不只是江苏督办的吸引力,而是为当初的任性将功补过。无能的人被人鄙视,有才的人遭人妒忌,而郭松龄不仅有才,而且跟张学良的关系也特别好。他是张学良的老师,是张学良的属下,更是张学良的知己,但他情商太低了。

奉军出关之战非常难打,直军兵多势强还占有地利,奉军一、三军虽有小胜,但一直无法推进,只是控制了石门塞。这下激怒了吴佩孚,他们水陆并行地增军,奉军压力很大。张学良向郭松龄请教,并以张学良的名义提议抽调兵力,不正面进攻山海关,而是选择较为薄弱的九门口。张学良命郭松龄带两个炮兵旅还有八个团,强攻九门口。

杨宇霆、韩麟春心里有点酸也有点烦,他想到了一个一举两得计策,他们授意郭松龄部的团长杨宇霆的人陈深把炮兵团营长阎宗周、关全斌撤职。

阎宗周和郭松龄是同窗好友,听闻杨宇霆、韩麟春他们关键时候给自己使袢子。他一怒之下,把陈深给免了,让那两位营长复职。

杨宇霆、韩麟春就向张作霖打小报告,张作霖非常生气,都到什么时候还内耗,但现在也不是处理人的时候。老帅决定,既往不咎,官复原职,齐心协力打仗。

郭松龄火了,自己受命危难,率军攻打九门口,你们找事还告状,他立即决定不打了,你们自己打去吧。郭松龄带着八个团直接撤了,这也太儿戏了吧。

张学良听闻,赶紧追了过去,张学良表示要么你毙了我,要么跟我回去。郭松龄说自己没拿下山海关太丢人,请求张学良军法处置。张学良说自己不杀他,他真的想死就死在战场上。

一句话,张学良是想让自己的老师将功折罪。郭松龄备受鼓舞,拼死作战,冷静指挥,打出了山海关大捷。不得不说,郭松龄以弱胜强,也得益于直军内讧。直军第三军冯玉祥京兆地方(北京)兵变,吴佩孚获知后方失火,人心大乱,一败涂地。

郭松龄虽然取得了山海关大捷,但毕竟是属于将功折过,张作霖不给他江苏,他嘴上也说了不了什么。

第三、东北王的平衡术。

郭松龄跟张学良的关系,比亲兄弟好亲,用张作霖的来说,除了老婆外几乎都不分彼此。郭松龄还对江苏有兴趣,哪怕是安徽、热河或者其他地方也行啊。

他向张学良吐槽,张学良就去找老张,老张张口就问,小六子你想要地盘啊?张学良说,不是我要,是想给郭松龄要个地盘,哪怕以给我的名义也行啊。张作霖直接拒绝,张学良知道这是杨宇霆在后面搞得鬼,后来郭松龄被杀也是杨宇霆搞得鬼。

从张作霖的视角来看,张学良就相当于古代的太子,古代的太子哪里会有地盘。再说了张学良抢的都是表皮,主要还是郭松龄掌控,给了他地盘,以他的实力很难驾驭,而且他还那么任性,和自己政见也不同,说不定会出什么事。后来,郭松龄造反,打的就是张学良的旗号,逼着张作霖做“太上皇”。张作霖有比较打击一下郭松龄,打击一下的桀骜不驯,更关键的就是平衡术。

在张作霖的地盘上,有新旧两派,旧派基本是张作霖的老伙计,新派有的是张学良的小伙计,有的是张作霖的小伙计。

张作霖的小伙计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代表,他们一般被称为士官派、留洋派、亲日派、统一派。为什么他们亲日呢?因为他们基本都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他们支持张作霖出关入主中原!

张学良的小伙计以郭松龄、李景林为代表,他们一般被称为保定派、仇日派、割据派。他们多是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也就是后来的保定军校。

当时有两大军校,北方是保定军校,南方是黄埔军校。他们因为是国内军校毕业,对日本没什么感情,比较爱国,尤其是像郭松龄还认同孙文的主张。可以说,后来郭松龄起兵失败,很大原因跟拒绝日本的拉拢有关,倒我们认为的仇日的张作霖,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打击郭松龄,接受了日本的一些苛刻条件。郭松龄反对张作霖的旧思想治军,更反对他好大喜功,不自量力,想着一统天下。

张作霖固然听杨宇霆的,然而张作霖让杨宇霆“抢”了郭松龄的地盘,加剧了两人,甚至两派的矛盾。同时,又把杨宇霆外派,这样两人虽然有矛盾,却不会让奉军陷入直接的内讧,可以说张作霖的如意算盘打得好。

张作霖万万没想到,郭松龄得不到地盘,又受到冯玉祥的挑唆,联络李景林而起兵,让奉军陷入了更大的内讧,张作霖也差点被郭松龄打败。郭松龄得不到一省,就“举一反三”,撕下拥立张学良的面纱,要对张作霖进行取而代之。

张作霖既为了张学良也是限制张学良。

张作霖知道了张学良和郭松龄形影不离,如果郭松龄成为一方封疆大吏,谁来辅佐张学良呢?张学良会不会撵着去找郭松龄呢?他们有地盘,有军队,郭松龄又不安分,父子距离又远,时间旧了很难保证不会出现安庆绪、安禄山和史朝义、史思明那样的事。再说了,失落的郭松龄会讨厌自己,但一旦未来张学良继位,郭松龄一定会被重用,居高位,这是让儿子施恩的手段。

张作霖冷落郭松龄,既是让郭松龄反思,也是为了限制郭松龄,更是为了让郭松龄未来能够更好地辅佐张学良,可千算万算还是失算了。

1924年11月3日,奉军把直系军阀吴佩孚打得十分佩服,秀才出身的他,一边狼狈逃窜,一边大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你... 关于夏朝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夏朝确实是存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因为史书...
原创 邓... #优质作者榜# 1977年,邓公复出主持工作,之后他接连和几位老部下见了面,其中也包括陈锡联,然而,...
原创 1...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等向蒋介石发起反攻。 无奈阎锡山援军不及时,且蒋介...
原创 刘...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只有一个原因? 只有一个原因,诸葛亮在后方的职位和能力无人可以取代。刘备...
原创 黄... 黄克诚这样评价彭德怀: “性格刚强,遇事不能容忍,不大适应社会的复杂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原创 洪... 国初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世谓承畴实成之,诬矣。承畴再出经略,江南、湖广以逮滇、黔,皆所勘定;...
原创 详... 说起蒋介石的侍从室,大体会有这样几个印象:神秘、权力大、军机要枢。 这些描述都没有错,但如果只看字面...
原创 长... 这部书的第一章名为“突出重围”。 书中出现的第一个时间是“1934年10月7日上午9时”;第一个人物...
原创 粟... 1989年,中央军委评选出来了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粟裕便是其中一位。他从20岁加入共产党之后,...
原创 唐... 作者:青灯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并且有了一个独特景象,那就是皇帝不立皇后。 后期这些皇帝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