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善于“借”势
创始人
2024-11-10 05:17:39
0

原标题:《资治通鉴》善于“借”势

《资治通鉴》中的马陵之战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最终决定派田忌、田婴、田盼率兵救援,而孙膑作为军师随行。当魏将庞涓得知齐军前来,便撤离了韩国,返回魏国。魏王派出太子申为主将,率兵抵御齐军。

孙膑对田忌说:“魏军素来勇猛且轻视齐军,认为齐军怯懦。善于作战的人应顺应形势,因势利导。兵法有云:‘急行军百里去争利,会折损上将;急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只有半数军队能到达。’”于是,孙膑命令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第一天埋设十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再减为三万个。

庞涓行军三天,看到齐军灶数递减,非常高兴,说:“我早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士兵就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他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算庞涓的行程,判断他傍晚将抵达马陵道。马陵道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可以埋伏军队。于是,孙膑砍去道旁大树的树皮,并在露出的白木上写上字。然后,他命令齐军中善于射箭的士兵一万多人,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天黑后见到火光就一起放箭。

庞涓果然在夜晚来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到白木上的字,便点火查看。还没读完树上的字,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彼此失去联系。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于是自杀,临死前说:“遂成竖子之名!”齐军乘胜追击,彻底击溃了魏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

这场战斗,孙膑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关键在于他善于“借”势。他借用了敌人的骄傲心理,借用了地形的险要,更借用了士兵们的勇气和智慧。正是这些“借”来的力量,让他能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老话说得好:“下坡走马,顺风驶船。”

在人生的征途上,能够洞察并借助时势,便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可以说,掌握借势之术的人,其人生轨迹必将波澜壮阔,成就斐然。

《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智者之所以能得,是因为他们懂得在动荡中寻求平衡,在变化中把握机遇,从而在恰当的时机采取行动。

逆势而动,犹如逆水行舟,费力不讨好;顺势而为,则如顺水推舟,事半功倍。

真正的智者,懂得在风起云涌之时,蓄势待发;在风云变幻之际,借势而行。

在机遇未至之前,他们如蛰伏的猛虎,默默积累力量;机遇来临时,他们则如展翅的雄鹰,乘风而起,翱翔天际。

借势,就是乘势而为,顺势而上。

在事业发展中,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正如水流就下,风行草偃,即便一个人再努力,再拼搏,也不可能逆流而动。

真正智慧的人,一定明白借助时势的力量,与时代同步,共同创造辉煌的成就。

我们只有保持一种敏锐洞察的态度,才能不断地把握机遇,利用机遇,最终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超越。

不懂借势的人,其实自身也容易变得固执己见,事业也容易陷入停滞不前的僵局当中。

懂得顺应时代潮流,乘风破浪,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你... 关于夏朝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夏朝确实是存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因为史书...
原创 邓... #优质作者榜# 1977年,邓公复出主持工作,之后他接连和几位老部下见了面,其中也包括陈锡联,然而,...
原创 1...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等向蒋介石发起反攻。 无奈阎锡山援军不及时,且蒋介...
原创 刘...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只有一个原因? 只有一个原因,诸葛亮在后方的职位和能力无人可以取代。刘备...
原创 黄... 黄克诚这样评价彭德怀: “性格刚强,遇事不能容忍,不大适应社会的复杂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原创 洪... 国初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世谓承畴实成之,诬矣。承畴再出经略,江南、湖广以逮滇、黔,皆所勘定;...
原创 详... 说起蒋介石的侍从室,大体会有这样几个印象:神秘、权力大、军机要枢。 这些描述都没有错,但如果只看字面...
原创 长... 这部书的第一章名为“突出重围”。 书中出现的第一个时间是“1934年10月7日上午9时”;第一个人物...
原创 粟... 1989年,中央军委评选出来了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粟裕便是其中一位。他从20岁加入共产党之后,...
原创 唐... 作者:青灯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并且有了一个独特景象,那就是皇帝不立皇后。 后期这些皇帝的皇...